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694篇
安全科学   106篇
废物处理   94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1274篇
基础理论   273篇
污染及防治   29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8 毫秒
891.
在氯酚污染的土壤中接种氯酚降解菌,研究了受污染土壤的生物强化修复.利用传统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生物强化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的动态变化情况.在受氯酚污染的土壤样品中,以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分离出了多株对氯酚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部分微生物进行了种属鉴定.土壤中存在的土著的氯酚降解菌可以对低含量的氯酚(100mg·g-1)进行降解;但是当土壤中氯酚含量较高(500 mg·g-1)时,土著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受到限制,这可能是高浓度的氯酚对土著的氯酚降解菌会产生毒性作用.接种外来微生物后,土壤中可以培养的氯酚降解菌的总数从开始的106CFU·g-1增加到108CFU·g-1,并且,在氯酚含量为100 mg·g-1的土壤样品中,微生物数目的增加比在氯酚含量为500 mg·g-1土壤样品中更快.这表明接种的外来微生物可以在土壤中很好地生长繁殖,有效地促进土壤中氯酚的生物降解.接种外来微生物可以减轻土壤中氯酚对土著微生物初期产生的不利影响.土壤中的氯酚可能会改变微生物种群结构.DGGE分析结果表明,在未受氯酚污染和受氯酚污染的土壤样品中,存在一些共同的DNA谱带,但谱带强度有明显的差异.在受污染的土壤中接种外来微生物进行生物强化,可以促进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是生物修复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将在我国受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2.
铜绿假单胞菌BS-03对原油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BS-03在不同的原油浓度、初始pH值、盐度,添加有机氮源及表面活性剂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并通过GC/MS谱图分析原油降解前后的组分变化,得到菌株BS-03降解原油中的烷烃范围大致为C11~C17,其中对C11~C15的组分降解的较为完全,同时产生少量的烃链长度相似文献   
893.
通过对实验室筛选保藏的三株油脂降解菌的比较,挑选出一株有较强油脂降解能力的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Cepacia),对其降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油脂降解条件下(pH值7.0,30℃,溶解氧3.0mg/L),处理初始油脂浓度为1000mg/L废水,24h后其油脂降解率达到90%以上,COD去除达到92%。  相似文献   
894.
解氰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温州东方集团的电镀废水及污泥中分离得到真菌 ,并进行纯化 ,共得耐氰菌 19株。其中 7株均能在含CN-为 80 0 /mg·L-1的马丁氏培养基中生长 ,耐受力最强的 12 # 菌能在 2 0 0 0 /mg·L-1CN-浓度中生长 ,经鉴定 12 # 为黑青霉 (Peni cilliumnigricans) ,该菌能以CN-为唯一碳源 ,其最适生长温度为 2 5°C ,最佳pH为 5 .5 ,在最佳条件下 ,12 # 菌在 12h时可将含CN-45 /mg·L-1的废水降解至 0 .5 /mg·L-1以下 ,达到国家一级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95.
卢涛  柯河  张杰  刘成君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20-22,31
从成都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 ,分离到一株能以邻硝基苯酚 ( o- Nitrophenol,OPN)为唯一碳、氮源生长的细菌。该菌株菌落呈乳白色 ,边缘光滑 ;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菌体呈短杆状 ,无鞭毛 ,大小约 0 .5× 1.0 μm;革兰氏染色阳性 ;接触酶阴性 ,能利用棉子糖等多种糖类。根据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将其鉴定为乳杆菌属的短乳杆菌( L actobacillusbrevis)。用详细研究过的硝基酚降解菌株 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H L PM- 1作阳性对照的降解实验表明 ,L.brevis菌株对邻硝基酚有较高的利用率 ,在合适的温度和 p H 条件下 ,18h对邻硝基酚的降解率可达 86.7。用UV-可见光谱和质谱仪对 L.brevis菌株降解邻硝基酚的中间产物进行了分析 ,并对该菌株利用邻硝基酚的可能代谢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96.
讨论了含裂隙介质地下水污染物输运与生物降解非线性方程组数值求解方法。用三次迎风插值方法计算裂隙介质中常见的场变量陡变化问题,用劈裂算子法,解决了方程中对流扩散过程与生化过程非线性耦合,并对快速生化反应项,利用对流项与该反应项的特征时间量级估算,给出了求生化过程作用子步的时间步长估算办法。用上述方法所得到的模拟结果与解析和实验结果对比,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897.
丛毛单胞菌对邻甲酚及对甲酚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不同底物浓度、pH及金属离子对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sp.)Z1(以下简写为Z1)降解邻甲酚与对甲酚的影响,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对降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Z1可利用邻甲酚与对甲酚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36h内能将25~75mg/L邻甲酚、25~200mg/L对甲酚完全降解。(2)Z1可在pH为8.0时将50mg/L邻甲酚或100mg/L对甲酚快速降解。(3)Mg~(2+)对Z1生长、底物降解产生促进作用,Co~(2+)、Ni~(2+)、Cu~(2+)等金属离子则具有抑制作用。(4)推断Z1能利用龙胆酸与儿茶酚途径降解邻甲酚,通过龙胆酸途径降解对甲酚。  相似文献   
898.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硝基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SR)中温处理含硝基苯废水,研究了工艺条件和硝基苯的降解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浓度为2088mg/L,硝基苯浓度为16.8mg/L,反应温度为35℃,停留时间为24h条件下,ABR能有效处理硝基苯废水,COD去除率为86.4%,硝基苯去除率为91.1%;在厌氧条件下,硝基苯降解为苯胺,但苯胺很难再进一步分解;硝基苯的去除历程推断为先吸附后分解。  相似文献   
899.
低温微生物环境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修复技术由于成本低、效果好、对环境负面影响小,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到普遍的关注,已成为环境治理的重要方法和技术。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多以常温微生物为主,而在自然环境中,占地表绝大部分的极地、海洋、湖泊以及高山和高纬地区的土壤等,其全年平均温度大多在15℃或以下,恰恰是低温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因此,以低温微生物为主的生物修复技术,在常年低温的极地、海洋、高山或高纬区域以及若干地区冬季进行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方面有独到的优势。目前,以低温微生物为主体的低温生物修复技术已成了生物修复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从4个方面讨论目前利用低温微生物所开展的低温生物修复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900.
聚乙烯醇(PVA)厌氧生物降解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聚乙烯醇(PVA)的生物降解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组成及粒径大小,对PVA的降解率影响最大,以产酸菌为主的颗粒污泥对PVA的降解能力最强,20d后PVA的降解率高达70%,以甲烷菌为主的颗粒污泥对PVA的降解能力最差,20d后PVA的降解率仅为6.3%;pH对PVA的降解率影响不大,碱度过大对PVA的降解不利;PVA共基质试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低浓度的葡萄糖会改变污泥的表面性质,使PVA迅速吸附到污泥表面,但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PVA的浓度会回升,高浓度的葡萄糖对PVA的降解产生抑制;以淀粉为碳源时,产酸菌优先利用淀粉,PVA的降解率没有明显提高。在PVA浓度低时,在底物中添加一定的氮源可以提高PVA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