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鲁氏酵母菌WY-3降解甲胺磷的性能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污水中分离出一株酵母菌,编号WY-3.该菌能利用甲胺磷(MAP)作唯一氮、磷源生长,也能利用甲胺、乙胺和硫酸铵(硝酸盐和羟胺除外)作氮源生长,它还能适应高浓度(60%)葡萄糖的培养条件,初步鉴定为鲁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rouxii).从WY-3菌无细胞抽提液中检测到一种高活力酸性磷酸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活性染色法呈现一条白色谱带.氟化钠试剂可抑制该酶催化MAP释放无机磷,但是不影响该菌代谢MAP脱氨基的性能.MAP经WY-3菌作用后毒性会大大降低,分析其残留物时发现有无机磷和甲醇物质.此外,文中还对酵母菌一类共代谢菌降解MAP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为探讨生物炭对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选择华南地区两种典型土壤(高磷水稻土和低磷赤红壤),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添加不同剂量(0%、1%、2%和4%,分别用CK、T1、T2、T4表示)秸秆生物炭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及不同磷组分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秸秆生物炭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水稻土和赤红壤的全磷及有效磷含量,且增加幅度随生物炭添加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培养第40天T4处理的水稻土及赤红壤的有效磷含量相比对照分别增加118.45%和6432.08%,赤红壤效果更为明显.不同剂量秸秆生物炭处理均能显著增加两种土壤的Fe-P和Ca-P含量,其中T4处理效果最为显著.培养第40天T4处理的水稻土中水溶性磷、Al-P、Fe-P、Ca-P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233.53%、14.95%、8.82%和55.65%,O-P含量则降低2.74%;赤红壤的Al-P、Fe-P、Ca-P含量分别增加71.35%、80.15%和124.73%,水溶性磷和O-P含量则降低7.14%和0.52%.随着培养时间推移,秸秆生物炭处理的水稻土和赤红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逐渐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则逐渐升高.此外,培养初期添加秸秆生物炭显著降低了两种土壤的微生物量磷含量,但该抑制作用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综上所述,秸秆生物炭处理显著影响水稻土和赤红壤磷素的化学形态、微生物活性及磷素转化,增加磷素有效性,尤其对赤红壤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化肥减施增效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图7表3参50)  相似文献   
53.
陈苏  孙丽娜  晁雷  周启星  孙铁珩 《生态环境》2010,19(7):1659-1662
近年来,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发展很快,而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建立则相对迟缓。为了推进我国该领域的工作,对铅胁迫下土壤酶活性(如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以确定棕壤土中铅的土壤修复基准。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铅能够刺激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但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增加,这种刺激作用逐渐减小。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不宜作为铅污染土壤的生物标记物。土壤磷酸酶活性没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土壤磷酸酶活性不能作为铅污染土壤的生物标记物。在整个实验时间范围内,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中铅的浓度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土壤脲酶活性可以作为铅污染土壤生物标记物。以土壤脲酶抑制率降低25%为依据,确定棕壤中铅的土壤修复基准为94mg·kg-1,以土壤脲酶抑制率降低45%为依据,确定棕壤中铅的土壤修复基准为178mg·kg-1。  相似文献   
54.
于2011年3、6和9月通过对太湖不同营养化湖区的5个标准采样位点进行采样分析,探讨了界面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磷含量、pH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上覆水及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总磷(TP)、可溶性正磷酸盐(SAP)、pH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季节变化趋势。间隙水总磷(PW-TP)、间隙水可溶性正磷酸盐(PW-SAP)高于上覆水,分别最高高出0.082、0.042mg·L-1;上覆水pH值高于间隙水pH值,最高高出O.35个单位;间隙水中碱性磷酸酶(PW-ALP)活性高于上覆水中碱性磷酸酶(W-ALP)活性,最高高出13.244μg·mL·h-1。TP、SAP、pH及ALP活性在3、6、9月份中均以16#样品最高,其中6月份16#样品PW-TP、PW-SAP、上覆水pH及PW-ALP活性分别O.527、0.132、7.46和61.090μg·mL·h-1。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W-TP与W-SAP、W-pH显著相关。W-SAP与PW-TP、PW-SAP、W-ALP、PW-ALP均显著相关。PW-TP与PW-pH显著相关性,与PW-ALP活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显著。PW-SAP与PW-ALP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5.
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作为暴露生物,检测了水体Hg2+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血淋巴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肝胰腺中GPT和GOT活性随水体中Hg2+浓度(0.01~0.30mg·L-1)升高而降低;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GPT和GOT活性变化趋于分化,0~0.05mg·L-1暴露组,随Hg2+浓度升高血淋巴GPT活性迅速上升,0.10~0.30mg·L-1暴露组,随Hg2+浓度升高血淋巴GPT活性迅速下降;GOT活性随着水体Hg2+暴露浓度的升高则持续上升,表现出"剂量-效应"正相关;两种组织中AKP和ACP活性随暴露浓度的升高都表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并且最高值均出现在0.05mg·L-1的Hg2+处理组。4种酶活性对水环境中Hg2+反应灵敏,可作为中华绒螯蟹毒理学评价指标以及重金属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6.
DEP、DOP暴露对鲤鱼的酸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酞酸酯类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将鲤鱼暴露于DEP与DOP的6个质量浓度组中进行96h-LC50急性毒性试验,测得其半致死质量浓度(96 h-LC50)分别为41.50mg/L与7.95 mg/L。分别设置3个质量浓度和1个对照组,测定DEP与DOP对鲤鱼肝脏及肌肉组织酸性磷酸酶(ACP)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EP与DOP对鲤鱼肝脏及肌肉组织ACP活性的影响趋势均表现为低质量浓度诱导,高质量浓度抑制;DEP对鲤鱼肝脏及肌肉组织ALP活性的影响亦表现为低质量浓度诱导,高质量浓度抑制;而DOP对鲤鱼肝脏ALP活性的影响表现为随着暴露质量浓度的增大而活性降低,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可能在鱼体抵御酞酸酯毒性作用中有重要作用,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7.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wheat rhizosphere was analyzed by detecting colony forming units (CFUs) in agar plates. The total CFUs in rhizosphere were 1.04 109/g soil with 9.0 108/g bacteria, 1.37 108/g actinomyces and 3.6 106/g fungi. The 10 dominant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wheat rhizosphere and were grouped into genus Bacillus according to their full length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Although belonging to the same genus, the isolated strains exhibited di erent sensitivities to oxytetracycline. When a series of the rhizosphere soil was exposed under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oxytetracycline,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highly a ected with significant decline of CFUs of bacteria and actinomyces (22.2% and 31.7% at 10 mg/kg antibiotic, respectively). This inhibition was clearly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exposure dosage of antibiotic and could not be eliminated during 30 d incubation. There was no obvious influence of this treatment on fungi population. Among the four soil enzymes (alkaline phosphatase, acidic phosphatase, dehydrogenase and urease), only alkaline phosphatase was sensitive to oxytetracycline exposure with 41.3% decline of the enzyme activity at 10 mg/kg antibiotic and further decrease of 64.3%–80.8% when the dosage over 30 mg/kg.  相似文献   
58.
碱性磷酸酶(APase)是最主要的有机磷水解酶,在无机磷匮乏的情况下,APase释放的无机磷供藻类利用,致使藻类大量繁殖,因此,对APase基因多样性的研究有利于揭示对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影响的微生物类群.基于此,本文以珠江水体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珠江广州段穗石、坦尾和南沙3个点细菌的pho D基因克隆文库.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表明,上述3个点的pho D基因分别含有15、17、13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a Unit,OTU),穗石点的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其他两个点;pho D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珠江水体中pho D基因主要来源于Plesiocystis、Limnohabitans、Pirellula等属的细菌,而Limnohabitans属的pho D基因在文库中含量最高,占文库的44%~50%.研究表明,珠江水体中细菌的pho D基因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这些基因编码的碱性磷酸酶可能在珠江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活体及离体条件下微囊藻毒素对鱼蛋白磷酸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鱼组织匀浆液或纯化的酶作为酶源,研究了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天然有毒物微囊藻毒素对蛋白磷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微囊藻毒素LR、YR和RR都对蛋白磷酸酶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毒素浓度对酶相对活力作图呈典型的S型曲线。在活体致毒时,微囊藻毒素LR可在极短时间里完全抑制鱼肝脏的蛋白磷酸酶活性。研究结果还证明,离体条件下,微囊藻毒素对鱼蛋白磷酸酶的作用模式和程度与哺乳动物中的一样,活体致毒时,微囊藻毒素对鱼蛋白磷酸酶有专一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0.
通过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上覆水中ρ(磷)对磷在青萍处理系统中的青萍-上覆水-沉积物之间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前上覆水中ρ(磷)的增加青萍吸收的磷量呈增加趋势;培养前上覆水中ρ(磷)对沉积物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影响;上覆水和沉积物之间磷的分配主要与二者之间磷含量差有关系,且上覆水中的可溶性磷含量越低,沉积物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越高;培养前上覆水中ρ(磷)≤0.5 mg/L时,沉积物中的磷含量呈减少趋势;培养前上覆水中ρ(磷)为2~50 mg/L时,沉积物中的磷含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