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91篇 |
免费 | 484篇 |
国内免费 | 60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85篇 |
废物处理 | 86篇 |
环保管理 | 1611篇 |
综合类 | 3956篇 |
基础理论 | 570篇 |
污染及防治 | 462篇 |
评价与监测 | 97篇 |
社会与环境 | 434篇 |
灾害及防治 | 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1篇 |
2023年 | 136篇 |
2022年 | 149篇 |
2021年 | 218篇 |
2020年 | 171篇 |
2019年 | 188篇 |
2018年 | 109篇 |
2017年 | 140篇 |
2016年 | 202篇 |
2015年 | 216篇 |
2014年 | 488篇 |
2013年 | 370篇 |
2012年 | 417篇 |
2011年 | 409篇 |
2010年 | 380篇 |
2009年 | 392篇 |
2008年 | 430篇 |
2007年 | 369篇 |
2006年 | 427篇 |
2005年 | 324篇 |
2004年 | 280篇 |
2003年 | 273篇 |
2002年 | 238篇 |
2001年 | 180篇 |
2000年 | 239篇 |
1999年 | 113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105篇 |
1996年 | 128篇 |
1995年 | 108篇 |
1994年 | 96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192.
人工湿地系统在我国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寒娥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5(7):9-12
介绍了人工湿地系统在我国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认为设计方案、基质、水生植物的选用以及微生物降解等方面,是决定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效果的主要因素,最后指出了目前该法在全国各地推广的难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3.
194.
草海湿地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湿地湖泊,具有典型高原喀斯特湿地特征,作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的主要越冬栖息地,对其展开各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之前对草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1-2]、土壤重金属污染[3-5]、浮游植物与水生生物时空分布及保护区生态环境恢复等领域,而对草海湿地流域汇水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鲜有报道。采用典型标准样地调查法、群落数量特征和Kikvidze-Ohsawa优势种判定法,对草海湿地流域不同坡度的森林植物群落优势种及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草海喀斯特湿地流域森林群落主要以松科(Pinaceae)、壳斗科(Fag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蔷薇科(Ros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菊科(Asteraceae)等植物为主。(2)采用IV-Kikvidze-Ohsawa优势种评判法对不同坡度森林植物群落优势种比例分析发现,随坡度的增加优势种比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乔木群落优势种比例变化拐点在斜坡,灌木和草本群落拐点在陡坡。(3)采用SDR4-Kikvidze-Ohsawa优势种评判法对不同坡度森林植物群落优势种比例分析,发现乔木群落优势种比例随坡度的增加而加大;灌木和草本群落优势种的比例随坡度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优势种比例变化拐点为陡坡。(4)结合植物群落数量与Kikvidze-Ohsawa优势种评判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分析发现,群落数量指标所包含信息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分析结果,因此在对群落优势种的研究中,应选择包含种群信息量较多的群落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5.
湿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碳平衡和气候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水位波动将影响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导致温室气体通量变化,为了明确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对水位梯度的生态响应,通过野外盆栽培养试验,设T1:-5 cm,T2:0 cm,T3:5 cm,T4:10 cm 4种水位梯度,T1和T2模拟湿地非淹水的水分状况,T3和T4模拟淹水状况,研究了不同水位梯度下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湿地CO2、CH4通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水位条件下,小叶章湿地系统CO2和CH4通量差异较大,-5 cm水位时小叶章湿地CO2通量为(643.35±61.89) mg·m-2·h -1,随着水位增加,CO2通量依次降低6.9%、12.1%、40.0%,且水位升高到10 cm时,小叶章湿地CO2排放量显著降低(P<0.05);而CH4通量则随水位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通量变化为(1.52±0.12)~(5.34±0.61) mg·m-2·h-1;水位对微生物活性影响显著,非淹水条件下小叶章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土壤蔗糖酶、淀粉酶活性高于淹水土壤,且随着淹水位增加,微生物活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6.
采用原位移地技术,研究了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影响下,纳帕海4种常见湿地植物的株高、茎粗、生物量等生长特性,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Phips2)、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等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探讨了湿地植物对不同区域气候条件的响应差异和适应策略。研究发现气候条件的改变对湿地植物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温度的上升,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和茭草两种广布种Zizania caduciflora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生物量、叶绿素含量、Fv/Fm、ETR、Phips2、qP值不同程度升高,生长状况良好。刘氏荸荠Heleocharis liouana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当气温上升到一定程度后,虽然Fv/Fm、ETR、Phips2、qP值降低,但其通过调节叶绿素含量、热耗散来减轻伤害,气候变化对其生长的影响较小。而北温带分布型的黑三棱Rhizoma scirpi yagarae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 Fv/Fm、ETR、Phips2、qP、NPQ都出现大幅下降,生长停滞,生物量下降,对温度上升极为敏感。可以推测,随着全球变暖,像黑三棱这样的物种,其生存将面临极大的威胁,而高原湿地生态功也将能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97.
利用1987-2010年5期卫星遥感影像监测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并且采用市场比较法、影子工程法、工业制氧成本法、碳税法和价值替代法等多种评估方法对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响应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南四湖湿地中大量芦苇、荷田等自然湿地景观转化为养殖水域、水稻田等人工湿地,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湖泊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于湿地的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功能均有影响,其中对供给功能和调节功能影响最大.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导致2010年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比1987年减少3.06亿元,其中大气成分调节功能价值损失11.7亿元,净化功能价值损失3.77亿元,涵养水源功能损失0.65亿元,物质生产功能价值增加13.06亿元,其他功能价值对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8.
199.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