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227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云南墨江金矿床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墨江金矿床位于“三江”褶皱带哀牢山板块结合带北段的墨江 -九甲断裂带中。矿体分布于金厂超基性岩体西侧的金厂组烂山段含火山物质的质岩、变余粉砂岩和板岩中 ,矿体由含金石英脉、含金质岩组成 ,金矿体受层位和岩性控制。在矿区还分布晚于金矿化形成的镍矿体。金镍矿体共同存在于同一矿区 ,矿区围岩蚀变种类多 ,与金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有化、黄铁矿化等。矿体的空间分布与穿插关系表明 ,金成矿作用开始于晚三叠世以前。含金质岩具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质特征 ,其稀土元素、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热水沉积作用形成的质岩一致 ;含金石英脉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特征、稀土元素、同位素、微量元素组成与含金质岩相似 ,可能与质岩具有相似物质来源或形成作用。金矿石中金与镍、铬等元素的相关性很低。推断金矿床成矿作用可能开始于中石炭世含金质岩的热水沉积作用 ,在早三叠世以前 ,成矿热液通过充填和交代作用在质岩和上部的岩石中形成含金石英脉。后来的区域变质作用、超基性岩自变质作用及镍矿化作用可能使金矿体的金含量提高 ,但没有产生具有工业意义的独立金矿化。  相似文献   
122.
针对湿法脱硫后船舶尾气特点,考察了3种不同铝比的H-ZSM-5分子筛对船舶脱硫后尾气中NO_x的吸附-氧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TPD研究了干气下不同铝比的分子筛吸附饱和后的脱附情况.结果表明:干气条件下,铝比低的分子筛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铝比高的分子筛具有较好的抗水性,但从干气到饱和湿度下,铝比为300的分子筛的NO氧化率从36%降至18%;干气下,低温有利于分子筛的吸附-氧化;分子筛用量增加能够增加其对NO_x的吸附效果和氧化效果.TPD结果表明:NO和NO2共吸附在分子筛上,3种分子筛中脱附出的NO_x中NO2均占脱附总量的80%以上,但在600℃时,NO_x在分子筛上脱附仍不完全.  相似文献   
123.
目前,我国面临严重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问题.吸附法是研究与应用最为广泛的VOCs治理技术.主要介绍了吸附净化VOCs原理和几种常见的VOCs吸附材料,包括活性炭、新型多孔炭材料、沸石分子筛、黏土基吸附剂、金属有机框架和介孔.详述了各吸附材料的VOCs吸附能力和优缺点,判断了其应用价值,并指出了为提升大规模工...  相似文献   
124.
三种不同生态型竹种植硅体碳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生态型竹种生态系统中植体碳的分布和积累特征,论文选取了浙江省境内发育于同一土壤类型的3种竹林生态系统,分别采集其不同年龄的地上部分(叶、枝、秆)和现存凋落物以及不同深度的土样,分析各样品的植体含量、植体碳含量和含量。结果表明:1)3种不同生态型竹种器官中植体和植体碳积累和分布特征均为叶>枝>秆,土壤中植体和植体碳储量达到最大,且随土层深度增加植体碳储量有增加趋势;2)通过3种竹种植体碳储量比较,散生竹高节竹生态系统植体储量最高,丛生竹绿竹和混生竹茶秆竹植体碳储量相近;3)根据3种竹种在全国的分布面积估算,茶秆竹生态系统总固碳能力略大于绿竹,而远远高于高节竹。  相似文献   
125.
探讨HJ 503—2009《水质挥发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附录B中代替弗罗里土提纯显色剂4-氨基安替比林的方法,分别采用活性炭及氯仿对其进行提纯,并通过空白吸光度值对比、标准曲线绘制和标准物质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经活性炭或氯仿提纯后,4-氨基安替比林的重复性、平行性和再现性较好,质控样品值符合范围值,活性炭及氯仿均可代替价格昂贵的弗罗里土对4-氨基安替比林进行提纯,且氯仿的效果比活性炭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6.
马文静  阎莉  张建锋 《环境科学》2018,39(3):1241-1247
二氧化钛(TiO_2)材料作为性能优异的吸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水砷(As)的去除中.结果表明,地下水中共存离子(Si)会占据TiO_2的吸附位点,从而影响As的吸附及TiO_2材料的再生回用.本文通过同步辐射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研究了Si对As微观吸附机制的影响,表明Si的存在不会影响As在TiO_2上的吸附构型.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原位研究表明Si在TiO_2表面形成Si单体、低聚体和多聚体,从而竞争As的吸附位点,同时增加TiO_2再生的难度.为了实现TiO_2材料的高效再生,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氟化钠(NaF)对TiO_2表面Si的脱附效果,发现NaF可以有效地洗脱Si,再生后的TiO_2吸附性能稳定.ATR-FTIR光谱原位分析发现,NaF的加入可有效脱附TiO_2表面的Si单体和多聚体.当利用NaF和Na OH共同洗脱TiO_2表面的As和Si时,3次循环中As的脱附率为86.8%~100.3%,Si的脱附率为67.9%~82.0%.本研究为地下水砷共吸附材料的再生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7.
硅在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及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梁素海(WLSH)和岱海(DH)表层沉积物为吸附剂,开展了在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及形态再分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梯度范围内(≤3.00 mg.L-1),在乌梁素海和岱海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均可用线性模型描述,且2个湖泊沉积物分别处于吸附和解吸的吸附/解吸反应的不同阶段;Langmuir交叉型吸附等温式、Freundlich交叉吸附等温式和Temkin交叉型吸附等温式均能较好地描述在2个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结合沉积物自身吸持(NAS)和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SC0),阐释了2个湖泊沉积物对的源汇作用;以的形态再分布为基础,揭示沉积物中离子交换态(IEF-Si)释放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IMOF-Si)和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OSF-Si)的可持续释能力,可为探讨真实环境体系中的吸附/解吸机制,阐释湖泊富营养化的营养盐限制机制及营养盐耦合作用对碳循环拉动机制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8.
大亚湾大鹏澳海域C、N、BSi的沉积记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大亚湾大鹏澳海域鱼类养殖区、贝类养殖区以及核电站附近3个站位50~78 cm的柱状沉积物中生物(BSi)、总有机碳(TOC)、总氮(TN)等生源要素的垂直变化,以揭示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的沉积记录。位于近岸海水养殖区的两个沉积柱中,近年来TOC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核电站附近海域略有下降。从TOC/TN比值判断(三个沉积柱平均分别为9.54、7.42、7.9),该海域TOC是陆源和水生两种来源的混合物。此外,养殖区上表层沉积物中水生有机碳(TOCa)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TOC/TN比值则上升,说明养殖区水生初级生产力及其对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下降;相反,陆源污染所造成的陆源有机碳(TOCt)含量明显增加。在核电站附近海域,TOCa含量明显上升,TOC/TN和TOCt值下降,表明核电站的运行使水体初级生产力上升,陆源有机碳输入则减少。BSi、BSi/TOCa的垂直分布表明,海水养殖区藻对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逐年上升,而核电站海域藻的贡献则下降。  相似文献   
129.
晶太阳能电池片切割废浆液中含有绿碳化微粉、聚乙二醇、粉、金属离子和碳等杂质,采用压滤固液分离液与砂,砂用水力旋流、碱溶、酸浸、洗涤、分级等去除粉、金属离子和碳等杂质回收高纯碳化磨料。液用多级过滤、物理脱色、离子交换、多效浓缩等回收聚乙二醇,再与新砂、新液配伍后用于晶切割。  相似文献   
130.
王峰  张永锋  张印民  孟军 《环境科学研究》2018,31(10):1787-1794
为增强火山灰反应的强度,提高对SO2的脱除性能,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两步水热合成法制备基多孔材料,并对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基多孔材料整体呈无序形态,主要成分为水化酸钙和CaCO3,属于无定型的非晶相物质;由C、O、Si、Na、Ca等元素构成,主要以SiO32-、CO32-的形式存在;呈蜂窝和玻璃纤维的网状结构,内部空隙发达,比表面积较大,且存在有大量的吸附水和结合水.利用固定床反应器测定了基多孔材料对SO2的吸附性能,在入口ρ(SO2)为1 200 mg/m3、吸附温度为50℃、SO2含氧量为9%、粒度为200目(0.075 mm)的条件下,SO2的吸附量可达24.87 mg/g,脱硫率可达100%,与钙基吸附剂相比吸附量提高了74%;将吸附SO2后的基多孔材料在700℃下焙烧3 h,可以继续吸附SO2,重复使用率可达72.24%.由于SO2在脱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化学反应,含氧量的增加能够提高其对SO2的吸附量.研究显示,基多孔材料脱除SO2的过程是由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相结合的结果,其中由于制备的基多孔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为丰富的孔结构,有利于物理吸附;同时,在两步法制备基多孔材料的过程中使火山灰反应得到增强也同样提高了SO2基多孔材料的化学反应,进而增强了化学吸附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