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23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343篇
基础理论   126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The effect of inoculation with arbuscular mycorrhizal(AM) fungi( Acaulospora lavis) on the degradation of 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 in soil was studies. Cowpea plants( Pigna sinensis) were used as host plants and grown in a specially designed rhizobox.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in sterile and non-sterile soil,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rates were much higher in the mycorrhizal plants than in the non-mycorrhizal plants. Addition of 4 mg/kg DEHP slightly affected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but the addition of 100 mg/kg DEH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DEHP degradation in the mycorrhizosphere (Ms) and hyphosphere (Hs),especially in the Hs, increased after inoculation with Acaulospora lavis. It is concluded that mycorrhizal hypha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lant uptake, degradation and translocation of DEHP. The mechanism might be attributed to increased numbers of bacteria and actinomycetes and activity of dehydrogenase, urease and acid phosphatase in the Ms and Hs by mycorrhizal fungi.  相似文献   
422.
张蕾  王强  杨新月  吕俊平 《环境科学》2023,44(3):1758-1767
退耕还林显著影响了黄土高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组成特征.然而,作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土高原土壤真菌落结构与组成特征如何响应退耕还林并不十分清楚.以山西省右玉县贾家窑黄土高原缓坡丘陵为研究区域,以耕地(玉米地和糜子地)和人工林地(沙棘林和柠条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18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退耕还林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组成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黄土高原丘陵区耕地和林地土壤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绝对优势(61.03%~78.06%),毛霉门(Mucoromycota)次之(12.11%~17.13%),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再次之(6.15%~18.42%),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等其余真菌门的相对丰度较低.退耕还林显著降低了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而增加了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属分类水平下,退耕还林显著影响了毛壳菌属(Chaetomium)、被孢霉属(Mortierella)、镰刀菌属(Fusarium)和地舌菌属(Geoglossum)等的丰度.镰刀菌属(Fusarium)等植物病原性真菌在耕地土壤中被富集.非度量多维尺度...  相似文献   
423.
为研究高寒沼泽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应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高寒沼泽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相关的环境因子.结果 表明,高寒沼泽湿地退化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在OTUs水平上的物种组成,OTUs种类变化丘间较冻融丘明显,且土壤真菌OTUs种类变化显著;冻融丘和丘间细菌微生物多样性指...  相似文献   
424.
张薇  黄建国  袁玲  李阳波  何林卫 《环境科学》2014,35(10):3862-3868
酸铝危害和土壤贫瘠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外生菌根真菌抗铝毒和活化土壤养分有益于防止森林退化和提高森林生产力.试验在Al3+胁迫条件下,以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Pt 715)、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L.:Fr.)Gray,Sl 13)和亚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subluteus(Peck)Snell ex Slipp&Snell,Ss 00)等3株外生菌根真菌为材料,土壤为钾源,采用培养试验研究了它们的生长、有机酸和H+分泌,以及对土壤钾的利用.结果表明,在Al3+胁迫和缺钾下,3株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氮、磷、钾吸收,以及有机酸和H+分泌均受Al3+浓度的调节.在Al3+浓度较低时,它们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到达峰值后又随Al3+浓度升高而降低.抗Al3+性较强的菌株出现峰值时的Al3+浓度高,反之亦然.Pt 715的生物量和氮吸收量达到峰值时的Al3+浓度分别是Ss 00和Sl 13菌株的4倍和2倍,磷钾吸收和有机酸及H+分泌量也显著高于Ss 00和Sl 13.此外,3株菌株均能利用土壤矿物结构钾,Pt 715、Ss 00和Sl 13对矿物结构钾的分解率分别高达2.10%、1.43%和1.17%,其利用能力与有机酸分泌的种类、数量和H+分泌量有关.  相似文献   
425.
纤维素降解真菌Y5的筛选及其对小麦秸秆降解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殷中伟  范丙全  任萍 《环境科学》2011,32(1):247-252
为了利用纤维素降解菌促进作物秸秆快速腐解还田,解决秸秆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问题,进行了高效秸秆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和降解效果研究.采用固体平板和液体摇瓶培养,从黑龙江黑土样品中筛选出1株能够降解羧甲基纤维素、秸秆木质纤维素、高产纤维素酶的丝状真菌Y5,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 rDNA序列分析对该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利用DNS还原糖方法,对菌株在不同的培养时间、纤维素类型、氮源种类以及初始pH值情况下纤维素酶活力进行了研究.采用失重法、液体摇瓶法对菌株降解小麦秸秆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秸秆降解菌株Y5经鉴定为赭绿青霉(Penicilliumochrochloron).菌株Y5液体培养4 d的全酶活(FPA)和内切酶活(EG)最高,分别为53 IU/mL和55 IU/mL,比对照菌株(绿色木霉AS3.3711)高出22.6%和18.2%;Y5菌株以小麦秸秆为作用底物时的酶活最高,2种酶活分别比对照菌株提高27.5%和24.8%;以NaNO3为氮源时酶活性最大,FPA和EG比菌株AS3.3711分别提高35.7%和14.9%;培养液初始pH为6时全酶活最大为51.4 IU/mL.菌株Y5培养10 d降解...  相似文献   
426.
王芳  郭伟  马朋坤  潘亮  张君 《环境科学》2016,37(1):309-316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的方法,模拟不同程度的铈(Ce)污染土壤(100、500、1 000 mg·kg~(-1)),研究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Glomus aggregatum(GA)和Funneliformis mosseae(FM)对玉米(Zea mays L.)菌根侵染率、生物量、营养元素吸收、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和稀土元素Ce吸收、转运的影响,旨在为稀土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GA和FM均与玉米成功建立了互惠共生关系,平均菌根侵染率为7.12%~74.47%;随着土壤Ce污染程度的增加,玉米菌根侵染率、地上部和根部的生物量、营养元素N、P、K的吸收量以及Ce从根到叶的转运率均显著降低,而玉米植株的C:P和N:P、地上部和根部Ce含量显著升高.接种AM真菌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在重度Ce污染土壤接种FM对玉米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GA,而在轻度和中度Ce污染土壤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接种显著改善了玉米的营养状况,一定程度上显著降低了玉米植株的C:N:P在轻度和中度Ce污染土壤GA对营养元素吸收的促进作用要显著高于FM,而在重度Ce污染土壤则反之;接种也显著增加了轻度Ce污染土壤玉米地上部和根部Ce含量,而对中度和重度Ce污染土壤上玉米Ce的吸收无显著影响,促进了Ce从根部到地上部分的转运.试验初步证明,AM真菌能够减轻稀土元素Ce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在稀土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7.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全球水生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其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选取鄱阳湖南矶山湿地为研究区,湖泊湿地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为研究对象,采集水体和沉积物及其中不同类型微塑料样品(薄膜类、碎片类和纤维类),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环境中和微塑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环境中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与微塑料表面均存在明显差异,沉积物中微塑料表面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低于周围沉积物.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微塑料表面不同,鄱阳湖南矶山湿地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群落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沉积物相比,沉积物中微塑料表面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真菌群落主要包括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与环境样品相比,微塑料表面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增加.相...  相似文献   
428.
利用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分离的HTTD-Z0901等4株优势海洋半知菌(标记为LC1、LC2、LC3和LC4),经富集培养后接种,进行2,2',3,4,4',5,5'-七氯联苯(2,2',3,4,4',5,5'-Heptachlor biphenyl,PCB180)的移除和诱导后真菌生物膜变化的研究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消除吸附作用贡献后,4株真菌对PCB180的厌氧降解率为2.04%~75.63%;在1~15 d范围内,降解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平稳的趋势;整体上4株真菌的降解效率为LC3 LC4 LC2 LC1。其中,LC3、LC4对PCB180的厌氧降解率在降解10 d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75.63%和49.34%;LC1和LC2对PCB180的厌氧降解率在降解7 d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8.27%和19.15%;不同的真菌对PCB180的厌氧降解率差别较大,LC3菌株对PCB180的厌氧降解率可以达到75.63%,LC1菌株最大只有8.27%。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观察发现不同真菌的分生孢子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如孢子聚合程度增加、孢子形状变化以及原有的标志性特征的消失等。这些结果表明经PCB180诱导的真菌生物膜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可能是真菌依靠生物膜对抗PCB180胁迫而产生的自我防护的直观表现。  相似文献   
429.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接种土著与外源丛枝菌根(AM)真菌对紫花苜蓿与黑麦草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外源AM真菌--苏格兰球囊霉(Glomus caledonium)36号能够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和黑麦草的AM真菌侵染率并促进植物生长,而接种土著菌剂或土著菌剂与36号菌剂双接种对AM真菌侵染和植物生长无促进作用,甚至降低了黑麦草苗期的AM真菌侵染率.种植紫花苜蓿和黑麦草促进了土壤中PAHs的降解,这2种植物接种36号菌剂的处理60天时土壤PAHs降解率分别达42.3%和41.1%,说明36号菌剂可以显著提高植物修复效率,而接种土著菌剂对修复作用无显著影响,土著菌剂与36号菌剂双接种对紫花苜蓿的修复效果也无显著影响,但60天时显著提高黑麦草的修复效率.土壤中PAHs降解率与植物根系的AM真菌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表明AM真菌侵染可以提高紫花苜蓿与黑麦草对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430.
红松是濒危的珍稀植物,同时又是典型的外生菌根树种。论文对小兴安岭红松林内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同时利用响应面法筛选优化厚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培养基的组分。经对小兴安岭红松林下外生菌根真菌采集调查与分类鉴定,初步确定有5个科、8个属、21个种的真菌为红松外生菌根真菌类群,其中常见的有厚环粘盖牛肝菌、灰鹅膏菌(Amanita vaginata)、赭盖红菇(Russula mustelina)等。以改良MMN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筛选确定S.grevillei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KH2PO4 0.3 g、Peptone 16 g、Glucose 12 g、Beef extract 15 g、 CaCl2 0.05 g、MgSO4·7H2O 0.15 g、Malt extract 3 g、FeCl3(1%溶液) 1.2 ml、NaCl 0.025 g、(NH4)2HPO4 0.25 g、Vitamin B1微量(0.005 g) 、Agar 20 g并加水至1 000 ml。该配方为S.grevillei菌剂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