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76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采用A/O-CSTR工艺处理高氨氮污泥脱水液。进水氨氮浓度浓度约为375 mg/L,C/N比小于1.0,反硝化碳源明显不足。A/O反应器完成短程硝化反应,CSTR定期投加初沉污泥作为碳源进行反硝化。两者联合达到总氮去除的目的。实验研究短程硝化反应的启动过程,以及CSTR出水回流对短程硝化和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硝化反硝化效果。A/O反应器亚硝酸盐积累率迅速提高并稳定在90%以上。CSTR有效利用初沉污泥实现了稳定的反硝化。出水回流有利于提高总氮去除率,在回流比为200%时,系统平均总氮去除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302.
本文对分离到的鞘细菌菌株FC990 1氧化铁的生化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该菌株的营养类型为化能有机营养型 ,其能源主要来自有机碳源的氧化 ,并不能从Fe2 + 氧化过程中获取能量。活性定位研究和 pH、温度、抑制剂试验结果表明 ,该铁氧化活性物质是酶 ,而且是一种胞外酶。铁的生物学氧化属于酶学催化过程 ,并遵守酶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303.
添加有机物料对淹水土壤Cd活性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葛滢  黄丹丹  周权锁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0):1093-1099
采用红壤(pH 4.46)和潮黄土(pH 7.10),在N2覆盖下淹水(25±0.5)℃培养60d,研究了淹水土壤加入有机物料(苜蓿、稻草粉)后Cd活性变化及其制约机理.结果表明,土壤淹水后,氧化铁的还原溶解作用带来Fe组分再分配和pe+pH下降,导致Cd组分向低活性组分转化.淹水土壤添加有机物料后,通过pe+pH下降效应和pH升降效应增强了对Cd活性转化的影响,其中,红壤有机物料处理较对照pe+pH降低和pH值升高,致使固相Exc-Cd含量和液相Cd浓度低于对照,土壤Cd活性降低;潮黄土有机物料处理pe+pH和pH值均低于对照,致使固相Exc-Cd含量和液相Cd浓度高于对照,土壤Cd活性增加.添加有机物料对固相Org-Cd再分配的影响小,但在液相中DOM与Cd的络合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304.
建立了游离氯和总氯样品保存方法。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固定剂,现场固定含有游离氯和总氯的水样,使水样pH>12。结果表明,样品经4℃低温避光保存,5 d内测定,测量结果没有显著变化,方法检出限(以Cl2计)为0.004mg/L,加标回收率为96.7%~104%。  相似文献   
305.
采用150 L的移动床生物膜(MBBR)反应器,控制温度为28℃,以无机高氨氮(平均浓度350 mg·L-1)废水为原水,启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同时,取其中絮状污泥至5L的SBR反应器中,维持进水NH+4-N浓度为90~200 mg·L-1,共同进行短程硝化恢复研究.结果表明,MBBR反应器中,HRT平均为12 h时,短程硝化与TN去除率互相制约,TN去除率平均为38.2%,δNO-3-N/TN值平均为0.274,当HRT降至6h后,δNO-3-N/TN值由0.347下降至0.146; SBR反应器通过间歇曝气,分别维持曝气与停曝时间为30 min与20 min,好氧过程中DO浓度为0.5~0.6 mg·L-1,且每周期末FNA浓度高于0.18 mg·L-1时, 12 d后系统内NAR由0增长至99.2%,NUR从24.8 mg·(g·h)-1<...  相似文献   
306.
沈琛  张树军  彭永臻 《环境科学》2020,41(6):2805-2811
为考察羟胺对两种典型亚硝态氮氧化菌(NOB)活性的影响,分别以富含硝化杆菌(Nitrobacter)和富含硝化螺菌(Nitrospira)的污泥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批次试验,分别考察了相同pH、不同羟胺浓度梯度和相同羟胺浓度、不同pH梯度条件下,羟胺对两种NOB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pH条件下,Nitrobacter的活性随羟胺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相同羟胺浓度(HA=5mg·L-1)条件下,羟胺在较高pH环境(pH≥7.5)中产生更多的游离羟胺(FHA),会对Nitrobacter产生更好的抑制效果,低pH环境(pH≤7)中离子态羟胺的存在可能会促进Nitrobacter的活性.羟胺对Nitrospira的抑制效果有限,当pH=7.5,羟胺浓度=45mg·L-1时,Nitrospira的相对活性为82%.分别采用NOB生长速率动力学模型和非底物抑制线性方程描述FHA对Nitrobacter和Nitrospira活性的影响,其可决系数R2分别为0.90和0.94,FHA可能是抑制Nitrobacter和Nitrospir...  相似文献   
307.
魏萍  袁林江  陈希  王骞  袁林杰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1):3848-3857
为揭示碳源种类在细菌形成菌胶团中的作用,在好氧批式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以4种有机物作为人工废水中的碳源,培养污水中细菌从完全游离到凝聚为絮体的过程.结果显示,当以小分子有机物(乙酸钠或葡萄糖)和大分子有机物(蛋白胨或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时,分别培养大约48 h和24 h即出现直径大于30μm的絮体.碳源为大分子有机物时,絮体形成过程中絮体的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与多糖比值达到极值所用时间较以小分子有机物为碳源要短.以蛋白胨为例,这些指标在培养开始24 h时即分别达到了最大接触角(64.91°)、最小Zeta电位(9.21 mV)和最大PN/PS值(6.25),但用乙酸钠培养时,达到最大接触角(53.52°)、最小Zeta电位(12.2 mV)和最大PN/PS值(8.03)所需时间为36 h.研究发现,絮体的PN/PS比值与接触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p<0.05),但与Zeta电位绝对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9,p<0.05).大分子有机物作碳源时,细菌EPS中蛋白质的合成相比多糖更快更多,增加了细菌表面EPS的疏水性,从而使细菌个体间静电斥力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