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6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1972篇
安全科学   234篇
废物处理   107篇
环保管理   214篇
综合类   3941篇
基础理论   860篇
污染及防治   767篇
评价与监测   143篇
社会与环境   89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环境样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分析技术。对有机锡样品的衍生技术进行了评价:系统介绍了检测有机锡化合物的气相色谱(GC)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技术以及超临界流体液相色谱(SFC)联用技术。  相似文献   
902.
哑铃湾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2002-04~2003-01对哑铃湾不同网箱养殖区水质和底泥的实地监测调查和分析表明,哑铃湾网箱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①使得养殖水环境中营养盐、BOD、COD、有机质和TSS增加,尤其是PO43--P和NH3-N增加更为明显;②使得底泥沉积物中N、P、硫化物、有机质等大量富集,其中富集现象最明显的是P、硫化物和NH4-N,其次是TN和有机质.  相似文献   
903.
南京玄武湖底泥磷释放复水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分析了底泥营养物的分层分布对湖泊水质的影响强度;模拟了复水过程底泥内营养盐中的磷的释放规律;建立了上覆水中磷浓度变化对界面物质交换的影响方程。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分布在底泥沉积物的无机态营养盐在较长时间内都将持续影响湖体水质,实验结果对实施生态湖建设及防止湖体富营养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04.
有机物料对石灰性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石灰性土壤,对猪粪(DR)、夏玉米秸秆(MR)和冬小麦秸秆(WR)单施或者与磷肥混施(在等磷量条件下)对土壤磷的吸附特性及其形态转化进行了为期15周的室内模拟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DR、MR和WR单施,还是有机物料与磷肥混施,都可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增加土壤磷的活性,其中有机物料单施处理的用NaHCO3或者NaOH提取的活性无机磷(Pi)和有机磷(Po)提高较大,顺序为:猪粪>夏玉米秸秆>冬小麦秸秆.夏玉米秸秆处理与对照(CK)相比NaHCO3提取的Pi、Po增加的量分别为6 0mg·kg-1,5 6mg·kg-1,NaOH提取的Po增加的量为12 7mg·kg-1,而猪粪处理与CK相比NaHCO3提取的Pi、Po增加的量分别为7 1mg·kg-1,5 4mg·kg-1,NaOH提取的Po增加的量为14 1mg·kg-1.通过Langmuir方程求得磷的最大吸附量(b)、磷吸附结合能常数(k)、磷素最大缓冲量(MPBC)、标准需磷量(SPR)的值,进一步说明了3种有机物料均可使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降低,增加土壤中磷的活性.  相似文献   
905.
长江输送颗粒态磷的生物可利用性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模拟不同采样时间长江输送悬浮态颗粒物实验,通过测定藻类增长潜力来讨论颗粒态磷的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悬浮物中生物可利用磷(SSBAP)含量在不同采样时间(2001年2月、5月、12月和2002年8月)的平均值分别为(288 3±49 4),(228 2±38 2),(251 6±32 9)和(182 0±8 1)mg·kg-1.不同藻种的SSBAP BAP平均值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lnosa)54 2%,斜生栅藻(Scendesmusobliquus)60 3%.在4次采样中,通过大通站的BAP浓度均大于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值(0 02mg·L-1),说明SSBAP对长江流域、河口及近海区营养盐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颗粒态磷是长江河口及近海区富营养化的潜在污染源,它对河口及近海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06.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其与水相磷的关系   总被引:107,自引:9,他引:98  
研究了长江中下游22个不同生态类型的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及水相磷含量等水质特征.对沉积物中磷形态的连续提取分析发现,自然粒度下,绝大部分湖泊的沉积物中90%以上的磷是以生物较难利用的形态存在的,活性磷所占比例很小.而在严重污染的城市湖泊中,活性磷含量则可以占到总磷的35%以上.沉积物中活性磷含量的高低与总磷含量并不一致.水草的存在对水相磷含量及沉积物中磷的活性都有显著的影响.水相磷的含量与沉积物中交换态磷的含量、沉积物铁磷比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沉积物地球化学性质、水体营养盐含量及浅水湖泊生态类型之间存在复杂而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07.
以苯胺为目标污染物,通过苯胺的降解实验从3类6种过氧化氢催化剂中筛选出催化效果较好的杂多酸催化剂磷钼酸(PMA).利用氧化还原电位测定法、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化学发光法以及拉曼光谱法分析了H2O2/PMA催化体系的催化机制,初步推测PMA催化H2O2生成高活性的[Mo(OO)2]*和[Mo(OOH)2]*中间体.同时,...  相似文献   
908.
长江中下游平原三个湖泊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以长江中下游太湖、巢湖和龙感湖等3个湖泊表层沉积物(0~1cm)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沉积物对湖水中磷的吸附特性,并探讨了沉积物表面特性和化学组分等因素对磷的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作用主要发生在快吸附过程的前1~2h之内;湖泊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基本符合修正后的Langmuir型等温方程,不同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本底磷吸附量(QNAP)以及磷饱和吸附量(Qmax)差别显著,与采样点所处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同时,沉积物的饱和吸附量与比表面积、活性铁、铝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 92,0 98,0 78和0 96;活性铁、铝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也有较好的正相关性;颗粒物Zeta电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909.
钟璐  谢文理  黄新  林子增 《环境化学》2023,(5):1742-1752
在监测常州长荡湖水样和沉积物磷形态与含量的基础上,开展了在温度、pH、溶氧度等不同环境因子背景下镧改性膨润土对底泥磷释放的抑制效果研究.通过对比监测上覆水体磷的浓度、底泥磷的形态变化,考察了镧改性膨润土对水体磷的钝化效果以及底泥磷的固定作用.结果表明,镧改性膨润土可以很好地抑制底泥释磷,抑制底泥的释放率达到了55%—75%.温度和溶氧度的变化对镧改性膨润土的抑磷率无影响,而强酸碱(pH=4、pH=10)环境相较与中性环境(pH=7)抑磷效率减少15%;沉积物中Ex-P和Fe/Al-P等活性态磷含量下降了55%—60%,而Ca-P等稳定态磷含量上升1—1.1倍,说明镧改性膨润土可以改变沉积物磷的形态,由不稳定态转化为稳定态,提高了底泥对磷的滞留能力,降低了对上覆水释放的风险.利用镧改性膨润土控制长荡湖水体磷污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10.
王举  李婧  陈荣  沈莹 《生态毒理学报》2018,13(5):226-234
针对磷和微量元素对藻类生长的共同作用,研究不同磷源条件下锌对藻细胞生长与产毒的影响。实验选用铜绿微囊藻为藻种,分别以无机磷磷酸氢二钾(K_2HPO_4)、小分子有机磷甘油磷酸钠(NaGly)和大分子有机磷卵磷脂(LEC)为磷源,研究不同锌(Zn~(2+))含量对藻细胞的藻密度、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APA)以及胞内藻毒素(MC-LR)的影响。研究发现:以NaGly为磷源时微量元素锌对藻细胞生长的促进效果显著,而以K_2HPO_4或LEC为磷源时,锌含量的变化对藻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APA不仅与磷源有关而且与锌含量相关,以LEC为磷源时的APA显著高于以K_2HPO_4或NaGly为磷源时的APA,且锌含量越低APA越低,以K_2HPO_4为磷源时锌含量越低APA越高,而锌对以NaGly为磷源时的APA几乎没有影响。磷源与微量元素锌对藻细胞的产毒均产生影响,NaGly有利于藻毒素的产生; LEC不利于藻细胞的产毒,但锌含量越低藻细胞的产毒量越多。综上所述,磷源与微量元素锌共同作用对藻细胞的生长与产毒产生影响,小分子有机磷NaGly与锌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