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42篇
基础理论   3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川滇农牧交错区地形特征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滇农牧交错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地形地貌特征复杂,研究该区土地利用特征与地形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人类开发活动与自然地理条件之间的关系,对区域的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RS\GIS技术,采用遥感调查、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区 1988~2000年的土地利用特征,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初步结果发现:耕地、林地和草地是研究区内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主要土地类型,也是类型转换相对频繁的土地类型;地形因子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海拔在垂直方向上对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具有控制性作用。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地形特征是川滇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形成的基础,其原因在于地形因子通过影响水热条件及其他自然资源要素在本区内的再分配,进而影响着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92.
万利  王震洪 《四川环境》2005,24(3):19-21,34
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滇东北山区因其人口众多,大面积的坡耕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而长期处于贫困。本文针对滇东北山区基本现状而进行的坡耕地生态环境治理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3.
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是中国大陆上保存最完好的热带原始雨林。这里栖息着亚洲象、印支虎、金钱豹、野牛、滇金丝猴、绿孔雀等濒临灭绝的世界性保护动物及国家保护动物109种.被誉为“野生动植物王国。”但是,近年来,生活在这片热土的野生动物不断遭受不法分子猎杀。原始森林在呻吟,野生动物在呼唤.摆在人们面前的生态环保使命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4.
保护滇金丝猴 1996年奔赴云南德钦。云南德钦县滇金丝猴栖息的原始森林面临遭到砍伐的命运,一群热血青年组建队伍赴滇西北抢救原始林、金丝猴,这就是第一届绿色营。  相似文献   
95.
三氯生(TCS)和三氯卡班(TCC)是个人护理品中常用抗菌剂,在水体中普遍存在,但目前其对两栖动物的毒性研究仍较少。本研究以黑斑蛙蝌蚪和非洲爪蛙蝌蚪为受试生物,研究TCS和TCC对蝌蚪的急性毒性。将处于第一个蝌蚪发育期的黑斑蛙蝌蚪(Gosner 26期)和非洲爪蛙蝌蚪(NF 46期)分别暴露于系列浓度的TCS和TCC,测定其对蝌蚪的半数致死浓度(96 hLC_(50))。结果发现,TCS对黑斑蛙蝌蚪和非洲爪蛙蝌蚪的96 h-LC_(50)分别为441μg·L~(-1)和280μg·L~(-1);TCC对黑斑蛙蝌蚪和非洲爪蛙蝌蚪的96 h-LC_(50)为252μg·L~(-1)和217μg·L~(-1)。这些数据显示TCS和TCC对两种蝌蚪的毒性较高,且对非洲爪蛙蝌蚪毒性均略高于对黑斑蛙蝌蚪的毒性,整体来看TCC的毒性略高于TCS。  相似文献   
96.
滇白前(Silene viscidula)对铅、锌、镉的共超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新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特别是多金属共超富集植物,调查测定了云南兰坪铅锌矿区北厂矿段生长的8种植物及其根区土壤的重金属质量分数,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磷和钾质量分数较低,总氮、总磷、总钾、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分别占土壤干质量的0.2%、0.03%、0.52%、0.0029%、0.000 12%、0.00068%;有机质质量分数平均为4.81%,pH值平均为6.79,电导率变化范围为11.4~140-3μs·cm-1.该矿区土壤中锌(Zn)、铅(Pb)、镉(Cd)、铜(Cu)的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38 178±23 870)、(18 671±10 143)、(438±345)、(159±:82)mg·kg>-1,除Cu外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 15618-1995)三级标准.8种植物地上部Zn、Pb、Cd、Cu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271~17 986、51~5 430、1~617、2~26mg·kg-1,尤以滇白前(Silene viscidula Franch)地上部Zn、Pb、Cd质量分数为最高.进一步采集38个滇白前样本对其重金属富集特征进行深人调查,表明其地上部中含zn、Pb和Cd平均为(11 043±3 537)、(1 546±1 044)和(391±196)mg·kg-1,富集系数(地上部和土壤金属质量分数之比)分别为0.35、0.08和1.05,转运系数(地上部和根中金属质量分数之比)均超过1,均值分别为8.21、3.90和8.36.野外调查数据表明,滇白前是一种Pb/Zn/Cd共超富集植物.滇白前对Zn、Pb富集系数小于1,主要是由于其对应土壤中Zn、Pb质量分数太高(平均分别为(45 778±32 819)、(22 512±13 613)mg·kg-1)所致.  相似文献   
97.
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的空间格局与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滇高山栎是青藏高原具有代表性的常绿阔叶树种,在藏东南林区大面积连续分布,对高山峡谷地带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具有重要的防护作用和较大的生态效益.采用聚集度指标、以空间推时间法的Logistic方程和种群调节的乘幂函数拟合分别对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增长与调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幼苗多呈聚集分布,随着演替的进展,川滇高山栎种群的聚集强度减小;川滇高山栎种群增长的环境容纳量为15.2085m2hm-2,内禀增长率为0.614;种群最大增长速率出现在胸断面积9.66m2hm-2处,种群在平均胸断面积46.23cm2(均胸径7cm)~198.723cm2(均胸径15.91cm)阶段自疏强度最大.川滇高山栎种群聚集强度随演替过程逐渐减弱,是种群在有限的环境容量中自疏和自我调节特征的明显表现.Logistic方程即反映了生物种群增长速度的变化和环境容量限制的时滞效应这一重要特征,种群调节的幂函数拟合则有效刻画了生物种群在大量繁殖之后,随着个体增大,个体间资源竞争增强,种群内部出现优胜劣汰的自我调节过程.图4表2参32  相似文献   
98.
研究了在不同浓度镉(10~40mg/L)中暴露30d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脏器组织的亚慢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当镉暴露浓度>30mg/L时,黑斑蛙的肝脏指数显著减少.黑斑蛙肝脏、肾脏和心脏Na+-K+-ATPase活性随着Cd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在同一浓度(20mg/L)不同时间处理中,肝脏、肾脏组织Na+-K+-ATPase活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肝脏和肾脏Na+-K+-ATPase对Cd2+更为敏感.肝脏指数的减少和肝脏、肾脏、心脏组织Na+-K+-ATPase活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镉对黑斑蛙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9.
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探讨了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将生态脆弱度指数、生态弹性度指数和生态压力度指数作为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本判定指标,构建了“敏感-弹性-压力”的评价模型,其评价体系包括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形成了综合指数方法、层次分析法和RS/GIS相结合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川西滇北农林牧交错带为例,根据区域特征选取17个评价指标进行案例研究,定量评价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分析了生态脆弱度的空间差异和不同区域生态脆弱性的主导成因.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对于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镉暴露致黑斑蛙精巢氧化损伤与DNA损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实验条件下,将健康性成熟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暴露于0.005、0.01、0.05、0.1、0.5和1.0 mg·L-1浓度的镉溶液中30 d,采用慧星实验检测其精巢细胞DNA损伤,并测定精巢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的水平和脂质过氧化主要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探讨镉暴露对黑斑蛙精巢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