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40篇
安全科学   216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599篇
基础理论   176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7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化工环保》2008,28(4)
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金矿尾矿制备Ca—α-SiAION材料的方法。该工艺为:粉碎、配料、混合球磨、干燥制样、烧结和去除残留碳元素,最终得到主晶相为Ca—α—SiAION,次晶相为SiC的陶瓷粉体。该方法得到的Ca—α—SiAION陶瓷粉体纯度较高,可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电力、能源等工业领域,且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对实现尾矿的综合利用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中的量化方法探讨   总被引:39,自引:9,他引:30  
樊运晓  罗云  陈庆寿 《灾害学》2000,15(2):78-81
承灾体脆弱性与人为因素有很大关系 ,承灾体脆弱性研究对区域减灾、减灾投资以及灾害保险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承灾体脆弱性评价则成为该项研究的关键。本文在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 ,探讨了承灾体脆弱性评价中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究连续周年轮作休耕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坡耕地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和重铬酸钾-浓硫酸外加热法分别测定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分析了2020~2022年玉米-苕子-玉米轮作(M-V-M)、玉米-豌豆-玉米轮作(M-P-M)、玉米-冬闲-玉米(M-F-M)和周年休耕(F-F-F)这4个处理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2021年和2022年中,F-F-F、M-V-M和M-P-M处理的> 2 mm团聚体含量较M-F-M分别显著提高了67.01%~100.92%、29.71%~33.67%和29.68%~38.07%;2021年和2022年中F-F-F、M-V-M的团聚体稳定性参数显著高于M-F-M(P < 0.05).M-V-M处理下的> 2 mm团聚体含量、GMD(几何平均直径)和MWD(平均重量直径)及F-F-F处理的R0.25( > 0.25 mm团聚体含量)、MWD和> 2 mm团聚体含量随着轮作休耕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而F-F-F处理下1~2 mm和< 0.25 mm团聚体含量随着休耕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绿肥轮作和休耕处理均能够提高SOC含量,且F-F-F和M-V-M处理的SOC含量随年限的延长而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有处理下SOC含量与R0.25呈极显著正相关,与GMD呈显著正相关;F-F-F处理下的R0.25和GMD及M-V-M处理下的GMD和MWD均与SOC含量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连续周年轮作休耕有利于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稳定性和SOC含量,可为我国南方坡耕地红壤区推行合理的连续周年轮作休耕模式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苗爱梅  陈康 《灾害学》2010,25(3):77-80
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西安、成都地区(地震烈度为Ⅵ~Ⅶ度区)的高层建筑震害调查,以某小区震后建筑物非承重墙体裂缝为实例,给出了高层建筑震害易发生的部位和楼层,分析了非承重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震害调查表明:汶川地震中,在抗震设防烈度为Ⅵ~Ⅷ度区,当地震烈度为Ⅵ~Ⅶ度时,非承重墙抗震性能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提出了应对非承重墙体制定设防目标,且非承重结构构件的抗震设防目标应与主体结构设防目标相适应,使建筑结构设计,对非承重墙的抗震设防有据可依,使灾后有可能对设计与施工的质量进行评估,通过有区别地加强非承重墙的抗震构造措施,减小建筑物的震害损失。  相似文献   
995.
随着社会经济的建设与迅速发展,中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风灾害经济损失在不断增加.相当比例的风灾损失是由于各类工程结构的损毁而导致,各类结构由于其具体结构形式的不同,所以受风灾害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其中以年代较久的低层房屋在台风等风灾破坏中的损失最为严重.因此,提高低层房屋抵御台风等风灾破坏的能力,是有效降低风灾害相关损失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96.
997.
简要介绍了化学链燃烧分离CO2技术的原理和关键部分,接着以技术要点中的载氧体为重点,介绍了固体燃料(煤)化学链燃烧分离CO2技术中载氧体的研究进展,并就钙基载氧体能否适应化学链燃烧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8.
粉煤灰膏体充填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建筑物下采煤技术,料浆运送是实现充填开采的重要环节。结合数学和弹塑性力学对粉煤灰膏体流变特性进行了理论推导,完成了实验研究,从粒径、比重、颗粒形状和膏体浓度等方面对输送机理进行探讨,结果可为粉煤灰膏体充填开采技术应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9.
为了寻求既满足充填工艺要求又能够降低成本的新型充填材料,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了热电厂粉煤灰/炉渣比例、膏体质量浓度和水泥含量等因素对膏体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据此确定了材料最优配比。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炉渣比例的增加,坍落度、扩展度和充填体强度均呈现先较大幅度增加然后又缓慢减小的变化趋势,料浆泌水率呈近似负指数规律降低;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坍落度、扩展度及泌水率均随之显著变小,充填体强度近线性增大;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加充填体强度随之显著增大,坍落度、扩展度和泌水率均呈现缓慢减小的变化趋势;材料的最优配比为粉煤灰、炉渣和水泥的质量比为 20∶48∶6,质量浓度为 74%,此时料浆流动性和充填体强度完全符合充填开采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决分级尾砂作为充填骨料存在的尾砂产率低、采场滤水严重、充填成本高等问题,以某典型矿山为背景,结合膏体充填的特性,分析了该矿充填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并提出了改用全尾砂膏体充填的必要性,开展了全尾砂充填性能评价基础试验以及室内全尾砂膏体正交配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全尾砂粒度适中偏粗,适合选用全尾砂膏体充填,全尾砂膏体充填体强度与分级尾砂充填体强度相当,选用该矿原有灰砂配比1∶4和1∶8即可达到下向充填法开采所需高强度充填体要求,对采用分级尾砂充填拟改为全尾砂膏体充填的矿山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