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1篇 |
免费 | 128篇 |
国内免费 | 31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0篇 |
废物处理 | 13篇 |
环保管理 | 124篇 |
综合类 | 1268篇 |
基础理论 | 129篇 |
污染及防治 | 108篇 |
评价与监测 | 80篇 |
社会与环境 | 90篇 |
灾害及防治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98篇 |
2013年 | 76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80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81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60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五个主要湖泊水质营养比使用二元对比排序法进行模糊数学分析,建立了评价湖水营养化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计算方法的物理意义。与其它方法比较,本方法更为简单实用,所得结果更符合客观,并能直观地对各个湖泊湖水营养化的程度定量地表达。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水质污染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严重 ,其中给居民带来危害的大公害事件 ,有足尾铜山的排水流入河水中 ,给水稻的生长造成危害 ,并导致水俣病等。因此 ,日本政府在 1 967年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 ,1 970年制定了水质污染防治法 ,1 984年制定了湖泊水质特别措施法。 1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用~(210)Pb─~(210)Bi法测定海洋现代沉积速率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210)Pb─~(210)Po法和阴离子交换-EDTA纯化-硫酸钡镭沉淀-α计数法(简称~(226)Ra法)以及厦门大学海洋系经研究改进的分离、纯化~(210)Pb的离子交换法的测定结果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4.
山区湖泊在环境研究方面具有特殊意义,因为这类湖泊通常对大气污染输入和气候变化特别敏感,因而,山地湖泊提了更大范围环境变化的早期警告,在挪威山区以及欧洲其他国家具有结晶在岩的山地湖泊,湖水化学调查清楚地表明,由于稀释作用这些湖泊的基性阳离子浓度,碱度和SO^-4I浓度一般很低,山地湖泊的总磷和TOC浓度也很低,无机和有机离子的低浓度可归结于集水区的低风化率,薄土层,高水通量和稀疏植物被等几个主要因素,而另一方面,山地湖泊的NO^-3浓度与对于同一地区的低海拔湖泊通常很高,原因是山地集水区对大气沉降性氮的持留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5.
<正> 对于多个排放源实行总量控制,以前都是“均一处理”的概念,美国著名系统工程专家Thoman.R.V等,在1964年提出了“优化分配”的新概念。我国第一个总量控制分配方案是1980年在松花江完成的,当时使用的是线性规划的方法。本研究在解决墨水湖地区各工业污染源污染物的负荷分配时先用组合规划法,又采用了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合理地解决了点源污染物的负荷分配。 相似文献
6.
湖泊综合治理,单靠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动群众,依靠湖区周边的广大群众,通过广泛深入地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投身于湖泊的治理和建设中去,湖泊治理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8.
受污染水环境的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属于用水紧张的国家,又由于人口的增加,经济建设的发展,水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加重了水资源危机,受污染水环境的修复变得日趋紧迫。中论述了受污染水环境的现状及其修复原理和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四平市二龙湖底泥磷释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室内实验模拟法对四平市二龙湖富营养化限制因子磷的底泥释放速率及释放量进行了研究,并研究在种环境因子(温度、pH、DO和扰动因素)影响下底泥磷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1)二龙湖年平均底泥释磷量为208·78g,最大释磷率为0·889μg/g(T=20℃,pH=8,DO为4·68mg/L);(2)自然和人为的扰动因素会促进底泥的磷释放;(3)H在弱酸至中性范围内底泥释磷量最小,酸性和碱性条件都有利于磷的释放;(4)随着温度的升高底泥释磷量增大;(5)厌条件比好氧条件更有利于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