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9篇
  免费   652篇
  国内免费   1551篇
安全科学   561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529篇
综合类   4699篇
基础理论   982篇
污染及防治   242篇
评价与监测   523篇
社会与环境   373篇
灾害及防治   374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478篇
  2022年   476篇
  2021年   590篇
  2020年   476篇
  2019年   410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373篇
  2014年   563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医疗废物焚烧是二(口恶)英排放的重点源,但缺乏对其系统、全面的研究,为进一步明确其二(口恶)英排放水平和分布特征,获得二(口恶)英排放监控的重要基础数据,以3处医疗废物焚烧炉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对烟气中二(口恶)英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烟气中二(口恶)英质量浓度均值为2.379 ng/Nm~3,毒性当量浓度均值为0.249 ng/I-TEQ Nm~3,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同系物指纹特征分布以PCDFs为主,质量浓度和毒性当量浓度贡献率最大的单体分别为1,2,3,4,6,7,8-HpCDF和2,3,4,7,8-PeCDF;2,3,4,7,8-PeCDF对I-TEQ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R~2达0.959,可作为指示单体;排放因子均值为6.087μg I-TEQ/t,明显高于生活垃圾焚烧炉,需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42.
微囊藻毒素(MCs)具有强烈的机体肝毒性和促癌作用,直接威胁饮用水安全。文章监测了2015年9月-2016年9月湖州市主要饮用水源地(城西水厂、城北水厂、老虎潭水库)水体中MCs含量以及水体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包括pH、水温(WT)、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总氮(TN)、氨氮(NH_4~+-N)、总磷(TP)、叶绿素a(Chl-a),根据监测数据评价各水源地的富营养状态,阐明MCs污染特征及其与水体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老虎潭水库综合营养指数常年处于中营养状态,城西水厂、城北水厂都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3处饮用水源地水体中MCs平均含量为(0.063±0.002)μg/L,低于WHO推荐的饮用水藻毒素标准(1.0μg/L),处于安全范围。水体ρ(MCs)与ρ(T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WT、ρ(TN)呈负相关,与ρ(TN/TP)、pH、ρ(NH_4~+-N)、ρ(Chl-a)、ρ(高锰酸盐指数)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43.
为了掌握广西某废渣填埋场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该研究以其周边主要村庄作为研究区域,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所有样品(2份废渣、1份填埋土、9份土壤、36份蔬菜、34份大米)中的Pb、Cr、Cd、As、Hg、Cu、Mn、Zn、Ni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Cd污染严重;蔬菜中Cr污染严重;大米中Pb污染严重。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Pb与Cd、Zn,Cd与Cu、Mn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Pb与Cu,Zn与Cd、Cu,Cr与Mn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蔬菜中Pb和As有协同效应,具有一定的同源性(p≤0.05);土壤-蔬菜中Pb、Cr、Cd、As、Hg的相关性均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废渣填埋场周边的居民(成人和青少年儿童)重金属健康风险(THQ、TTHQ)1,说明通过蔬菜、大米等食物摄入途径导致的重金属健康风险不明显,但是儿童通过食物(蔬菜、大米)摄入重金属的健康风险高于成年人,说明研究区域内儿童健康更易受到重金属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4.
文章利用基于微波遥感的土壤水分产品评价辽宁省近40年(1979~2015)来干旱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地表土壤水分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采用了一种具有时-频多分辨功能的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来更好地研究土壤水分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发现辽宁省年平均土壤水分随着时间具有波动降低趋势,并伴随有10年和20年左右的两个主要周期;从季节上看,四个季节的土壤水分时间序列变化十分剧烈,春夏两季土壤水分呈现出增加趋势,秋冬两季的土壤水分呈现出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45.
大冶湖表层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于2014年4月采集大冶湖表层水和表层沉积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重金属含量,并基于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开展表层水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潜在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水和沉积物重金属(Ni、Cd、Cu和Pb)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9.27、2.19、12.18、12.13μg·L~(-1)和78.46、77.13、650.13、134.22 mg·kg~(-1).富集系数显示,Cd、Cu和Pb均为重度富集,尤其是Cd累积最为明显.与国内典型湖泊重金属污染相比,表层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均相对较高.表层水和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均表现为湖湾处含量较高,中部含量较均匀的分布规律,其来源主要受多种人为活动污染.环境风险评价显示,重金属类化学物质通过饮水途径产生健康风险范围为9.77E-08~1.63E-05 a-1,Ni和Cd是水环境健康风险的优先管理对象.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高低为CdCuPbNi,其中Cd是生态风险的贡献元素.  相似文献   
246.
使用中流量颗粒物采样器采集台州市2015—2016年大气PM_(2.5)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研究PAHs的污染特征及可能来源。结果显示:PAHs总浓度为(20.69±4.84)ng/m3,浓度季节变化大小顺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空间变化为商住区>工业区>背景点。PM_(2.5)中PAHs以高环为主(≥4环),占86%。不同季节商住区和工业区PAHs(4环)含量均略高于背景点,PAHs(5~6环)的含量商住区略高于工业区和背景点。PAHs环数分布和比值法结果表明台州市大气PM_(2.5)中PAHs的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和燃煤。成年人和儿童的终生超额致癌风险(ILCR)分别为8.02×10-7和5.61×10-7,表明台州市PM_(2.5)中PAHs对人体健康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247.
李琛  刘瑾  王彦民 《环境工程》2017,35(3):101-105
以西安市城区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气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空气污染特征。结果表明:AQI及各污染物浓度变化很好的拟合二次函数,且拐点横坐标均在7月前后。相关性分析表明:平均海平面大气压与SO_2、CO、NO_2、O_3呈现为显著正相关性,与AQI、PM_(2.5)、PM_(10)呈现为显著负相关。平均海平面大气压P对各污染物的影响在夏季最为强烈,而在春季和冬季最弱;P对O_3的形成存在较明显的影响。各污染物浓度和气象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共线性,PM_(10)主成分回归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拟合优度很好且无多重共线性。  相似文献   
248.
朱常琳  李夏清  李富渊 《环境工程》2017,35(11):104-109
分析西安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PM_(2.5)、PM_(10)、SO_2、NO_2、CO、O_3)随时间、空间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天气情况、车流量变化之间的相关特性。结果表明:大气污染物浓度会因地区特点随人流量呈规律性波动;PM_(2.5)、PM_(10)与对应的SO_2、NO_2、CO、大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臭氧、温度、风速呈负相关;受排放及气温辐射影响,NO_2浓度在午后出现峰值且滞后于交通峰值;连续型降水对PM_(10)的稀释作用随降雨天数的增加呈"驼峰"型变化。  相似文献   
249.
三江源区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为研究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状况变化及其可能成因,利用InVEST(Integrate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RUSLE(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和RWS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模型模拟,结合实地观测数据,系统全面地评估2000年以来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构成、质量和服务功能变化,并揭示其成因.结果表明:① 2000—2010年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结构基本稳定.草地退化状况轻微好转,产草量和生产力微弱增加.植被生长季水热条件的改善是促使产草量增加和草地退化态势趋缓的重要原因,同时生态工程的实施也发挥了积极作用.② 2005—2010年局部重点生态工程区的水土流失状况轻微好转,但区域整体好转趋势不明显.土壤中w(有机质)明显增加,但对于土壤保持功能起到关键作用的植被根系层的恢复却比较缓慢,降雨侵蚀力的增强加速了土壤侵蚀过程,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基本上没有提高.③ 2000—2013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和土壤湿度均呈明显增加趋势,水质稳定在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划定的Ⅰ~Ⅱ类.降水量和冰川/积雪融水量增加导致径流量增大,气候变暖引起的冻土退化导致地下水库枯水季径流调节作用增强.④ 生态工程实施后,生物栖息地的生境退化状况轻微改善,野生动物的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250.
文章在北京城市森林植被区选择2个观测点,采集2个观测点的PM_(2.5)质量浓度数据,并结合北京植物园的气象数据,研究其PM_(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PM_(2.5)质量浓度变化对城市生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被选观测点的PM_(2.5)浓度月变化基本呈"M"型,PM_(2.5)浓度在6月最低(西山公园为(71.01±34.34)μg/m~3,北京植物园为(44.41±31.57)μg/m~3),2月最高(西山公园为(154.07±95.70)μg/m~3,北京植物园为(139.49±100.74)μg/m~3),10月达下半年的最高值(西山公园为(133.45±109.06)μg/m~3,北京植物园为(127.04±109.34)μg/m~3);PM_(2.5)浓度全年均值为西山公园((104.02±26.45)μg/m~3)>北京植物园((82.52±28.18)μg/m~3);PM_(2.5)浓度季节变化呈"V"型在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PM_(2.5)质量浓度季节变化西山公园为冬季((115.46±41.37)μg/m~3)>春季((112.39±18.50)μg/m~3)>秋季((106.37±24.25)μg/m~3)>夏季((81.87±12.60)μg/m~3),北京植物园为冬季((97.35±41.38)μg/m~3)>春季((94.07±12.21)μg/m~3)>秋季((93.17±31.42)μg/m~3)>夏季((61.86±16.70)μg/m~3);森林空旷地的空气质量优于森林内部PM_(2.5)浓度变化主要受地理位置、气象因素、人文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