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0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556篇
安全科学   358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81篇
综合类   1379篇
基础理论   607篇
污染及防治   100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283篇
灾害及防治   153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8 毫秒
831.
于2017年11月,采集了上海市苏州河华漕、松浦大桥、大泖港3个典型水域水葫芦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了水葫芦中14种重金属含量和吸附规律.结果表明:3个典型区域中,苏州河华漕水葫芦中重金属含量最高,且Cr含量超标,不可作为饲料原料应用,松浦大桥、大泖港的水葫芦内重金属含量符合饲料卫...  相似文献   
832.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与碳减排压力严峻的双重背景下,文章选取2011-2019年中国2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测度各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使用夜间灯光数据反向推演各城市的CO2排放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空间溢出效应和异质性。研究发现:(1)总体上,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且各城市差距逐步缩小,碳排放强度不断降低且各城市差距逐步扩大;(2)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并且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降低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机制;(3)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并且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降低邻近地区的碳排放强度;(4)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地区、城市层级和城市规模上的异质性,相较于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和大规模城市,数字经济在中西部地区、外围城市和中小规模城市发挥的碳减排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833.
退田还湖对鄱阳湖洪水调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实测资料统计了鄱阳湖近50年来湖盆形态和洪水水情的变化,表明由于围垦的作用,1954~1992年鄱阳湖面积共减小1 300 km2,容积共减少81×108 m3,调节系数从17.3%下降到13.7%,调洪能力降低20.8%;20世纪90年代与50年代相比,年最高水位平均值抬高1.80 m。计算了退田还湖对近50年来两次特大洪水(1954年洪水和1998年洪水)最高水位的效应值,表明分别可使1954年洪水和1998年洪水的最高水位降低0.72 m和0.68 m。估算了退田还湖对鄱阳湖洪水位频率的影响,表明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的洪水位分别可降低0.63 m和0.68 m。计算还表明,高水还湖(单退)降低洪水位的作用与圩区还湖前夕的内涝程度密切相关,说明及时排除圩区的内涝对保障退田还湖的防洪减灾作用至关重要。分析了退田还湖面临的主要问题,分别是高水还湖圩区的内涝问题和平垸行洪(双退)圩区的血防问题;探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具体对策,分别为单退圩堤采用“限高加固,排空待蓄”的运作方式,双退圩堤采用“敞开进洪,兼顾血防”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834.
土壤水溶态铜对小白菜的毒害效应及其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铜(Cu)重金属的生物毒性/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它们在土壤液相中含量和土壤溶液的性质。探寻土壤有效态Cu的生物毒害效应,表征量化其与土壤溶液性质关系,可为土壤Cu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参考。选取17种典型农田土壤,探讨了有效态Cu(土壤孔隙水以及CaCl_2浸提态)对小白菜生长的毒性效应及其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孔隙水中Cu对小白菜生长10%抑制的毒性阈值值(EC_(10))和50%抑制的毒性阈值(EC_(50)),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为14.7和14.6倍;同样,对于CaCl_2提取态Cu的EC_(10)和EC_(50),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2.7和7.7倍,表明土壤溶液性质对水溶性Cu对小白菜的毒性阈值影响很大。建立了土壤溶液的重要因子(溶解性有机碳、土壤溶液pH值、电导率、全硫含量、Ca~(2+)、Mg~(2+)、K~+、Na~+)和水溶性Cu阈值之间的多元回归关系,结果显示,土壤溶液性质可以较好地预测水溶性Cu对小白菜的毒性阈值。同时,土壤溶液中Mg~(2+)、K~+和S的含量是控制孔隙水中Cu对小白菜生长毒性的最重要因子,单一的S能分别解释34%的EC_(10)变异,K~+解释26%的EC_(50)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陆地环境中水溶性Cu的风险评价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35.
景观格局决定了陆域污染物的源汇过程,是影响河流水质状况的关键因素.由于尺度效应,不同尺度下景观格局与河流水质关系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然而,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影响的尺度效应问题尚缺乏系统研究.收集了国内外4 041条研究数据,采用Meta分析法定量分析了不同尺度下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作用特征,识别了影响河流水质的关键时间和空间尺度以及景观指数.结果表明,相对于降水事件、平水期和年际尺度,丰水期下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最大;相对于流域尺度,缓冲区尺度的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更大;丰水期-缓冲区尺度是景观格局影响河流水质的关键时空耦合尺度.与耕地、水域、草地以及流域整体景观相比,林地和城镇用地的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更大;破碎度是影响河流水质最重要的景观格局因子.在河流水质治理中,应重点考虑缓冲区的景观配置,增加缓冲区林地面积、减少林地和水域的斑块密度和减少城镇用地的面积占比和聚集度,以有效保护河流水质.  相似文献   
836.
城市混凝土桥梁薄弱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包括高架桥、立交桥在内的大量混凝土桥梁在城市交通网络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受环境侵蚀、交通量日益增加的影响,城市混凝土桥梁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损伤,严重甚至会导致桥梁倒塌等重大灾难事故。在分析城市混凝土桥梁的各种损伤及损伤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运营桥梁薄弱处的概念。该薄弱处是指受环境侵蚀、材料老化、荷载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桥梁结构中最先发生破坏的构件或构件中的某一位置。对运营桥梁薄弱处的分析宜采用分析结构中各处的承载力下降及相应的荷载效应增加二者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比较获得桥梁中各处抗力与荷载效应最为接近的地方,即结构薄弱处。最后,总结了城市混凝土桥梁薄弱处分析研究的发展方向及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37.
全涌  顾明 《灾害学》2010,25(Z1)
低矮建筑通常都是成群出现的,周边建筑对被包围建筑的风荷载存在干扰效应,但多数国家荷载规范中都没有关于低矮建筑间气动干扰效应的研究.通过刚性模型表面测压风洞试验对被同类周边建筑所包围的平屋面低矮建筑表面风压系数进行了测量,分析了不同周边建筑的建筑面积密度和相对高度下被包围建筑平屋面上的最大局部负风压系数及最大升力系数的干扰因子.  相似文献   
838.
建立了竖井侧向连续开缝和竖井侧向连续开缝及上部开口两种情况下竖井中性面位置的多区域模型,并根据火灾情况下竖井内温度的分布规律对多区域模型进行了简化。根据竖井内温度竖向分布,将竖井划分为多个区域,在Klote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竖井中性面高度。通过CFD数值模拟,将Klote模型、双区域模型及多区域模型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可知多区域模型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839.
隧道工程爆破施工引起衬砌结构以及地表建筑物破坏时有发生,研究隧道工程爆破振动效应以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对确保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十分重要。基于三维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以某城市双连拱隧道工程爆破施工为例,探讨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隧道围岩介质动力响应特征。研究表明,爆破冲击对周围介质的影响具有时间滞后和累积损伤效应,只考虑爆破瞬时最大振动波速对围岩介质以及地表建筑物的影响不能真实反映爆破影响的实质。同时结合具体工程对地表建筑物爆破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建议将现代数值分析方法应用于复杂条件下隧道爆破安全性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840.
土壤多环芳烃(PAHs)不同提取形态可为理解老化效应机理和评估生物有效性提供新的视角,文章选用芜湖市4种不同类型农业土壤,通过连续提取方法将土壤PAHs划分为3种可提取形态,在此基础上探究PAHs在土壤中的老化效应与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在4种农业土壤中PAHs含量均表现出慢解吸态>快解吸态>水溶态的特征。在外源PAHs进入土壤的第0天,慢解吸态占比就已达到55.61%±21.59%,有机质含量最低的土壤中,第0天慢解吸态比例明显小于其他土壤,说明这部分“快吸附、慢解吸”的PAHs是与有机质密切联系的。随着外源PAHs在土壤中老化时间的延长,慢解吸态持续增加至第90天的75.57%±7.43%,而水溶态和快解吸态分别从11.20%±4.25%和33.19%±20.24%下降至0.89%±0.21%和1.51%±1.11%,质量平衡计算得出的不可提取态则达到22.0%±6.8%,表明PAHs在土壤中老化效应实质上是从水溶态和快解吸态向慢解吸态乃至不可提取态转化的过程。这种转化过程的动力学可以用一阶指数模型很好地模拟。不同提取形态PAHs中,水溶态含量与蚯蚓富集实验得出的土壤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