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427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81.
782.
碱性土壤锌镉比对小麦籽粒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地区小麦镉(Cd)污染形势严峻.土壤锌(Zn)与Cd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两者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区域调查及大田实验,探究了北方碱性小麦土壤锌镉比(Zn/Cd)与小麦籽粒Cd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Zn/Cd与小麦籽粒Cd含量显著负相关.施加硫酸锌(增Zn)及深翻耕措施(降Zn)均能显著提高土壤Zn/Cd,并降低小麦籽粒Cd含量.其中,增施100 mg·kg-1的Zn2+,可将土壤Zn/Cd增加61.2%,并使小麦籽粒Cd含量降低9.28%;将土壤0~30 cm及30~60 cm土层互换的深翻耕措施,可将土壤Zn/Cd增加45.8%,并使小麦籽粒Cd含量降低13.5%.综合区域调查及大田实验数据,发现当土壤Zn/Cd小于50时,小麦籽粒Cd含量全部超标且有98.4%的样品超标1倍以上;而当土壤Zn/Cd大于100时,小麦籽粒Cd含量超标风险显著降低至11.9%.该阈值的确定对于小麦Cd污染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3.
阐述了碱性工业废水脱硫的机理以及pH值、液气比、进气SO2沈度等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利用碱性工业废水对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其脱硫效率平均可达70%~80%。  相似文献   
784.
海水烟气脱硫工艺排水对区域海水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深圳西部电厂海水脱硫工艺运行后排水水质监测及试验结果,对几种主要污染物(尤其重金属)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水脱硫工艺排水不会影响周围区域海水水质,也不会对区域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85.
碱性工业废水的治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利用我国目前大量排放的印染、造纸等碱性工业废水进行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的技术。该技术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86.
以硝酸溶解废碱性锌锰电池所得溶液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地制备出了Mn0.6Zn0.4Fe2O4/SiO2磁性纳米复合材料, 并对制备机理进行了探讨.借助于DTA、TG、XRD、IR、SEM和TEM等手段对制备过程进行检测, 并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先将干凝胶在590 ℃条件下预烧,再在1 120 ℃条件下煅烧可直接合成粒径在20 nm左右具有尖晶石结构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87.
韩民  黄晨  刘世洋  金彪  张干 《环境化学》2022,41(1):305-314
伴随全球页岩气规模化开发,相关的区域环境问题引起了学界和公众的持续关注.页岩气开采与区域水资源息息相关,水力压裂不仅消耗大量水资源,而且产生返排废水,成分复杂,含数以千计的化学物质.因此,有关返排水中有机单体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和成果,重点论述了压裂返排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浓度...  相似文献   
788.
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但油气田外排水产量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外排水生态利用是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和外排水处置矛盾的有效策略之一。为此,探究了在湿地和灌溉生态利用模式下水中典型耗氧有机物(以COD计)和石油烃(petroleum hydrocarbon)在荒漠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原位土壤分层土柱实验结果表明,2种利用模式均会导致土壤中总有机碳(TOC)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外排水COD的升高会减缓土壤TOC的流失,但会改变土壤TOC的组成。土壤微生物可有效消减外排水中COD,降低其向土壤深层迁移的风险。TPH易在土壤表层发生累积,但低浓度TPH排放的灌溉模式有利于减少土层中TPH的累积。湿地模式下由于水流量大,增加了TPH向地下水迁移的风险。土壤微生物对TPH的降解率可达15%,并导致C25以下的TPH相对含量显著降低,但C26以上组分的TPH相对含量则有所提升,原因在于短链TPH易被微生物降解,长链TPH不易降解并形成累积。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油气田外排水生态利用可行性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89.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张以及近年来气候异常的影响,轨道交通雨水倒灌出现频率逐渐增多并呈现危害愈加严重的趋势。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是轨道交通系统对外重要的物理接口,衔接出入口的周边区域积水是导致车站雨水倒灌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理论化的成因分析,提出4个影响积水量的条件因素、构建动态积水计算模型、推导出积水时长反推模型。通过应用三维激光扫描配合模型引擎计算的办法,得到站前广场最大积水能力,从而确定积水计算模型的应用区间。基于本研究体系,以北京地铁霍营站为例,验证动态积水计算模型与数字孪生模型引擎推导最大积水能力的可行性。此研究可为轨道交通防汛提供实时积水量计算方法及预测倒灌临界点的发生时间,为轨道交通防汛应急措施方案提供更精确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790.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沉积环境复杂多变,海上风电平台地基土性质软弱、复杂,与陆域土相比有较大差异。为系统研究海洋地基土工程力学特性,对江苏海域代表性扰动原状海洋土开展实验室基础土工试验、弯曲元试验及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测定海域粉土及粉质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系统分析基本物理指标与扰动海洋原状土不排水剪切强度及剪切波速的相关性。试验发现:海洋粉土和粉质黏土的剪切波速 Vs均随深度 H 的增大呈线性增大, 但粉土 VsH 增大的增长速率明显大于粉质黏土;粉质黏土及粉土的呈现两种不同的应力-应变发展模式:应变硬化型和应变软化型,粉质黏土和粉土的不排水剪切强度 Sd整体随 H 均增加呈增加趋势,但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单一相关性。孔隙比 e 的增大会促使两种土的 Sd的降低,且 Sde 两者均有单一相关性;基于扰动原状土室内单元试验建立的 SdVs的关系,建立基于现场剪切波速的当前地层条件下未扰动原状土的不排水强度特性评价方法, 但对于低含水率的粉质黏土,该方法略有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