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1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1371篇
安全科学   278篇
废物处理   84篇
环保管理   331篇
综合类   3495篇
基础理论   716篇
污染及防治   278篇
评价与监测   179篇
社会与环境   239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175篇
  2023年   393篇
  2022年   418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41.
铁碳法处理味精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铁碳法处理高浓度味精废水 ,试验结果表明 ,以铸铁屑作为接触材质提高pH效果优于不锈钢 ,以铸铁屑作为接触材质与废水反应 2h后pH可由 1 .97提高至 4 .88;铁碳反应后出水调节 pH至碱性时COD去除率随 pH升高逐渐上升 ,pH提高至 9.0时COD去除率可达 52 .5 % ;废水 pH由 1 .96提高至 4 .88时Fe2 + 浓度差为 3395mg/L。  相似文献   
642.
为促进中国地区间的协同碳减排,减轻区域贸易活动中的隐含碳排放转移和碳泄漏现象对全国碳减排目标的削弱影响,本研究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地区间贸易隐含碳排放总量进行测算和可视化分析,并从碳泄漏视角分析了贸易隐含碳流动路径的特征。主要结论:贸易隐含碳的输入输出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净输入区域主要包括华东和西南地区,净输出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贸易隐含碳排放主要从第二产业发达或能源资源富集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地区间碳泄漏流通格局与地区间贸易隐含碳相对集中的流通路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43.
碳质气溶胶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环境和气候效应,是气溶胶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为探究庐山风景区居民区PM2.5中碳质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9年12月2日—2020年10月31日在庐山风景区居民区进行PM2.5样品采集,并对其碳质组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庐山风景区居民区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为(46.45±18.64)μg·m-3,其中OC和EC平均质量浓度分别是(4.08±1.61)μg·m-3和(0.23±0.10)μg·m-3,占PM2.5总质量的8.78%和0.50%.且碳质颗粒的污染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地区,介于国内其他典型高山背景点之间.采用EC示踪法对PM2.5中的二次有机碳(SOC)进行估算,发现采样期间SOC的平均浓度为(1.51±1.22)μg·m-3,占OC的33.2%,表明SOC是PM2.5...  相似文献   
644.
低碳背景下,既具备高效磷吸附能力、又能固定化脱氮微生物菌群的环保材料在缓流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火山石为原料,筛选预处理方法,比较分析氯化铁改性、煅烧改性、复合改性后的磷吸附效果;采用SEM、BET、XRD、FTIR表征技术,结合等温吸附曲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探索FeCl3改性火山石的磷吸附机制;通过底泥培养试验,评价FeCl3改性火山石生物膜对底泥氮磷释放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5%HCl预处理可提高火山石的总磷(TP)吸附率30%左右,FeCl3改性和FeCl3联合焙烧改性可使火山石的TP吸附效率达到95%以上.FeCl3改性后,火山石比表面积增加,微孔体积减小,平均吸附孔径增大.Fe2O3颗粒负载于火山石表面,—OH活性增加,生成的多羟基产物促进磷絮凝沉降,提高吸附效率. 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系数(R2)均大于0.9,最大吸附量为7.30 mg/g,表明FeCl3改性火山石的磷吸附过程既存...  相似文献   
645.
于2018年冬季在广州城区磨碟沙站点开展细颗粒物(PM2.5)样品采集,并获得PM2.5中水溶性离子、含碳组分、稳定碳氮同位素的组成及时间变化特征,重点讨论了PM2.5浓度升高时段的化学组成特征变化,进而利用稳定碳氮同位素变化特征探究了主要污染来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研究站点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22.1μg/m3,共出现两个PM2.5浓度水平升高时段,所对应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46.0μg/m3和63.0μg/m3。风速降低、温度升高等不利气象条件是导致上述时段PM2.5浓度上升的重要原因。在上述时段,伴随着PM2.5浓度的升高,NO-3和NH+4浓度均出现显著升高,NO-3与SO2-4的摩...  相似文献   
646.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具有同根同源性,但具体治理中减污降碳的协同效果尚不明确。以浙江省11个设区市为研究样本,对环境空气质量和二氧化碳(CO2)排放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16—2020年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CO2排放总量仍处于增长阶段。11个设区城市PM2.5年均浓度降幅在26%~41%之间,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下降趋势不明显,大部分城市呈现碳排放增加、NO2浓度下降的特征,只有杭州和温州两市呈现碳排放总量和NO2、PM2.5浓度协同下降的趋势。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设区市呈现NO2浓度与碳排放相关性较大、协同性强,PM2.5浓度与碳排放相关性较小的特点。进一步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定量评价分析表明,浙江地区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和温室气体减排已表现出一定成效,但各设区市因产业结构、环境基础条件、协同程度等不同导致减污降碳综合绩效有明显差异。从源头减排实现...  相似文献   
647.
运用 InVEST模型和PLUS模型动态模拟泾河流域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碳储量变化情况,对当前十年及未来十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30年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情景下,泾河流域碳储量分别为1.068×109t和1.082×109t,与2020年相比,经济发展情景下碳储量减少9×106t,生态发展情景下碳储量增加5×106t。控制草地、林地、湿地、水域退化和建设用地扩张可以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碳储量;基于生态发展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方式更有助于提升泾河流域碳汇能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48.
采用在线监测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分别在热光透射法(TOT)NIOSH 5040、870升温协议和热光反射法(TOR)IMPROVE-A升温协议下测定PM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并将各测定结果做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在线监测(NIOSH 5040)与实验室分析(IMPROVE-A)结果的相关系数R>0.8,总体相关性较好,EC值差异略大;在线监测与实验室分析在NIOSH 870协议下TC测定值总体相近,OC与EC测定值略有差异;在线监测中NIOSH 5040协议下的OC测定值略低于870协议,EC测定值略高于870协议,日常监测中两种温度协议均可选择。  相似文献   
649.
水中含氮污染物种类繁杂,危害巨大,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与多孔碳的复合材料(LDH/C)具备记忆效应、结构可调性、阴离子可交换性等优势,在去除水体中含氮污染物方面极具潜力.根据2015年以来LDH/C研究成果,系统综述了LDH/C的合成方法;详细介绍了LDH/C去除含氮污染物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650.
根据1997年8月至2003年5月对粤东近海重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研究的资料,对叶绿素的含量、组成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广东东部近海的叶绿素平均含量6.45mg/m3,其中柘林湾水域的叶绿素含量最高(9.12mg/m3),大亚湾水域的含量最低(3.61mg/m3)。考洲洋、珠江口水域叶绿素含量有季节/年度差异;大亚湾、红海湾水域叶绿素含量的季节差异较小。叶绿素a是叶绿素的主要组分,占60%~80%,叶绿素b、c分别占7%~24%和6%~19%。研究水域的叶绿素含量和季节变化与营养盐、水体的温盐等理化因子的变化有关,而叶绿素组成的变化与浮游植物的生长状况、群落结构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