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78篇
  免费   629篇
  国内免费   1158篇
安全科学   2231篇
废物处理   115篇
环保管理   3566篇
综合类   9759篇
基础理论   1852篇
污染及防治   419篇
评价与监测   376篇
社会与环境   1082篇
灾害及防治   165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514篇
  2022年   516篇
  2021年   713篇
  2020年   627篇
  2019年   534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501篇
  2015年   636篇
  2014年   1759篇
  2013年   1235篇
  2012年   1201篇
  2011年   1163篇
  2010年   926篇
  2009年   1079篇
  2008年   1176篇
  2007年   954篇
  2006年   794篇
  2005年   668篇
  2004年   595篇
  2003年   719篇
  2002年   536篇
  2001年   374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传统方法对青年群体绿色生态文化回归的影响分析中,存在青年群体分析影响片面,影响分析计算准确率较低的问题。为此提出青年群体对传统绿色生态文化回归的影响与思考。通过勒布朗斯回归数学影响方程确定影响因子,建立青年群体主观因子与客观因子之间的动态关联;采用大数据分析,构建大数据影响因子数据分析模型;依托绿色生态文化回归影响算法,从而完成青年群体对传统绿色生态文化回归的影响分析。该影响分析方法比传统方法平均准确度提升3.55倍,且能够实现青年群体对传统绿色生态文化回归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102.
传统环保宣教影视作品内容过于空泛,难以引起人们共鸣,近年来环境问题逐渐严重,带来一系列自然灾害,为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影视作品能够起到传播观念和导向舆论的作用,将生态环保意识引入影视作品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对环保宣教影视作品中生态环保意识进行分析,探讨了生态环保意识的建立过程以及融入过程,通过实验研究了环保宣教影视作品中引入生态环保意识对环境保护起到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引入生态环保意识的环保宣教影视作品能够更好地向社会大众宣传环保好处,更好地促进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3.
针对高校绿色教育环境下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探讨问题,给出了高校绿色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高校绿色教育的概念,高校绿色教育的特点,包括高校绿色教育的生命性、高校绿色教育的生活性、高校绿色教育的人文性和高校绿色教育的内容与实践,探讨了高校绿色教育环境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包括高校绿色教育环境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高校绿色教育环境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最后,对高校绿色教育环境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互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4.
探讨文化与自然灾害对云南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行为影响,针对云南大理古城与玉龙雪山还有丽江古城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自然文化灾害对云南居民保护旅游生态文明行为有着显著的间接影响;生态环境信念及保护旅游地生态环境行为因子均值不具有显著差异;而且对应的路径系数大理古城样本均大于玉龙雪山-丽江古城样本。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环境与灾害知识、增强居民环境责任感等措施有利于旅游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5.
习近平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人民情怀和绿色治理观的凝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本质意蕴,美丽中国还蕴涵着三重价值追求:天蓝、地绿和水清体现着生态之美;以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彰显着人文关怀;而实现中国梦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价值追求,中国梦引领建设美丽中国,是富裕、幸福与美丽的融合。文章力求在全面和系统阐释习近平建设美丽中国重要论述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对应举措,实现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建设美丽中国要从主动探索自然发展的科学规律入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卫蓝天、碧水和净土,确保生态建设成果由全民共享。在此基础上,要进行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育环保、节约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塑造新型公民;要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干部考核制度融入更多生态要素,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只有携手并进才能共治共享,中国还要贡献智慧和力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各国一道共建美丽世界。从内涵维度把握习近平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论述,在实现认识论和方法论统一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破解新时代中国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和全球性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难题的根本,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和支撑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6.
精准测算并分析耕地保护生态价值、空间外溢及其时空演变,对完善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促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基于耕地生态保护全价值视角和粮食安全视角测算长江经济带耕地保护生态价值量、空间外溢量及其时空变化量,针对性设计差别化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标准。在此基础上,构建政府与市场合作、纵向与横向结合、财权与事权匹配的差别化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2000—2019年长江经济带耕地保护生态价值量及外溢量分别增长了7028.13亿元和4862.58亿元,其中外溢量占价值量的比重上升到67.42%。经济带耕地保护生态价值分布不均衡,空间重心有向上游地区转移趋势。经测算,长江经济带20年来耕地保护生态补偿额度增长了17.61倍,补偿标准由362.02元/hm2增长为4629.59元/hm2,各省份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标准为1789.04~118474.84元/hm2,差异悬殊。经济带耕地保护生态价值量、外溢量、补偿量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空间差异和尺度依赖特征。研究结论: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标准设计必须综合考虑耕地保护生态价值外溢、区域差异、尺度依赖、事权匹配等内外部因素,提高补偿精度和针对性。可从生态功能认知、补偿区域划分、补偿标准设计、补偿方式组合、补偿资金管理、补偿政策保障等方面系统构建政府与市场合作、纵向与横向结合、财权与事权匹配的差别化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耕地保护激励机制与政策。  相似文献   
107.
新疆生态功能区划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生态功能区划”参考了“中国综合生态环境区划方案”,以《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为依据,充分考虑新疆独特的地理分布格局,将新疆分为5个生态区,18个生态亚区,79个生态功能区。“新疆生态功能区划”对科学有效地管理新疆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实施保护和治理策略,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我国城市建设的生态现状和生态设计内涵,并对城市和建筑的生态设计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9.
文章从城市生态监测的目的、主要技术、体系构造、指标体系等方面,叙述了小型城市生态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全面掌握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0.
区域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概念、理论框架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基本概念与生态系统适应循环,着重分析了生态系统恢复力范围、抗性、不稳定性与跨尺度影响。生态系统适应循环通常经历入侵、保持、破坏、调整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生态系统演替是可以预测的,而后两个阶段是复杂、难以预测的。文章提出了适应性区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概念,并构建了其理论框架,并以三峡库区小江流域为例,对小江流域景观生态特征、区域生态胁迫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以水生生态安全为总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流域各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辨识、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过程研究,从各系统恢复力属性特征出发,提出了具体的适应性管理方法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