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11篇 |
综合类 | 138篇 |
基础理论 | 15篇 |
污染及防治 | 9篇 |
评价与监测 | 1篇 |
社会与环境 | 3篇 |
灾害及防治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6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文对保定市白洋淀自然地理状况、生态状况、补水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白洋淀补水建议。 相似文献
62.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白洋淀3条入淀河流(府河、孝义河、白沟引河)中发色团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谱特征,阐释了CDOM组成、来源及对水质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河流CDOM平均浓度顺序为府河>孝义河>白沟引河,其中,府河CDOM的芳香性与分子量高于其他河流,白沟引河腐殖化程度高于其他河流,孝义河CDOM中内源性物质占比高于其他河流;3条河流均检出类腐殖质组分C1、C2、C3和类蛋白质组分C4,其中C1、C2、C3来源相近,且与C4异源;3条河流各组分最大荧光强度和总荧光强度的沿程变化表明,府河CDOM为点源、面源混合来源,孝义河CDOM以点源输入为主,白沟引河CDOM来自水源本身。
相似文献63.
开发白洋淀旅游资源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制约白洋淀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水位不稳、水质受到污染、旅游项目内容贫乏、参与性差、景区文化氛围不和谐,以及管理不到位。作者提出,应努力保持其水位稳定,加强流域内污染治理,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白洋淀湿地保护区,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力度,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等来保证白洋淀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4.
微生物电子传递体系(ETS)活性是反映微生物活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解湿地环境中微生物活性的特征,探讨湿地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对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以白洋淀湿地典型植物芦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水位条件下芦苇根际土壤微生物ETS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根际土壤ETS活性季节变化明显,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ETS活性在夏季较高,8月前后出现最大值,淹水区、水陆交错区和台地的最大值分别为0.08 mg O_2/(g·h)、0.084 mg O_2/(g·h)、0.13 mg O_2/(g·h),随后逐步下降;在冬季较低,淹水区、水陆交错区和台地的最小值分别为0.027mg O_2/(g·h)、0.037 mg O_2/(g·h)、0.045 mg O_2/(g·h),出现在12月前后,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3倍。相关性分析指出其活性变化与气温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水位条件下ETS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台地、水陆交错区、淹水区。其中,台地区和水陆交错区根际土壤ETS活性与淹水区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活性分别为淹水区的1.8倍和1.2倍。芦苇根际沉积物TN、NH+4及NO_3~-质量比呈现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6月1日,淹水区、水陆交错区、台地区TN质量比峰值的范围在2.8~3.4 mg/g,NH_4~+质量比峰值的范围在72.0~78.3μg/g,NO_3~-质量比峰值的范围在20.0~28.5μg/g;最小值出现在9—10月,淹水区、水陆交错区、台地区质量比最低值的范围在0.6~1.6 mg/g,NH+4质量比最低值的范围在8.1~15.0μg/g,NO_3~-质量比最低值的范围在5.1~9.7μg/g。其中,水陆交错区ETS活性与土壤中TN和NH+4质量比的相关性极其显著(p0.01),淹水区ETS活性与土壤中NH_4~+质量比相关性极其显著(p0.01),其他条件下ETS活性与土壤中氮素质量比均无显著相关性。由此可见,湿地植物根际土壤ETS活性不仅受到水位和气温变化的影响,还可能与土壤中TN和NH+4含量相关。因此,在评价湿地土壤质量变化时,除考虑土壤微生物量等敏感指标外,还应获得环境因素等其他信息,为正确快速评价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质量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及其演变的解析对富营养化湖泊的防治及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生境逐渐破碎化且不同生境的有机质来源及演变过程尚不清楚.通过对白洋淀河道、湖面、鱼塘、荷塘4种不同生境沉积物岩芯正构烷烃含量与组成特征的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PCA-MLR)模型,以解析其有机质的来源及演变.结果表明:由于受不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生境沉积物的有机质来源不同.鱼塘和荷塘沉积物有机质来源以藻类等水生低等生物为主,分别达到78.3%、72.7%;河道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则以陆生高等植物为主,占比为63.8%;开阔湖面沉积物中不同有机质来源所占比例分别为水生低等生物33.0%,水生高等植物26.2%,陆生高等植物40.8%.该结果与白洋淀地区人类活动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相对应.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随着雄安新区一系列环境治理措施和环保工程的实施,白洋淀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藻类等水生低等生物在河道和湖面的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占比开始缓慢降低,但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深且藻类死亡后仍大量沉积于沉积物中,鱼塘和荷塘沉积物有机质来源中水生低等生物... 相似文献
66.
67.
针对白洋淀清淤示范区2种主要水体类型:开阔淀和鱼塘,采用沉积物总氮(TN)和总磷(TP)的垂向分布拐点法和吸附解吸平衡浓度法,开展了清淤深度确定研究.根据沉积物TN和TP含量垂向分布拐点法与吸附解吸平衡浓度分别确定的清淤深度是一致的.南刘庄示范区淀水体清淤深度为(50±10)cm,南刘庄示范区鱼塘水体清淤深度为(30±10)cm,采蒲台示范区鱼塘水体清淤深度为(30±10)cm.沉积物对NH4+-N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NC0)与交换态NH4+-N含量和TN含量显著正相关;沉积物对溶解态活性磷(SRP)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与沉积物交换态SRP含量和TP显著正相关.沉积物TN和TP含量可以预测沉积物对上覆水体释放氮、磷的风险.南刘庄和采蒲台清淤示范区沉积物有向上覆水释放氮、磷的趋势,沉积物是水体营养的来源.建议判别清淤深度TN控制值为750mg·kg-1、TP控制值为500mg·kg-1,沉积物剖面TN含量大于750mg·kg-1、TP含量大于500mg·kg-1,可设计为清淤层. 相似文献
68.
白洋淀水域环境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水域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白洋淀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经研究对白洋淀水资源及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水环境污染的成因,旨在为白洋淀水域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