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4篇
综合类   572篇
基础理论   250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260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21.
植物区系地理分布格局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植物区系的起源、迁移和分化。研究利用覆盖云南地区全境的植物区系分布信息,探讨了云南地区植物区系属的多度及区系过渡性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所有热带区系属的多度均随着纬度升高呈递减趋势;大多数温带区系属的多度随着纬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中亚分布(T13)属的多度的高值主要出现在滇西北地区,尤其是在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的上游地区,但在其它地区十分少见。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T12)属的多度的高值也出现在滇西北地区,但在其它地区无明显空间分布规律;中国特有分布(T15)属在滇西北地区最为丰富,其次是滇东南地区,大致以"田中线"为界,界线以西地区的中国植物特有属的多度明显低于界线以东地区。从南到北,植物区系过渡性基本上呈单调递增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可能与区系成分的迁移和地形格局有关。大理州以南的低海拔地区,热带区系成分占据主导地位,并占据了云南大部分的土地面积,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云南地区总体上是一个"热带山原"的假说。本研究与其它研究的不同可能源于与源数据和取样尺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622.
建立了城市化格局的单指标和复合指标测度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环鄱阳湖区人口、经济、生活、基础设施和综合城市化格局的空间分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人口和基础设施城市化率呈现环湖边缘区最大,核心区其次,外围区最小的倒U形式的规律;经济城市化率则呈现边缘区最高,外围区次之,核心区最低的规律;而生活城市化水平呈现核心区最高,边缘区其次,外围区最低的格局。2)随着距鄱阳湖体距离的增加,城市化复合水平呈现依次下降的规律。该结果表明鄱阳湖作为一个特殊地理事物,它的存在对该区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3.
随着我国平安城市、银行、道路交通等监控系统用户对监控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清监控成为2010年以来视频监控市场最受关注的技术热点之一。推出高清系统解决方案的厂商不断增加,高清产品已覆盖了全系列高清网络摄像机、高清存储、高清管理平台、高清编解码等在内的前后端产品。尽管业内对高清技术路线方案的选择依然存在争议,但监控的高清化已经成为确定的现实。本文主要对高清监控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竞争情况做些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624.
六盘山林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时间格局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3  
测定分析了六盘山林区典型的天然次生林[灌木林、山杨(Populus davidanda dode)林和辽东栎(Quercesliaotungensis koiz)]林、农田、草地和人工林[13a、18a和25a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l mayr)]土壤呼吸时间格局.结果显示:随着温度升高,土壤呼吸速率逐渐升高,温度最高值在13:00~15:00点钟、最低值在凌晨4:00~8:00点钟,土壤呼吸速度最高和最低值也在这个时间范围.5~10月,土壤呼吸速率呈现增加而又降低的趋势,在8~9月达最大值,10月下降,这种变化主要与土壤温度变化基本一致.农田和草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昼夜或月变化幅度比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中大,且农田和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在昼夜或月变化中的最高值比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高、最低值比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低.天然次生林土壤年呼吸量平均在3.96~4.51 t/(hm2·a)、农田在1.91 t/(hm2·a)、草地在5.08 t/(hm2·a)、人工林在4.11~5.55t/(hm2·a).结果说明天然次生林变成农田或草地后,将使土壤呼吸速率的昼夜或月变化幅度增大,而农田或草地上造林后又将使这些变化幅度减小.另外,土地利用变化也将使土壤的年呼吸量改变.  相似文献   
625.
2003—2013年中国粮食增产格局及其贡献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家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2003—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乃至2015年“十二连增”,世人瞩目。论文以分省为基本单元,采用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产量、单产等数据,从全国和分省两个尺度,定量分析了2003—2013年我国粮食增产状况及其区域差异,全面探讨了我国粮食增产的地域格局及其贡献因素。研究表明:1)全国粮食“十连增”主要得益于稻谷、小麦和玉米等三大粮食作物的增产,且由于期间其他作物的减产,三大粮食作物增产贡献率达到105.73%;2)三大粮食作物中,玉米增产最为明显,无论在增产幅度、贡献率、增产速率还是增产区域角度均高于小麦和稻谷;3)单产提升对全国粮食“十连增”的贡献大于播种面积的扩大;4)分作物而言,玉米和稻谷增产主要得益于播种面积扩大,小麦则主要是单产提升;5)从省级角度看,近10 a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粮食均出现增产,但是粮食增产的主力依然集中在传统的粮食生产大省和西北的甘肃、新疆二省。  相似文献   
626.
丁超  周德闯  张晓会  汪箭 《火灾科学》2014,23(3):149-154
闪点是可燃液体的重要物性,同时也是衡量其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之一。随着航空火灾领域以及燃油运输使用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研究可燃液体闪点与环境压力的关系尤为重要。利用全自动开、闭口闪点仪,通过低压舱模拟不同的环境大气压力,分别依据国家标准261-2008A(闭口杯法)和3536-2008(开口杯法)在大气压力33kPa~101kPa范围内进行了闪点测量,研究不同环境压力下,航空煤油和柴油开、闭口闪点的变化规律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燃油开、闭口闪点均随环境压力降低(即海拔高度的升高)而下降,并且非线性拟合优于线性拟合。压力降低导致燃油火灾危险性显著提高。研究结果可为飞机油箱安全设计以及油品在高原环境中生产运输的防火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7.
根据2009年1月、3月、6月、9月的Landsat TM热红外遥感影像反演兰州市中心城区地表真实温度,采用面向对象的分形网络演化算法对地温图进行分割,获取热场基元,通过G*i指数的空间聚集分析提取热岛范围;选取破碎度、优势度、多样性指数、斑块数目等表征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变化的景观指数,分析了不同季节城市热岛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兰州中心城区热岛效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以春季(3月)最强,其次是夏季和秋季,冬季(1月)的热岛效应最弱。景观级别上,城区热场景观破碎度指数呈现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依次减小的趋势;优势度指数从春季到冬季持续增加;冬季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小,热力景观趋于多样化。类型级别上,夏季的热岛破碎程度最大,而冬、春季破碎度较小。  相似文献   
628.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海口市海岸带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源遥感数据不断应用于景观格局研究,由此会造成遥感数据分辨率和制图尺度不统一问题,使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存在偏差。以海口市南渡江东岸海岸带为研究区,利用三期TM/ETM/ALOS影像为数据源,探索了不同分辨率的多源遥感数据统一协调处理方法,引入梯度分析方法,分析城郊海岸带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特征,并测度统一协调处理对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1991—2010年,建设用地和水域用地逐年增加,耕地和林地景观逐年减少,研究区景观聚集度降低,均匀度和景观多样性增加。景观整体水平上斑块密度逐渐增加,城市斑块逐渐向外扩张,斑块形状逐渐规则化。研究区建设用地景观面积、斑块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大体上逐年增加,面积和斑块数具有明显的梯度效应,面积加权分维数和聚集度梯度效应不明显,各带受具体建设用地开发影响而变化各异。多源遥感数据经统一协调处理后,可以有效避免景观格局尺度不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629.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前后中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长期以来中国耕地数量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但是中国的耕地面积到底是多少,一直是个谜,特别是在耕地面积出现几十年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居然比调查前多出了2亿多亩。论文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前后的耕地面积数据,从耕地总面积和不同类型的耕地面积两个维度,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耕地面积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从区域尺度来看,“二调”多出的2亿多亩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与西北地区,其中东北地区几近一半,华南是唯一减少的区域;从省级尺度来看,26个省份耕地面积增加,以东北三省和新疆、内蒙古居多,京沪苏粤陕出现减少,尤以苏粤为甚;从市级和县级尺度来看,耕地增减空间集聚明显,耕地增加的地市和县市均以东北最为集中,耕地减少的地市以珠三角和长三角最为集中,耕地减少的县级单元以粤苏云三省最为集中。2)耕地的三种类型都出现增加,但旱地最多(53%)、水田最少(10%);水田和水浇地均“北增南减”;旱地的增减主要分布在北方,且增减的空间分布都非常集中,东北增加较多,黄淮海平原减少较多。耕地分布重心的持续北移,加剧了水土资源的不协调性,从而影响耕地的质量,未来中国政府在高度关注耕地数量变化的同时,更应强化耕地质量的提高与保护。  相似文献   
630.
为促进沿海合理营林和碳库平衡,基于对福州市滨海后沿沙地上营造的人工林的调查,研究尾巨桉、木麻黄、纹荚相思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含量、碳储量及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尾巨桉、木麻黄、纹荚相思不同器官平均碳含量分别为456.08-482.68、431.89-464.90、472.93-505.10 g/kg.相同树种不同器官之间和相同器官不同树种之间的碳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林分间乔木层的碳储量表现为木麻黄(32.89 t/hm^2)〉纹荚相思(31.33 t/hm^2)〉尾巨桉(30.20 t/hm^2),其中,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均以树干(10.92 t/hm^2、10.36 t/hm^2、15.00 t/hm^2)最大,分别占各自乔木层碳储量的33.20%、33.06%、49.67%;地被层(包括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碳储量表现为尾巨桉(6.42 t/hm^2)〉纹荚相思(6.19 t/hm^2)〉木麻黄(4.57 t/hm^2),其中凋落物层碳储量均远远大于草本层碳储量;土壤层的碳储量表现为木麻黄(8.02 t/hm^2)〉纹荚相思(7.31 t/hm^2)〉尾巨桉(6.42 t/hm^2).这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表现为木麻黄(45.48 t/hm^2)〉纹荚相思(44.83 t/hm^2)〉尾巨桉(43.04 t/hm^2),且碳储量分布格局均为乔木层〉土壤层〉凋落物层〉草本层.因此,滨海沙地这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固碳效益无显著差异,纹荚相思、尾巨桉和木麻黄都是很好的固碳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