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276篇
基础理论   194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雨水水质监测与常规处理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京城区屋面雨水径流及某住宅小区的雨水调节池水质做了分析测定,发现屋面初期径流污染很严重,最大值能够达到CODcr290.08 mg/L,NH3^+-N5.47μg/L,浊度220.5NTU。采用混凝-砂滤工艺对调节池雨水进行了中试规模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硫酸铝作为混凝剂时,其最佳投加量为25 mg/L,此时CODcr的去除率为85.14%,浊度的去除率为88.79%,TP的去除率为63.18%。后续选用0.5 mm粒径石英砂过滤混凝沉淀后水,处理后出水水质均值分别为浊度7.5 NTU,TP 0.07 mg/L,NH3^+-N3.68 mg/L,CODcr27.04 mg/L,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672.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湿地松人工林固碳释氧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标准样方法对19年生湿地松(〖WTBX〗Pinus elliottii〖WTBZ〗)人工林碳素含量及碳贮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湿地松各器官的碳素含量在5092±046%~5438±026%之间波动,按碳含量高低排列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树皮,且各器官的碳素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不同林冠层枝、叶碳素含量存在差异,上层叶与下层叶的碳素含量较低,下层枝条碳素含量明显比上、中层枝条高。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的碳素含量依次为4516±04%、4228±041%、4088±031%,土壤层碳素含量平均为043±004%,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递减。湿地松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12194 t〖DK〗·hm-2,其中乔木层碳贮量为8618 t〖DK〗·hm-2,占总量的7067%,下木层和凋落物层碳贮量分别为06 t〖DK〗·hm-2(049%) 和886 t〖DK〗·hm-2(727%)。林地土壤(0~60 cm)为263 t〖DK〗·hm-2,占总碳贮量的2157%。乔木层年净固碳量为454 t〖DK〗·hm-2,年净释氧量为1212 t〖DK〗·hm-2。采用造林成本法计算得出试区湿地松林平均每年发挥的净固碳释氧效益达9 034元〖DK〗·hm-2。  相似文献   
673.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碳酸钙、生石灰、电石渣作为脱硫添加剂,通过各种调整配比,研究脱硫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脱硫添加剂剂量的增加,效果都有增加,其中电石渣对煤矸石烧结砖的效果最佳,在950~1000℃烧成范围内,脱硫率能达到89%。  相似文献   
674.
以南方丘陵红壤区典型小流域为例,构建了基于R语言的流域非点源颗粒态磷污染指数并进行应用.结果表明,(1)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在0.7~15244.2t/(km2·a)之间,超出南方丘陵红壤区容许土壤侵蚀量的区域占流域面积59%;平均非点源颗粒态磷产生强度为0.86kg/hm2,超出非点源磷流失阈值的区域占流域面积14%.流域侵蚀等级以微、轻度为主,但中度及以上强度区域以较小的面积(7.2%)贡献了较大比例的流域侵蚀产生量(35%)和输出量(43%)、以及非点源颗粒态磷输出量(31%).(2)识别的关键源区占流域面积14%,贡献了65%和58%的侵蚀土壤和颗粒态磷输出负荷;主要分布在近河道的坡地(<25°,水文距离≤800m),林地、耕地、园地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组成.(3)过量施肥导致的土壤磷素富集、强降雨条件下低丘缓坡地带的高易蚀性是关键源区形成的主因.研究进一步对关键源区进行分类分区,提出了以水土保持、配方施肥、工程治理为核心的非点源颗粒态磷污染治理组合措施.研究为丘陵红壤区流域非点源颗粒态磷污染的防治提供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思路.  相似文献   
675.
土壤中残留毒死蜱的作物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盆栽实验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红壤中残留毒死蜱农药对小麦、油菜苗生长及其对农药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中残留毒死蜱初始浓度为1~10μg/g,20d后,小麦苗地上部吸收的浓度可达0.257~4.50μg/g,油菜苗地上部吸收浓度可达到0.249~2.02μg/g;红壤中残留毒死蜱浓度低于10μg/g,对小麦苗地上部鲜重没有显著影响,低于5μg/g,对油菜苗地上部鲜重没有显著影响;残留毒死蜱在油菜苗根际的降解比非根际快1.4~4.2倍;油菜苗根际土细菌、真菌数量分别是非根际土的3.18倍、1.84倍,而放线菌数量差异不大;根际土比非根际土pH值低约0.19~0.23.  相似文献   
676.
江苏省连云港赣榆港区陆域采用航道和港池的疏浚土方吹填形成作业港区,吹填工艺以绞吸式疏浚为主,疏浚涉及土层为粘土和砂土,由此形成了粘土和砂土的混合土地基。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均匀性,采用了强夯法对地基进行加固,但是目前对夹砂粘土地基强夯加固的理论和实践较少。为此,以砂夹粘土构成的混合土地基为对象,测试了多种能量单点夯击时的地基土夯沉量、孔压和夯坑周围土体强度等参数,探讨了强夯法加固该类地基的加固深度和水平影响范围。结果表明:对于该类地基而言,有效加固深度修正系数取0.35~0.5为宜;强夯过程中,孔压与强度的增长范围不对应,即孔压影响范围远大于强度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