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61.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12)
溶藻微生物能引起水华蓝藻的快速消亡,从而达到控制淡水水华之目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采集水样后富集培养,采用涂布平板法,分离获得一株高效耐碱溶藻细菌菌株(编号RZ14),对该菌株进行了细胞学、环境耐受能力和溶藻特性的研究,并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丙二醛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细胞呈短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芽孢中生;在所试温度及pH条件下,RZ14菌株均可生长,最适温度36℃,最适pH为10。对盐度耐受能力较好,在0.5%~2%的盐度内生长良好,最适盐度0.5%;对高NH_4~+环境耐受能力较差,在低于1 mol/L可生长,最适NH_4~+浓度为0.5 mol/L。RZ14菌株无菌滤液溶藻效果显著,可促进铜绿微囊藻细胞内丙二醛含量大幅度升高。该菌株是一株耐碱性强的产芽孢菌,具有迟缓的溶藻效果,溶藻方式为间接溶藻,对环境的耐受能力较广,有望开发为盐碱地区治理水华的溶藻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62.
从广州流花湖分离获得一株溶藻菌株EA-1,16S rDNA分析表明菌株EA-1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研究了肠杆菌EA-1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果和溶藻机制.结果表明,对数期EA-1具有最佳溶藻效果,投加比例为10%,初始叶绿素a含量为1.43mg/L时,EA-1能实现3d内完全除藻,叶绿素a含量为2.39mg/L时,共培养6d后,抑制率为84.1%±1.3%.EA-1通过分泌胞外溶藻物质间接溶藻,生理生化响应表明,EA-1无菌滤液胁迫下,藻细胞膜脂过氧化损伤严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先急剧上升后下降.三维荧光光谱(EEM)表明溶藻产物为类腐殖酸,类富里酸和类蛋白类物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藻细胞出现褶皱,内陷和萎缩现象.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示藻细胞破坏过程为:首先,胶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光合片层变得松散和不规则,内含物被部分降解.随后,光合片层被彻底破坏,DNA核物质和多聚磷酸盐等营养物质颗粒被降解,藻细胞内部结构被完全破坏,藻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63.
3株溶藻菌生长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快速培养高浓度菌液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水华,对本实验室筛选出的3株溶藻菌L7、L8和L18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和单因素实验探讨适宜此3株菌生长的盐度、pH值和温度条件。结果表明:此3株菌适宜的生长条件为盐度0%-1%、pH值6.0~8.0、23-30℃;L7和L8的最适生长条件为盐度0.7%、pH值6.8、30%;L18的最适生长条件为盐度0.6%、pH值7.6、30℃。 相似文献
64.
65.
从海绵固定化微生物系统中分离获得1株溶藻细菌P15,对其溶解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栅藻(Scenedesmus)及小球藻(Chlorella)的效果、溶藻方式进行了研究,并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初始菌浓度大于2.4×107个/mL时,P15菌具有理想的溶藻效果,48h后铜绿微囊藻去除率可达到65.84%,栅藻及小球藻也能很好地去除.P15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可运动;能利用乳酸胺等32种常见碳源.P15菌株与多株红球菌的16SrDNA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9.7%以上,归属于红球菌属. 相似文献
66.
溶藻细菌DC21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云南滇池中分离得到一株溶藻细菌DC21,经鉴定为葡萄球菌属的1种(Staphylococcussp.),可溶解铜绿微囊等9种藻.试验表明,经过滤、离心沉降及高温灭菌处理的滤液,均能强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说明其溶藻作用的因子之一为该菌的胞外分泌物,且这种物质具有热稳定性.细菌DC21使藻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在试验的第1d,受试藻的超氧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高,但在第7d,这两种抗氧化保护酶的活性显著下降;受试藻的丙二醛含量明显增高,说明该菌促使其发生了膜脂过氧化. 相似文献
67.
从土壤中分离获得l株对铜绿微囊藻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橄榄网状链霉菌SG-001(Streptomyces olivoreticuli SG-001),研究其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小球藻(Chlorefla pyrenoidosa)竞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SG-001菌株的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无菌滤液中,能够强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但对小球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混藻中两种藻细胞初始接种浓度均为4.0×106 mL-1时,在BG11纯培养条件下,添加SG-001无菌滤液有利于小球藻生长,但对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不明显;而SG-001无菌滤液对天然加富水样中的铜绿微囊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同时接种有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混合藻液中,添加SG-001无菌滤液能够明显提高小球藻的生长竞争能力,且水体中氨氮和可溶性总磷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5%和93.33%,而铜绿微囊藻在第8天时生长基本被小球藻抑制。 相似文献
68.
溶藻菌发酵液及其溶藻产物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发光细菌(Photobacteriumphosphoreum)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溶藻菌(Streptomycessp.HJC-D1)发酵液及其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mgmosa)抑制产物的生物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溶藻菌发酵液本身对发光细菌具有一定的低毒性,发酵3-5d时其相对发光度为(67.59%1:3.11%)-(72.35%±2.76%);体积分数5%的溶藻菌发酵液可有效抑制初始质量浓度高达(O.1483±0.0032)mg-L-1的铜绿微囊藻生长,其抑藻率达85%以上,且藻液毒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以微囊藻毒素为主要溶藻产物进行毒性试验发现,其半抑制质量浓度为1096.92μg·L-1,水体藻毒素质量浓度低于20μg·L-1时其生物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