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46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277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91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废水中甲苯的臭氧氧化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臭氧氧化降解含甲苯的废水,实验研究了在温度为298K时,不同pH值、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对甲苯降解反应过程及其动力学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甲苯液相臭氧氧化降解过程机理。   相似文献   
92.
石油烃厌氧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烃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稳定化合物,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烃的生物降解只能在好氧条件下进行.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表明,厌氧微生物能以硝酸盐、硫酸盐、三价铁或二氧化碳等为电子受体代谢烃,烃厌氧代谢的初始反应机理主要有延胡索酸盐结合反应、羧化反应、羟基化反应和甲基化反应,但国内还未见相关报道.本文综述了烃厌氧降解微生物及其代谢机理,并以甲苯为例概述了烃厌氧生物降解过程中的起始反应酶和作用机制.结合国外烃厌氧降解的研究进展和本实验室的工作,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93.
气-固流化床光催化氧化甲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制的流化床光催化反应装置中研究了中低浓度(28~140mg/m3)甲苯的气相光催化降解过程,考察了光照时间、初始浓度、表观气速和催化剂负载量等因素对甲苯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紫外灯照射约1·5h,甲苯的转化率达最大值,甲苯初始浓度越低,维持此最大值的时间越久;在一定低浓度范围内(28~55mg/m3),甲苯的转化率不随浓度变化,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浓度进一步增加,则甲苯的转化率下降;表观气速和催化剂负载量的最佳值分别为3·3Umf和0·19gTiO2/gSiO2。  相似文献   
94.
从重庆钢铁集团焦化厂脱酚池车间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能以甲苯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革兰氏阴性菌。根据生理生化实验结果、菌落特征、菌体形态,初步鉴定为假单孢菌属。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为:pH7、温度35℃、加入量100mL培养基中加入60μL甲苯、接种量5.0%。考察了菌株对甲苯的降解特性,在甲苯质量浓度为150mg/L时,比降解速率达到0.211h^-1。  相似文献   
95.
真菌降解废气中邻-二甲苯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真菌降解废气中的邻-二甲苯,试验装置为真菌生物滤池.将滤池内填料分成3段,考察每一段的负荷能力、去除效率以及pH值、温度、湿度的变化特点等.邻-二甲苯的进气浓度为400~700mg·m-3,气量为0 25m3·h-1,停留时间为100s.试验结果表明,真菌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气中的邻 二甲苯,总去除率达到90%以上.其中,从上到下各段的去除率分别为36 8%,28 6%和25 5%.生物滤池内产生CO2的浓度与邻 二甲苯的降解有密切关联,通过在线监测进出气中的CO2浓度变化,可以间接反映出生物滤池的运行状况和生物生长量.在本研究中,降解的邻二甲苯中的碳约74%转化成CO2.微生物鉴定结果表明,降解邻 二甲苯的微生物主要是青霉菌和诺卡氏菌.  相似文献   
96.
高流量负荷下低浓度VOCs废气的生物法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流量负荷下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的实验结果表明,当气体流量在0.8m/h,入口气体甲苯浓度为105mg/m,停留时间18.3s时,甲苯的净化效率可达到61.9%,出口气体甲苯浓度低于国家对现有企业的排放标准(≤60mg/m3).适宜的操作温度应控制在20~25℃之间,氮磷营养添加量的配比应控制为C:N:P=200:5:1.依据实验结果数据,对相关的机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7.
A superimposed wire-plat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reactor was used to remove toluene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oxygen content, gas flow rate, gas initial concentration and with/without catalyst on toluene decomposition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an optimal toluene removal was achieved when the oxygen content was about 5%. Under this condition, the highest toluene removal efficiency of 80.8% was achieved when the gas concentration was 80 mg/m^3. The toluene removal efficienc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gas flow rate and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toluene. In addition, the ozone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toluene. It suggested that combining DB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with Co3O4/Al2O3/foam nickel catalyst in-situ could improve the toluene removal efficiency and suppress ozone formation. Product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in products were CO and CO2 when oxygen was more than 5%.  相似文献   
98.
为了开发高效稳定、具有低温活性的降解VOCs催化材料,采用传统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锰铈比的催化剂(MnO_2、Mn_(0.95)Ce_(0.05)O_x、Mn_(0.90)Ce_(0.10)O_x、Mn_(0.80)Ce_(0.20)O_x及Mn_(0.60)Ce_(0.40)O_x),利用SEM、BET、XRD、H_2-TPR、O_2-TPD、拉曼光谱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同时考察了其对甲苯的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通过简单的水热合成法合成出的Mn-Ce复合氧化物均为微球,但Ce的加入使得微球催化剂表面的纳米针消失,变为光滑的微球体;而不同的催化剂在氧化甲苯时呈现不同的催化氧化性能,其中Mn_(0.80)Ce_(0.20)O_x具有最佳的甲苯氧化性能,这是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能、较高的化学吸附氧含量及存在Mn-Ce固溶体。因此,通过控制催化剂中Ce含量,可调控催化剂的形貌和物理化学特性,从而使Mn-Ce复合氧化物在甲苯催化氧化中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为新型高效降解VOCs催化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
100.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过渡金属/CeO_2催化剂,通过催化活性评价和催化表征等方法考察了过渡金属/CeO_2催化剂催化氧化甲苯的活性。研究表明:过渡金属/CeO_2催化剂活性为Mn/CeO_2Co/CeO_2Cr/CeO_2Fe/CeO_2CeO_2。Mn/CeO_2催化剂具有最低的起燃温度,甲苯转化率达到50%时的温度(T50)为180℃,其在215℃下甲苯的转化效率可稳定在80%。过渡金属/CeO_2催化剂的活性主要由过渡金属活性组分决定。Mn/CeO_2、Co/CeO_2、Cr/CeO_2和Fe/CeO_2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分别为Mn_3O_4、Co_3O_4、Cr_2O_3和Fe_2O_3,其中Mn_3O_4的催化活性最强,Co_3O_4次之。此外,催化剂活性与催化剂的物化结构及活性氧物种有一定的关系。Mn/CeO_2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Ce(Ⅳ)的3d94f2 O_2p4形式比例及合适的活性氧物种比值(晶格氧、表面氧摩尔比为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