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42篇
基础理论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吴跃 《福建环境》1990,(4):F003-F003,13
  相似文献   
62.
63.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7,7(2):F0003-F0003
青岛中化阳光管理体系认证中心成立于1999年10月,座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是国内最早从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之一,现具有CNCA、CNAB批准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资质。  相似文献   
64.
晓讷 《劳动保护》2009,(3):55-57
城阳区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市区北部,一面临海,一面环山,总面积553.2km^2,人口46.88万,是进出青岛市区的北大门。城阳区交通发达,形成了极其便利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是青岛通向国内外的必经之路,也是青岛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的便利带来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目前,城阳区已经形成了以电器机械、纺织服装、化工橡胶、食品饮料、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7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是目前山东半岛服务贸易发展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65.
以深圳为例,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个时相的TM和HJ卫星影像,开展了20 a海滨城市海岸带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海滨城市海岸带以城市化开发为主,工业用地逐年增加,以牺牲耕地、湿地、林地、园地等正生态要素为代价,耕地、湿地是主要转移类型,分别转移了28.62%、18.99%;1990~2000年、2000年~2010年2个时段,负生态要素面积增加比率第一时期比第二时期大,工业用地累计增长率最大(1.61),交通用地最小(0.1);正生态要素向负生态要素的转移具有显著的东、西空间差异特征,自然主导正生态要素的转移第一时期主要在西海岸带,第二时期转移重心逐渐向东部转移;人工主导正生态要素的转移均集中于西部区域,耕地持续减少,园地的转移由1904.01下降至383.75 hm2;工业用地的转入,主要集中在西部海岸线沿岸和东部盐城港沿岸,湿地是主要转移类型,约1808.07 hm2。  相似文献   
66.
今年恰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60岁生日.在秋高气爽的海滨城市巴塞罗那,来自全世界7000多名代表以召开世界自然保护大会的方式共同庆祝这个重大节日.  相似文献   
67.
中国海滨旅游地气候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90,自引:0,他引:90  
选定我国25个滨海城市和12个岛屿共计37个测站的四项指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多年月平均值)30多个系列年资料,对海滨城市和近岸岛屿的气候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渤海湾沿岸海滨城市和海南南部城市有长达4~6个月的度假和休疗养的气候条件,它们在季节上有着较强的互补性,相比之下,其他海滨城市适宜旅游季节不长,且分成春、秋两个时段,综合条件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68.
盐城海滨湿地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盐城海滨湿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筛选自然灾害,综合污染,互花米草作为主要风险源,以盐城海滨湿地保护的目标种丹顶鹤和其他珍稀鸟类及生境作为评价受体进行研究,以物种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自然度指数计算生态指数;依据生态指数和生态脆弱度指数来计算生态损失度指数;最后以生态损失度指数,自然灾害指数,综合污染指数,互花米草入侵指数来构建盐城海滨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进行盐城海滨湿地的生态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69.
将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洋港-四卯酉河段)划分为未围区和围垦区,根据1984-2013 年6 个时相的景观资料,运用RS、GIS 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围垦活动影响下海滨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差异。结果如下:①未围区始终保持以自然景观为主,2013 年面积比例占84.6%;1984-2013 年,芦苇和互花米草湿地面积分别增长了4 770.6 和4 202.8 hm2,而碱蓬湿地面积减少了2 656.7 hm2。围垦区大致以2000 年为界,景观结构由自然景观占主导转为人工景观为主;除互花米草外自然植被面积呈下降趋势,而人工景观中水产养殖塘面积不断上升,2013 年比例达60.5%。②未围区景观破碎度自1995 年以后变幅较小,且保持在较低水平,维持在0.27~0.28,斑块形状趋于复杂、自然,景观多样性呈上升趋势,1984-2013 年上升了0.19。围垦区破碎化程度上升明显,1984-2013 年上升了0.27,整体景观趋于简单规则,景观多样性呈下降趋势,1984-2013 年下降了0.26。③未围区景观演变驱动力以自然因素为主,景观类型质心移动具有距离较为连续、方向相对单一的特征。而围垦区由于人类活动介入,围垦区景观类型质心移动更多地表现出无序多变、错综复杂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