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5篇
  免费   528篇
  国内免费   1335篇
安全科学   420篇
废物处理   102篇
环保管理   330篇
综合类   3601篇
基础理论   692篇
污染及防治   353篇
评价与监测   170篇
社会与环境   267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415篇
  2022年   428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1.
812.
813.
814.
815.
王婷婷  盛昌栋 《环境工程》2021,39(10):110-115,123
针对干化后城镇污水污泥的低温氧化和自加热问题,采用恒温量热分析方法对含水率为10%~70%(干基)的污泥在5个温度(30~70℃)下的低温氧化放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的低温氧化放热主要有3种机制,包括微生物生化氧化、无机成分(Fe/S/O系统)氧化和有机质化学氧化,污泥的低温氧化放热特性是3种机制综合表现的结果,其交叉重叠共同决定了污泥低温下的自加热特性。含水率和环境温度会影响污泥低温氧化放热过程中的各热源贡献并导致主要热源的转变,同时也会影响3种机理各自的放热特性。水分和温度增加都会使污泥的放热增强,即自加热能力变强,从而加大污泥自燃的风险。  相似文献   
816.
为改善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生境,开发了一种可原位供氧同时削减内源氮释放的缓释氧材料。发现以m(CaO2):m(白土):m(水泥)=2:1:1制备的缓释氧材料具有较好的释氧和pH缓冲能力。通过模拟实验比较缓释氧材料不同投加方式(表层投加和泥内投加)对释氧和沉积物中污染物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表层投加缓释氧材料使得上覆水中DO浓度和pH值明显升高,而在泥内投加可以使pH值维持在7.5以内,同时DO浓度缓慢增加,延长了释氧周期;2)缓释氧材料对沉积物中NH4+-N释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表层投加方式明显高于泥内投加,以空白组作参比,静态培养31 d后,泥内加入缓释氧材料对NH4+-N的抑制率为53.4%,而表层投加对NH4+-N的抑制率达到81.1%,投加释氧材料有利于提高上覆水DO水平,促进硝化细菌的生长,从而抑制NH4+-N的释放;3)缓释氧材料有利于微生物生长,促进了微生物腐殖化作用,从而对沉积物中类陆源腐植酸的释放略有促进,而对类酪氨酸蛋白释放略有抑制;4)缓释氧材料可促进沉积物中Fe/Al-P向Ca-P转化,对DIP的释放略有抑制,但由于pH增加导致沉积物中DOC以及重金属As和Cr的释放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817.
徐浩  孙小玲 《环境工程》2021,39(6):21-26
在茅洲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补排关系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SWAT和SWAT-LUD模型对流域水的循环转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定量计算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量并估算污染贡献量。结果显示:2017年地下水排泄补给河水水量为1.6×108 m3,携带的NH3-N、TP和COD总量分别为0.9×104,0.2×104,1.7×104 t,约占河流总污染指标的3%;地表水侧向补给地下水水量为1.0×106 m3,携带的NH3-N、TP、COD量分别为11,1.1,510 t,约占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污染指标总量的2%;洪水泛滥区河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水量为6.7×106 m3。基于以上研究,建议采取河道底泥清淤、建设交互带渗透式反应墙、河口建闸、交互带水污染预警与监测等工程措施对茅洲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进行联合防治。  相似文献   
818.
研究高寒草地的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认识极端气候背景下的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选择羌塘高原高寒草地作为研究区,分析东西走向60个样点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的碳(C)、氮(N)含量与C:N的分布特征,及其各自的主要驱动因素. 结果表明:高寒草地植物地上部分C、N含量(38.22%、1.82%)均高于地下部分(31.11%、1.15%),但C:N(22.08)却小于地下部分(28.88),且地上部分C含量、C:N与地下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 干燥指数与植物地上部分C含量(R^2 = 0.072,P 〈 0.05)以及C:N(R^2 = 0.15,P 〈 0.005)呈负相关关系,却与植物地下部分C:N(R^2 = 0.53,P 〈 0.001)呈正相关关系;此外,年均降水量(R^2 = 0.13,P 〈 0.005)与地上部分C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总生物量(R^2 = 0.13,P 〈 0.01)及植被总盖度(R^2 = 0.12, P 〈 0.01)与地下部分C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海拔与地上部分C:N亦呈正相关关系(R 2= 0.15,P 〈 0.005),而年均温却与地下部分C:N呈负相关关系(R^2 = 0.31,P 〈 0.001). 可见,水热条件是影响羌塘高原植物地上、地下C含量以及C:N差异的主要因素,而干燥指数可以作为较好的度量指标. (图7 表1 参46)  相似文献   
819.
8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