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118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1.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热带气旋(TC)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强的一个海区,因此对西北太平洋TC进行气候分析是很有意义的.根据1945-2006年JTWC的数据资料对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TC活动的一些最新概况.从时间分布特征上来看:TC频数呈增加趋势,有两个上升阶段,两个下降阶段;台风和强台风与TC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自2000年至今有上升趋势;在季节上分布上,热带气旋,台风和强台风频数存在时间上的延迟现象.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TC源地在0°~30°N范围内,纬向发生高频区轴线位于12.6°N,经向对应于南海海区和菲律宾以东及关岛附近洋面有两个峰值;TC强度越强,其发生高频区纬向轴线向赤道方向移动,而经向轴线向东移动;南海海区不是强台风的高发区;台风和强台风源地高频区经向轴线在145°~155°E之间移动;纬向轴线在6°~14°E之间移动,强台风的源地高频区经向轴线始终位于台风轴线的东侧,而纬向轴线位于其南侧.  相似文献   
212.
洋面风场的QuikSCAT/SeaWinds遥感探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QuikSCAT卫星是监测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的重要卫星之一,它已经被世界气象组织列为业务卫星,所得数据对天气预报、气候研究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介绍了QuikSCAT卫星的有关背景情况,星载SeaWinds散射测风计观测洋面风的原理和基本算法,说明了利用该资料在热带气旋中心定位及移向预报以及2003年淮河流域暴雨成因分析方面做了尝试性工作。最后,对该数据资料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13.
广东热带气旋及其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51—2005年热带气旋和广东26个测站降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广东热带气旋及其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的个数和年平均强度及其降水均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而且主要有3种空间振荡型态。另外,广东热带气旋降水具有峰值为3年左右周期的显著振荡,该振荡周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有明显的突变。广东热带气旋降水的年际变化与热带气旋个数的年际变化高度相关,同时跟西北太平洋中高纬40°N-60°N部分区域的台风季节(5—11月份)平均SST年际变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14.
张怡  胡韧  肖利娟  韩博平 《生态环境》2012,21(1):107-117
南屏、竹仙洞水库是珠海市拱北水厂的水源地,也是对澳门供水的主要水库。于2010年4月-2011年3月对这两座水库逐月采样,依据Padisák等(2009)功能类群方法对水样中浮游植物进行分类,不同的功能类群以不同的字母或字母与数字组合来命名。并结合水库的水文、水质及浮游植物生境特征,分析优势功能类群的演替动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南屏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具有明显的时间异质性。泽丝藻(Limnothrix sp.)、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等丝状蓝藻代表的S1功能类群与薄甲藻(Glenodinium sp.)代表的Y功能类群在6、7月份相对稳定水体中共同占优势,是南屏水库丰水期浮游植物演替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枯水期则主要以小环藻(Cyclotella sp.)、针杆藻(Synedra sp.)、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等适应混合水体的C+D+P功能类群为优势群落。竹仙洞水库中几乎全年以C+D+P功能类群占优势,推测是因为竹仙洞水库水力滞留时间较短,利于耐冲刷的功能类群的生长。通过PCA(主成分分析)和RDA(冗余分析)探讨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水力滞留时间、降雨量和正磷是影响南屏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的重要因子,而竹仙洞水库则是水力滞留时间和降雨量。两座水库的水力滞留时间差异明显,从而造成两座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组成及演替趋势的不同。  相似文献   
215.
凋落物质量和分解对中亚热带栲木荷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用控温、控水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中亚热带栲木荷常绿阔叶林和邻近柳杉人工针叶林凋落物的分解及其对栲木荷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栲木荷阔叶林的凋落物失重率大于针阔混合凋落物的失重率,大于柳杉针叶纯林凋落物的失重率.所有凋落物失重率都与其初始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和初始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凋落物C/N比的相关性不强.不同凋落物处理下的土壤NO3--N含量差异显著(P<0.05,N=18),NH4 -N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N=18),混合凋落物处理下的土壤NO3--N和NH4 -N含量最高,分别是224.21 mg kg-1和56.77 mg kg-1,其氮转化速率也最高,硝化、氨化、氮矿化速率分别为1.74 mg kg-1 d-1、0.36 mg kg-1 d-1和1.90mg kg-1 d-1.各凋落物处理下的土壤氮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一致.土壤氨化速率与土壤全氮呈显著正相关(r=0.843,P<0.05,N=21),与栲木荷林凋落物的失重率呈显著负相关(r=-0.997,P<0.05,N=21).图3表4参29  相似文献   
216.
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土壤热通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土壤热通量板、常规微气象观测系统等设施对鼎湖山针阔混交林的土壤热通量和微气象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热通量板测值之间的差异可达10%以上。在中小时间尺度(≤1月)上,土壤热通量板上方土壤贮热均不能忽略,否则所测算的表层土壤热通量会产生较大误差,甚至发生热通量传递方向逆转的情况。5cm深度处和表层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均呈“S”形,且前者相位后移0.5~1h。旱季土壤为热源而雨季为热汇,表层土壤年总热通量为-0.44MJ·m-2,说明就全年尺度而言,土壤是热源。表层土壤热贮量月变动范围为-0.14~0.20MJ·m-2,是5cm深度处土壤热通量的-11.0%~1.3%。表层土壤热通量月总值占净辐射的比例变动范围为-12.0%~3.3%,由于能量平衡大多在较小时间尺度上进行比较,故必须准确考察土壤热通量的变化,否则会极大地影响能量平衡。在0.5h尺度上,表层土壤热通量与2.5h前的冠层净辐射回归方程相关性最好,达极显著水平,说明鼎湖山针阔混交林土壤热通量对冠层净辐射的反馈要延滞约2.5h。  相似文献   
217.
对中亚热带被冰雪灾害破坏的杉木林地的杉木损害程度及其林地养分分布变化进行了调查,冻雨在杉木枝叶上形成冰柱,造成大量的林木折冠,林木折断的树干部位随胸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树木残体的干质量达25987.6kg·hm-2,树干、枝、叶和皮分别占44%、27%、22%和7%。树木残体中叶、干、枝和皮的N、P和K储量分别占其N、P和K总储量的62%、18%、13%和7%。杉木林地的N、P、K3种养分的积累量为63294.5kg·hm-2,杉木残体的养分仅占杉木林地的0.23%,凋落物层的养分占0.09%,而土壤养分所占比例高达99.68%。3种养分数量在各组分中均为N〉K〉P。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杉木折干增加了土壤肥力。林冠残体分解引起的养分含量下降,林冠破坏后几乎没有凋落物归还土壤,华南地区频降大雨造成的速效养分流失将使土壤变得贫瘠。  相似文献   
218.
为了量化森林土壤N_2O消耗潜势并探讨其可能控制因素,选取中亚热带4种典型森林(建瓯的杉木人工林、罗浮栲天然林、米槠林及武夷山的米槠林)植被覆盖下的土壤,设置8个处理(预处理、基线处理、添加葡萄糖处理、添加NO~-_3处理、非淋洗处理、不添加N_2O处理、添加N_2O好气鲜土处理、不添加N_2O好气鲜土处理)进行室内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在水分饱和、氮有效性低及添加外源N_2O时具有较大的N_2O消耗潜势.在上述条件下进行培养的土壤N_2O净通量在4种森林类型之间与两个土层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添加外源硝态氮能显著降低土壤N_2O消耗,甚至出现N_2O排放现象(净通量高达2.19~2.38μg·g~(-1)·h~(-1));不添加外源N_2O也能显著降低土壤N_2O消耗.建瓯米槠林表层土具有较大的TC、TN及NH~+_4含量,结果表明,该种土壤具有较大的N_2O消耗潜力(净通量约为-1.39μg·g~(-1)·h~(-1)).  相似文献   
219.
南亚热带地区水库夏季铁、锰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杨思远  赵剑  余华章  彭亮  肖利娟 《环境科学》2017,38(11):4546-4552
铁(Fe)和锰(Mn)均为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是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南亚热带地区供水水库夏季Fe、Mn的垂直分布特征,于2016年7月调查了粤东地区9座水库敞水区湖沼学变量和Fe、Mn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在有明显温度分层的深水水库中Fe、Mn存在显著的梯度分布,表层水体中总Fe(TFe)、总Mn(TMn)以及溶解性Fe、Mn(DFe、DMn)的浓度显著(TFe,F=6.708,P=0.032;TMn,F=9.720,P=0.014;DFe,F=8.129,P=0.029;DMn,F=11.125,P=0.016)低于底层.5座深水水库底层水体中TFe、TMn平均浓度分别为0.399 mg·L~(-1)和0.422 mg·L~(-1),其中溶解态离子占70%以上,而在没有明显温度分层的浅水水库中,表层水体TFe、TMn以及DFe、DMn浓度略低于底层但无显著性差异(TFe,F=0.135,P=0.726;TMn,F=0,P=1;DFe,F=0.006,P=0.943;DMn,F=0.007,P=0.936),4座浅水水库底层水体中TFe、TMn平均浓度分别为0.110 mg·L~(-1)和0.089 mg·L~(-1),且主要以非溶解态存在.水体中TFe和DFe浓度与溶解氧(DO)浓度、p H值和深度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与总磷(TP)、总氮(TN)浓度没有显著相关性.水体热分层及高的水体稳定性导致DO和p H值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布,是导致深水水库Fe、Mn在水层间形成梯度分布的关键原因.深水水库底层水体低DO浓度和酸性条件有利于沉积物中Fe、Mn的释放,是导致Fe、Mn以溶解态存在的主要原因.同时,以红壤为主的土壤类型可能是该地区水体中Fe、Mn普遍较高的重要原因.以上结果表明,南亚热带地区夏季分层稳定的深水水库底层水体普遍存在Fe、Mn较高的现象,以深层取水的供水方式易出现Fe、Mn浓度超标,湖上层取水则可避免该问题.  相似文献   
2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