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21篇
安全科学   208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567篇
基础理论   144篇
污染及防治   7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7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中国—瑞典暖体假人测试服务装热阻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两个不同假人在不同实验室对相同配套服装测试服务热阻进行了比较,并用配对样本T检验法对两组热阻值的一致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要求,实难方法基本桢的前提条件下,不同实验室间不同假人对相同配套服装的测试结果无显著差异,这对促进暖体假人测试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2.
常温条件下服装热阻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常温环境条件下模拟低温环境用暖体假人测试服装热阻的实验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提高假人皮肤温度的控制水平,适当提高皮肤温度与环境湿度的差值,只要保证△T在一定的范围内,常温与低温下热阻的测试结果就无明显差异。这样,常温条件下服装的热学性能实验就能代替低温条件下的测试实验,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从而促进暖体假人测试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53.
有机硅是以硅氧为主链 ( - O- Si- O- )的半无机高分子化合物。在其生产中未反应硅粉和催化剂的混合物称为废触体 ,主要成分为硅粉、铜、碳和水等。目前 ,国外生产 1 0 0 kg有机氯硅烷产生废触体3.5 kg,且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而我国则为 1 0~ 1 1kg,尚未得到妥善处理。国内年产废触体约 1 40 0 t,若能回收利用 ,有着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某厂的废触体的处理进行了研究。有机硅废触体的处理方法主要有 :( 1 )氧化还原法回收单质铜 ;( 2 )利用废触体合成苯基单体 ;( 3)回收二价铜盐 ;( 4 )利用硅粉合成四氯化硅。由…  相似文献   
854.
使用气泡雾化喷头和氮气、空气及二氧化碳3种雾化气体对木垛火进行双流体细水雾灭火试验,研究了双流体细水雾与木垛火的相互作用特点及细水雾和雾化气体的协同灭火机理.结果表明,水流率足够的条件下,双流体细水雾可以快速抑制木垛火,但完全扑灭木垛内部的火焰需要较长时间;喷头施加的水流率越大,灭火时间越短;雾化气体起到了辅助灭火的作用,且雾化气体本身的灭火能力越强,对应的双流体细水雾的灭火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855.
为探究冬绿肥覆盖对土壤AMF(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和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坡耕地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湿筛法和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分别测定AMF群落组成、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研究了苕子覆盖(VC)、豌豆覆盖(PC)和冬季休耕(WF)这3个处理下AMF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和有机碳含量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VC和PC处理的>2 mm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显著高于WF,0.25~1 mm和<0.25 mm团聚体含量则相反;VC处理的0.25~1mm团聚体和全土有机碳含量较PC、WF分别显著提高了33.21%、27.10%和25.68%、58.45%,PC处理的<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则显著低于VC和WF;VC、PC的ACE和Chao1指数分别较WF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252.03%、158.55%和243.75%、158.33%;Glomus(球囊霉属)为各处理的优势属,PC和VC处理下Claroideoglomus(近明球囊霉属)的相对丰度较WF显著降低了76.29%和71.21%,PC处理下Acaulospora(无...  相似文献   
856.
区域承灾体脆弱性指标体系与精细量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斌  赵前胜  姜瑜君 《灾害学》2010,25(2):36-40
灾害损失的严重程度由致灾环境的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以及区域的应急能力决定的。承灾体脆弱性研究对灾害风险管理、区域防灾减灾、减灾投资,以及灾害保险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立了针对自然灾害的区域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入精细化土地类型,基于GIS对承灾体脆弱性做了基于精细网格的量化模型研究;并以浙江德清县自然灾害区划为例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857.
崩塌体运动的全过程模拟及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颗粒流程序,建立颗粒-颗粒之间和颗粒-墙体之间线性接触刚度模型、滑动模型和带滞后阻尼性质的接触模型,对危岩体崩塌各个运动过程进行数值实验,得出一种比较理想的模拟方法和参数选取方法,对于研究含有多种运动形式的危岩体崩塌复合运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合工程实例,模拟危岩体自脱离边坡坡面到运动终止的全过程,并说明模拟方法的有效性,预测危岩崩塌体的滑落距离和任意位置处的速度,为选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58.
活性污泥絮体粒径分布与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絮体粒径分布和分形维数是活性污泥的重要参数.应用激光粒度仪测量了好氧活性污泥絮体在絮凝过程的粒径分布,研究了速度梯度、VSS/SS、EPS含量及Zeta电位对絮体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絮体平均粒径与速度梯度显著负相关(R2>0.80),与Kolmogorov尺度数量级基本相当,其间差异性与污泥VSS/SS、絮体强度等有关;相同的速度梯度下,絮体平均粒径与VSS/SS或EPS含量显著正相关(R2>0.85),与Zeta电位负相关.有机质和EPS在活性污泥絮凝中作用明显,会增强絮体强度,提升絮凝效果;EPS中蛋白质比多糖对絮凝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基于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得到了好氧活性污泥絮体二维分形维数为1.28~1.72,三维分形维数为1.70~2.69.絮体分形维数随VSS/SS或EPS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对于相同的活性污泥,絮体三维分形维数随粒径增大而减小,符合幂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859.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土壤碳、氮含量是影响土壤肥力的关键因素.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区,在早稻和晚稻生长季,对对照、炉渣、生物炭和炉渣与生物炭配施处理下耕层和犁底层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包括0.25 mm团聚体含量(D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及土壤碳、氮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不同土层,对照、炉渣、生物炭和配施4种处理团聚体均以0.25 mm粒级为主;0.25 mm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数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随土层加深而增强;早稻组中,生物炭施加后MWD、GMD和DR0.25较对照组分别减少了20.08%、15.12%和21.87%,D值增加了3.67%,炉渣和配施后差异不显著(p0.05);晚稻组中,生物炭施加后MWD、GMD和DR0.25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3.00%、13.82%和16.75%,配施后MWD、GMD和DR0.25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6.77%、9.80%和15.37%,D值分别减少了3.75%和2.59%,炉渣施加后差异不显著(p0.05);炉渣、生物炭和配施3种处理都显著增加了早稻耕层和晚稻耕层土壤的碳含量,生物炭和配施处理都显著增加了早稻耕层和晚稻耕层土壤的氮含量(p0.05),3种处理都显著增大了早稻耕层土壤C/N比(p0.05),同时,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碳、氮含量百分比主要集中在0.25 mm粒级大团聚体.  相似文献   
860.
应用水螅细胞重聚体对苯甲酸钠、亚硝酸钠2种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苯甲酸钠、亚硝酸钠对水螅重聚体的生长发育均产生抑制作用,抑制的起始浓度分别为:34.7X10(-4)mol/L、2.9×10(-3)mol/L。并且细胞重聚体的解离时间与受试物浓度呈负相关趋势。因此,水螅细胞重聚体技术可以作为预测食品添加剂潜在毒性的快速筛选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