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55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415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93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7月初,我认识的一位徐小姐购买了一辆漂亮的新轿车,新鲜劲儿没过的她还没高兴几天,就发生了在开车时爱流眼泪、头昏、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一开始,她还以为戴的隐形眼镜出了问题,于是又换眼镜又滴眼药水,情况还是没有好转。最后是搞装饰工程质量检验的朋友把她的车送去做了车内空气质量检测,结果在密闭车门10分钟后发现她的新车内甲醛的含量高达1.2%。该朋友告诉徐小姐,同国家规定的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不能超过0.12%标准比,她的新车内甲醛的含量高出了10倍。徐小姐出现的身体不适症状正是甲醛超标所致。我们知道,汽车是集钢铁、材料、化工等…  相似文献   
192.
室内甲醛污染的控制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室内甲醛污染的控制与治理,介绍了目前治理室内甲醛污染的主要净化技术,并分析了各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3.
汽车内微环境空气污染的初步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车内的污染水平,在2004-04-10至2004-06-20对车内空气进行了采样和分析.对车龄在2年内的91种型号轿车的车内微环境进行了静态检测,有效检测车辆共计802辆,同时对比检测20辆2002年以前出厂的旧车.检测项目包括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CO等.参照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新车中甲苯浓度超标率达82%,苯和甲醛浓度的超标率分别为75%和24%.在被检测车辆中,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均是新车比旧车高,只有CO浓度是旧车比新车高.初步分析判断苯系物主要来源于车内的胶粘剂,甲醛来自于车椅座套和座垫等,CO来源于发动机排放残留.  相似文献   
194.
为了研究甲醛作用后大鼠肺细胞醛糖还原酶(AR)的活性变化以及AR在肺细胞损伤中的功能,首先通过大鼠肺细胞分离培养,观察甲醛对大鼠肺细胞AR活性的影响及AR抑制剂——盐酸小檗碱对AR活性的抑制作用;其次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甲醛及盐酸小檗碱对大鼠肺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1.0mmol·L-1甲醛作用24h使大鼠肺细胞AR活性显著增加,盐酸小檗碱对AR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甲醛能够引起大鼠肺细胞凋亡,使G0/G1和S期的细胞比例下降,G2/M期的细胞比例增加;甲醛和盐酸小檗碱共同作用使大鼠肺细胞凋亡率较单纯甲醛组更高,同时G0/G1期的细胞比例增加,S和G2/M期的细胞比例下降.结果提示甲醛能够使大鼠肺细胞AR活性增加;AR活性增加可减少细胞凋亡,对甲醛引起的大鼠肺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5.
甲醛是最受关注的室内气态污染物之一。传统甲醛吸附类净化材料存在寿命短、二次污染、废弃物难处理等问题。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在氩气气氛下煅烧制备了黑色二氧化钛,采用TEM、XRD、DRS、XPS等技术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物理、化学、光学特性,并利用连续流表面式光催化反应系统测试黑色TiO2甲醛净化性能。结果表明,黑色TiO2存在表面无序层和氧空位等特征,并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表现出更高的吸光度和更窄的带隙,紫外光下的甲醛单通净化效率可达78%。通过将活性炭与黑色TiO2复合,可进一步提升材料的甲醛净化效率,并得到在不同流速下活性炭的最佳负载量。黑色TiO2/活性炭与负载高锰酸钠的活性氧化铝经过16 h的长期性能测试对比,前者累计净化量是后者的1.5倍,且并未出现效率的衰减。本研究可为光催化技术在室内甲醛净化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6.
冷冻固定化优势菌群处理含甲醛苯酚废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甲醛苯酚废水为对象,采用PVA1799冷冻改良法固定化优势菌群,对最佳包埋条件,固化菌体活性恢复特性,甲醛和苯酚的降解特性和pH波动的低抗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10%-17%PVA1799,25%菌泥混合,-4-10℃冷冻解融4次为最佳包埋工况;固定化菌群最佳的活生恢复时间为3-5d,对肖度为475mg/L的甲醛有95%的去除率,对肖度为565mg/L的苯酚有94%以上的去除率,平均污染  相似文献   
197.
空调房间空气中甲醛污染的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高层商务、办公楼采用中央空调系统保障室内环境温、湿度的舒适性,除了增加新风外,大部分空气室内循环.但办公家具板材中含的甲醛等污染物释放,会造成室内空气的污染,影响人体的健康[1].于2005年5月对青岛市某邻海高层商务楼的8层海景房间空气中甲醛进行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198.
静态光催化去除甲醛及其分解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静态光催化去除甲醛,研究光催化过程中温度、相对湿度、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催化降解相对于光催化剂吸附去除来说可以更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甲醛,但是温度、相对湿度、一氧化碳和二氧化化碳浓度都会随之升高,尤其是产物中存在一氧化碳,使得光催化的副产物造成更严重的二次污染并降低催化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9.
运用苯系物与甲醛在酸催化下发生显色反应生成树脂状褐色产物的原理,初步研制了一种能够测定空气中低浓度甲醛的检测管。其载体为60~80目的活化硅胶;玻璃管内径为18~20mm;指示粉为硅胶、浓硫酸和二甲苯的混合物。对空气进行测定的采样条件为:采气速度005L/min,采样量3L。经初步试验,该检测管变色长度与甲醛的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γ=09941);检测之重现性较好(不同浓度测定的变异系数小于25%);灵敏度较高(最低显色浓度为01mg/m3)。  相似文献   
200.
为研究观赏植物净化甲醛的机制,选取了6类具有代表性叶片类型的21种观赏植物,放入密闭玻璃箱中进行甲醛的吸收试验,同时测定植物气孔密度、光合生理指标并观察叶片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多肉植物和披针形硬革质叶片的龙舌兰科植物甲醛净化能力较差,其他叶片类型的植物净化能力较强,其中绿吊兰的净化效果最好.SPSS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甲醛吸收量与气孔密度和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不同类型的植物叶片,其解剖结构的差异较大,与甲醛净化能力间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进一步证明了植物吸收代谢甲醛的能力与净光合速率关系最为密切,气孔密度为重要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