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00篇 |
免费 | 2335篇 |
国内免费 | 309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56篇 |
废物处理 | 404篇 |
环保管理 | 1180篇 |
综合类 | 9934篇 |
基础理论 | 2240篇 |
污染及防治 | 2254篇 |
评价与监测 | 316篇 |
社会与环境 | 164篇 |
灾害及防治 | 17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335篇 |
2023年 | 469篇 |
2022年 | 573篇 |
2021年 | 641篇 |
2020年 | 560篇 |
2019年 | 515篇 |
2018年 | 366篇 |
2017年 | 462篇 |
2016年 | 528篇 |
2015年 | 624篇 |
2014年 | 1045篇 |
2013年 | 664篇 |
2012年 | 787篇 |
2011年 | 843篇 |
2010年 | 764篇 |
2009年 | 777篇 |
2008年 | 917篇 |
2007年 | 957篇 |
2006年 | 911篇 |
2005年 | 747篇 |
2004年 | 722篇 |
2003年 | 625篇 |
2002年 | 485篇 |
2001年 | 408篇 |
2000年 | 342篇 |
1999年 | 293篇 |
1998年 | 266篇 |
1997年 | 192篇 |
1996年 | 194篇 |
1995年 | 220篇 |
1994年 | 153篇 |
1993年 | 114篇 |
1992年 | 108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6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282.
活性黑5脱色产物对直接黄11生物脱色的促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沼泽红假单胞菌W1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活性黑5(reactive black 5,RB5)脱色产物对直接黄11(direct yellow 11,DY11)生物脱色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RB5脱色产物能明显加快DY11生物脱色的速率.初始浓度为200 mg/L的DY11加入RB5脱色产物后脱色动力学常数k值可由17 mg/(L·h)增加到42.5 mg/(L·h),优化RB5脱色产物投量,k值可进一步提高到48.8 mg/(L·h).循环伏安分析结果表明,RB5脱色产物具有电化学活性,可媒介电子的转移,其可逆氧化峰(E0)位于83 mV,可逆还原峰(Er)位于-220 mV.FT-IR和HPLC-MS的分析结果表明,RB5脱色产物中具有电化学活性的物质为TAHNDSDP-1.TAHNDSDP-1具有醌式结构,能通过得失2[H]的方式在氧化态和还原态之间转化,可作为氧化还原介体加速菌株W1对DY11的还原. 相似文献
283.
本文针对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内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重点对该工艺工作原理、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了该工艺改进技术在水处理应用方面存在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4.
梁峰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2014,(15):18-18
生物柴油是以生物质为原料,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化为长链烃类或脂肪酸甲酯为主的液体燃料。与燃料乙醇不同,生物柴油能量密度高,不会腐蚀发动机,可以完全替代石油。根据原料来源和生产工艺的不同,生物柴油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生物油脂为原料经转酯反应生成的脂肪酸(C12-C18)甲酯,即传统的生物柴油。根据生物油脂的来源不同,传统的生物柴油又可以分为动、植物生物柴油(第一代生物柴油)和微生物生物柴油(第二代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285.
程远超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2014,(19):16-19
燃料乙醇生产推广背景
自20世纪中期以来,石油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物资。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发展投下了浓重的阴影,可再生能源发展成为大趋势。此外,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生物质能源原料来源广、可大规模开发、廉价和清洁的属性,使之成为世界各国新能源竞相发展的战略首选。我国是世界生物质资源大国,加快先进生物燃料技术产业化及高值化综合利用,是加快新能源发展、缓解化石能源危机、减少PM2.5和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核心与关键。 相似文献
286.
含酚废水是一类高毒性和难生化降解的有机工业废水,在我国水污染控制中被列为重点解决的有害废水之一。分析了含酚废水中酚类化合物的种类、来源和危害,重点阐述了生物强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对含酚废水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7.
生物修复在治理被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的环境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而相关方面的研究愈加受到重视。生物修复技术是环境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了生物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8.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