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4篇
综合类   572篇
基础理论   250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260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791.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3,(5):F0004-F0004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分公司,是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生产企业。公司下设15个职能处室、10个生产厂和16个直属单位,员工总数2.1万人。公司于1972年经国家批准筹备建设。1974年正式动工,经过4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炼油、芳烃、烯烃为主体、炼化一体化的产业格局。现有大型炼化装置67套。  相似文献   
792.
以昆明市为例,综合运用InVEST模型、景观连通性评价和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研究表明,昆明市生态源地共34个,面积6421.95km2,呈西多东少、北聚南散的空间分布状态;提取生态廊道67条,全长859.72km,廊道分布空间差异性明显,构建了“一环、三区、三屏、六轴、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识别27处生态夹点和33处生态障碍点,为需进行生态修复的关键区域,面积分别为197.68,155.84km2,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综合关键区域的不同地理特征和地类现状,提出自然保护为主、人为修复为辅和人为修复与自然保护并重的两类修复策略.研究可为市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3.
“双评价”已成为构建国土空间格局的科学基础。现行“双评价”方案的城镇部分在理念、技术路线、具体方法与结果运用层面存在不完整性,难以指导规划实践。回应上述问题,在国家技术指南的基础上,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从评价方法、指标选取、评价应用等三个层面进行了优化,得出结论如下:(1)区分强限制指标、适宜性指标,以多因子加权后分级的方法代替等级法;(2)适宜性评价新增社会经济因子,区分通用指标体系和地方特色指标体系,承载力评价增加水环境容量约束以凸显水资源的制约性;(3)融入三大应用以解决指导与衔接问题。应用此优化技术路径,证实其可以有效指导不同类型地区城镇集约化发展的“双评价”工作,提供了一个科学可行的、整合多维要素实现综合城镇“双评价”的技术框架,可供中国更多城镇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794.
王宏伟 《劳动保护》2022,(12):13-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且将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纳入国家安全的框架之下。那么如何理解新安全格局、如何定位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与公共安全的关系是什么、应急管理部门该怎么做,明晰这4个问题,将助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795.
交通是区域旅游经济联系的桥梁,交通网络演化对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旅游发展较不均衡地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分析了2007—2019年区域内交通与旅游的演变特征及二者关联耦合,揭示了区域旅游一体化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交通可达性水平以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并由“京津”核心演变成以“京津廊保”为核心。②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呈网络化趋势发展,且具有显著的空间近邻规律;联系总量空间差异显著,但差异不断缩小。③交通网络对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及区域旅游一体化空间格局演变有较大影响,二者关联耦合作用逐渐增大;区域旅游一体化历经了核心集聚模式、核心边缘拓展模式和多中心辐射发展模式。④区域整体耦合协调水平一般,交通可达性对旅游发展作用未完全释放。提升中心城市两翼次区域的交通建设,加强政府主导与合作创新,增强中心城市的引导辐射和建立多元化旅游协作方式,将有利于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向动态均衡模式优化。  相似文献   
796.
为助力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及相关文献,确立新发展格局下碳中和影响因子集,运用ISM模型分析碳中和目标的影响因子及实现路径。结果表明:①ISM模型是一个包含18个因子的6阶锥形系统,大致呈现从宏观环境—技术发展—市场体制的发展逻辑。②出台低碳发展激励政策、强化低碳技术专利保护等因子是实现碳中和的核心基础与动力;实现绿色现代化进程是实现碳中和最直接的影响因子与内涵;丰富碳交易市场体系、加快减碳与去碳技术等因子则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激励引导政策、健全碳市场体系和加快低碳技术创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97.
固氮细菌在土壤氮素转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认识攀枝花地区农田土壤固氮细菌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联性,以攀枝花米易县不同海拔高度(1 600 m、1 800 m、2 000 m)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对nifH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固氮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结果显示,固氮酶活性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并与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固氮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在海拔1 800 m处达到最大值.3个海拔土壤共获得高质量序列1 159 980条,所检测到的固氮细菌分属于4个门、11个纲、19个目、29个科、40个属.基于门分类水平分析结果,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所有海拔土壤中均为优势固氮菌群,相对丰度达64.69%-78.36%;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仅在海拔高度2 000 m时为优势类群.在属水平上,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相对丰度分别为海拔高度1 800 m与2 000 m土壤优势菌属,而类伯克霍尔德氏菌属(Paraburkholderia)是所有海拔土壤中的主要菌属.采用随机森林分析评估和筛选标志物种,确认Azohydromonas对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存在重要影响.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结果,土壤含水量、硝态氮、碱解氮与有效磷是造成不同海拔土壤固氮细菌群落特征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表明海拔梯度及响应其变化的土壤理化因子,对调控固氮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有较大影响.(图8表3参41)  相似文献   
798.
海拔对植物养分元素的分配和生存策略的权衡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解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叶片氮、磷养分对海拔梯度的响应,以四川盆地南缘3个海拔(1 400 m、1 600 m和1 800 m)金佛山方竹纯林为研究对象,建立12个典型样地,对生长季节叶片氮、磷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温度、含水量等进行定量研究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随海拔的升高,叶片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叶片磷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氮磷比呈上升趋势;各海拔叶片氮磷比均大于16,表明金佛山方竹生长可能受到磷限制.(2)冗余分析表明,叶片氮含量和氮磷比与土壤温度、含水量和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与土壤速效氮含量呈正相关;叶片磷含量与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呈负相关,与其余环境因子呈正相关;土壤温度、速效氮、全氮、含水量和速效磷含量对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整体影响显著,变量解释度分别为72.10%、7.90%、8.80%、2.50%和1.20%.(3)相对重要性分析表明,土壤温度和速效氮含量是叶片氮含量变异的主导因子,土壤温度、速效磷和全氮含量是叶片磷含量变异的主导因子,土壤温度、速效磷含量和速效氮含量是叶片氮磷比变异的主导因子.上述研究结果说明,海拔引起的土壤温度和养分供应的差异调节着金佛山方竹叶片的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图4表3参49)  相似文献   
799.
Polygonum viviparum, which reproduces sexually and asexually,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its reproduction strategies are very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This study aimed to elucidate the effect of altitude on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of P. viviparum.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s of photosynthetic,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traits of P. viviparum populations along six altitudinal gradient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Qilian Mountains in China.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P. viviparum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reaching its maximum value (14.39 μmol m–2 s–1) at 3 700 m above sea level. The transpiration rate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followed by a decreasing trend, and the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altitudes.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the plant height and leaf area of P. viviparum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the 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biomass decreased, and the specific leaf area initially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However, the leaf greenness index showed an upward trend, and the number of stomata in the upper and lower epidermis of leaves initial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the proportion of inflorescence length per plant (the ratio of inflorescence length to plant height), the proportion of bulbil length per inflorescence (the ratio of bulbil length to inflorescence height),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number of bulbils per inflorescence (the ratio of the number of bulbils to the total number of flowers and bulbil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ir temperature and light intensity are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al traits of P. viviparum. Thus, P. viviparum is exposed to more environmental stresses and obtains less energy when altitude increases, but it adapts to the harsh alpine environment by increasing the photosynthetic capability per unit area.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P. viviparum populations may be sustained by investing less energy in vegetation and more in reproduction, especially asexual reproduction. © 2022 Science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800.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实现区域合理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要前提。选取2015—2019年1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定量测度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关中平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仅西安为可载,其余10市均为超载或过载;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α收敛和空间正相关性;万元GDP工业SO2排放量对资源环境承载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人均GDP、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人均液化石油储气能力均对承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