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3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1565篇
安全科学   121篇
废物处理   116篇
环保管理   187篇
综合类   2883篇
基础理论   453篇
污染及防治   546篇
评价与监测   339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303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张敬东 《环境工程》2002,20(1):62-63
采用单通道流动注射 -新试铜灵荧光熄灭法测定水环境中重金属离子Cu(Ⅱ )。在新试铜灵的浓度为 2 5×10 - 5mol L ,激发波长为 2 81nm ,发射波长为 419nm下 ,Cu(Ⅱ )浓度为 0 12 5~ 5mg L范围内 ,荧光强度与Cu(Ⅱ )浓度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 0 0 76mg L ,进样速率 90次 min ,对 3mg L的Cu(Ⅱ ) 10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0 32 %~ 2 97% ,河水和矿井水中加标回收率为 95 %~ 10 5 %。该方法选择性好 ,适合于水环境大批量样品中微量铜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962.
广州市某些室内公共场所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调查了广州市人流较大的餐厅、歌舞厅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状况,经过采样分析,所有样品中共定性检测出了46种化合物,其中11种属于美国环保署优先控制污染物。大部分样品的挥发性有机物总浓度(TVOCs)处于我国室内环境质量评价试行标准二级范围内,两个新近装修的室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超过了试行标准的三级,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963.
采用XAD树脂吸附法,在春季内(3~5月)连续对南方深圳水库中的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化学分级表征.结果表明,天然水体DOM的总量和单个化学分级组分含量在一个季节会发生一定的波动,但总的分布特征在季节内未发生根本变化,即憎水酸(HoA)和亲水部分(HiM)浓度始终较高,而憎水碱(HoB)、憎水中性物(HoN)、弱憎水酸(WHoA)浓度则相对较低.同时,选取代表性时间点对DOM各化学分级组分进行了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的研究,发现三卤甲烷(THMs)的主要前驱物为憎水和弱憎水有机部分,对THMFP的贡献共占约80%.进一步研究发现,憎水中性物、憎水酸、弱憎水酸的THMs生成能力较强,总体上与紫外吸收能力基本一致;但弱憎水酸表现略有不同,其SUVA(100×UV254/DOC)值并不十分突出,但三卤甲烷生成能力却明显较高,说明DOM的紫外吸收特性不能完全作为THMFP特性的替代指标.亲水物质(HiM)的SUVA值也不高,但其THMs生成能力接近憎水酸部分,值得水处理工艺研究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64.
姚江水源水有机物分子量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滤膜法对宁波姚江水源水进行了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结果表明其中小分子量有机物占50%以上,同时也用超滤膜法对梅林水厂的常规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测定,发现其对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965.
966.
城市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及前体物的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超英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5):54-56,80
介绍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的控制和消除的策略与处理工艺,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处理技术及近年发展起来的饮用水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67.
产甲烷条件下吲哚类有机物的降解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甲烷条件下从废水污泥中驯化的细菌对吲哚的降解包括两步羰基化反应,生成中间产物氧化吲哚和靛红。本文研究了产甲烷条件下细菌降解吲哚类有机物的能力。在所研究的吲哚类化合物中,细菌在产甲烷条件下可以降解3-甲基吲哚和3-吲哚醋酸酯。氧化吲哚,3-甲基化吲哚和羰基吲哚分别为吲哚,3-甲基吲哚和3-吲哚醋酸酯的代谢产物,产甲烷条件下细菌可降解氧化吲哚并生成中间产物靛红,这证明了在吲哚降解过程中,吲哚吡咯环在2,3位碳间断裂之间连续进行了两步羰基化,吲哚1位和2位上甲基的存在,抑制了羰基化反应,3-甲基吲哚可在2位上羰基化,但不能在3位上羰基化,所以不能通过氧化吲哚-靛红途径进行代谢。3-吲哚醋酸酯的脱乙酰产物-羰基吲哚也不能在2位上羰基化,所以不能被进一步代谢。当3位上有H原子或供电子基团时,羰基化可在2位上进行,但3位上的吸电子取代基团会抑制羰基化。表1图4参25  相似文献   
968.
采集安徽某酸性矿山排水(AMD)水库不同离岸距离的表水层水样,结合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与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对水样中溶解性有机物(DOM)来源和组分特征进行分析.三维荧光结果表明,样品中内源性色氨酸类荧光峰峰强与离岸距离正相关,且基于三维荧光特征指数(FI,HIX,BIX)分析判断DOM主要来自于内源.FT-ICR MS在分子层面进一步表明,内源性组分(脂类,脂肪族/蛋白类,糖类)在近岸点样品DOM所占比重相对较低(66%).AMD中DOM的主要成分为CHO(40%~50%)、CHON(25%~30%)、CHOS (22%~36%)等化合物.DOM包含有高比例的CHOS化合物主要与AMD水体高浓度硫酸盐有关.  相似文献   
969.
CDOM(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erial,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光学特性可反映水体中内源物质与外源物质的比例,为了解二龙湖受到上游来水所含污染物的影响,利用荧光区域一体化技术和荧光指数分析水体中CDOM的荧光特性,进而判定水体污染状况,并结合CDOM荧光组分与水质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不同季节二龙湖水体中CDOM光学特性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性以及CDOM的组成与来源.结果表明:①水相中CDOM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其中,光谱斜率Sg(275~295 nm)和E250 nm:365 nm〔aCDOM(250)/aCDOM(365)〕均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SUVA254 nm表现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②水体中的荧光组分以外源组分R3(富里酸类物质)和R5(腐殖酸类物质)为主,在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分别占总荧光强度的70.0%、60.4%和51.3%.③在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FI310 nm平均值均大于0.8,FI370 nm平均值均小于1.4,表明在3个水文期,微生物活动带来的内源CDOM在二龙湖南部较为明显.④ρ(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溶解性有机碳)与CDOM的荧光组分R2(色氨酸类组分)、R4(可溶性微生物副产物组分)和R5(腐殖酸类组分)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71、0.80、0.73,表明DOC主要源于微生物代谢的可溶性副产物及浮游植物的降解.研究显示:水体中CDOM主要组成为内源的色氨酸与微生物蛋白质类副产物以及外源的富里酸类与腐殖酸类有机物;同时,由于冰冻、降水、生活污水排放、农业废水和水生植物等因素,导致湖泊中的CDOM的组分与来源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970.
河流拦截筑坝形成蓄水河流,逐渐向“湖泊型”生态系统演化,加强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并进一步影响水体碳循环.为了更准确地进行全球碳循环的预算并预测碳循环变化,必须确定对河流系统产生影响的碳来源.因此,通过测定库区水体c(DIC)(DIC为溶解性无机碳)及其δ13C(稳定碳同位素),分析了DIC的主要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水体c(DIC)为1.80~5.02 mmol/L,而δ13CDIC(溶解性无机碳的稳定碳同位素)为-7.45‰~-1.26‰.c(DIC)与EC(电导率)、TA(总碱度)均呈正相关,与水温呈负相关.表水层δ13CDIC与c(DIC)、TA均呈正相关,与EC在入库河流处呈负相关;而滞水层δ13CDIC与EC、pCO2(二氧化碳分压)、TA、c(DIC)均呈正相关.②水平方向上,表水层各指标变化明显,TA、EC、SIc(方解石饱和指数)和c(DIC)整体上呈降低趋势,δ13CDIC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偏正,受碳酸盐矿物溶解影响显著;垂直方向上,热分层和化学分层现象对水的碳循环产生了显著影响.有机质分解在深水层释放大量CO2致使c(DIC)、pCO2逐渐升高及δ13CDIC逐渐降低,c(DIC)及其δ13C在整个水柱上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显示,光照水库DIC的来源主要有两种,即生物源的土壤CO2和有机物呼吸产生的溶解CO2形式的DIC源、碳酸盐矿物风化所产生的碳酸氢盐形式的DIC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