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102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71.
朱冰 《环境教育》2006,(7):50-51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我国历来高度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以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保护地  相似文献   
172.
《环境教育》2004,(10):58-60
动手实验一:寻找植物的种子;动手实验二:植物中的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173.
174.
川西米亚罗地区亚高山针叶林建群种云杉土壤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川西米亚罗地区天然亚高山针叶林云杉种群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云杉种子雨过程从 2 0 0 2年 10月初到翌年 1月初 ,种子雨雨量 (n)为 5 79.99± 110 .84粒 /m2 ,其中种子下落主要集中在 11月 ,占种子雨总量的 5 7.80 % .种子雨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 .于 2 0 0 3年春季 (3月 )和夏季 (8月 )两次对该天然云杉林土壤种子库取样 ,土壤种子库大小分别为 4 72 .8± 74 .82粒 /m2 和 185 .5± 89.95粒 /m2 ;腐烂种子分别为 39.6 0± 13.2 4粒 /m2和 12 0 .0± 6 3.39粒 /m2 ,腐烂种子比例由 8.39%增加到 6 4 .6 9% ;空粒种子分别为 118.8± 4 4 .6 6粒 /m2 和 6 5 .5± 2 6 .4 8粒 /m2 ,所占比例从 2 5 .14 %增加到 35 .31% .两次取样结果都表明 ,种子库种子主要集中在枯枝落叶层 ,分别占6 6 .17%和 6 6 .0 3% ,0~ 2cm层占 2 4 .73%和 2 3.4 5 % ,2~ 5cm层占 9.10 %和 10 .5 1% .到 8月 ,土壤中几乎所有云杉种子都失去活力 ,说明云杉种子库属于Thompson和Grime定义的第Ⅱ类型 ,即土壤种子库仅在冬季存在 ,在春季萌发 .土壤中春、夏、秋季种子很少或几乎没有 .林下云杉幼苗在 2 0 0 3年 6月 3号开始出现 ,在 6月中旬左右到达出苗高峰 ,累计平均幼苗数 4 .35株 /m2 .在川西米亚罗地区天然  相似文献   
175.
研究了UV-B辐射增加与酸雨的复合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加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酸雨处理降低了大豆种子的发芽率。UV-B辐射增加与酸雨的复合处理,降低了幼苗的株高、绿叶数、叶面积、干质量、叶绿素和蒸腾速率,复合胁迫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单一因子胁迫,并且下降幅度受UV-B辐射强度与酸雨pH的影响。UV-B辐射增加与酸雨处理在抑制幼苗生长上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6.
《产业与环境》2005,27(4):51-52
11月19日,在泰国曼谷举行IUCN第三次世界环保大会上宣布了第一届两年一次的种子奖的12位合作决赛选手.种子奖提供了一个寻找有前途的新生企业家合作的新的国际竞争.这些奖励在金钱方面不是十分严格,而是结合了曝光、合作建设、支持服务和潜在资助者的便利途径.  相似文献   
177.
鼎湖山锥栗种子特征及其对动物取食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彭闪江  徐国良 《生态环境》2005,14(4):493-497
通过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锥栗种子特征的分析及进行种子取食实验,研究探讨了锥栗种子特征对动物取食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锥栗作为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中的重要建群种之一,其更新困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种子扩散前后面临巨大的取食压力。动物对种子取食偏爱同种子大小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随着种子尺寸增加,取食率有线性增加的趋势。但是,锥栗应对动物取食并非完全被动的,它也发展了一些特有的生活史策略。锥栗种子的颜色与环境凋落物及土壤色相似,可以减少被取食者发现的机率。更重要的是,锥栗种子带刺的总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具总苞的种子取食的强度,显著低于无总苞的种子(P〈0.01)。  相似文献   
178.
不同温度下四川马尔康岷江柏种子的发芽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岷江柏(CupressuschengianaS. Y. Hu)种子的发芽特征研究,分析了种子的发芽周期和最适发芽温度,以及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并讨论了岷江柏的发芽特征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发芽周期为20d,其中0~5d为准备期, 5~15d为对数期.种子发芽温度为5~30℃,适宜发芽温度为10~25℃, 5℃和30℃均不利于种子发芽.在贮藏过程中,贮藏开始阶段10℃不利于种子发芽, 10~25℃贮藏4~10mo后的发芽率没有差异.种子最适发芽温度在2003年1月、4月、7月和10月分别为25℃、10℃、15℃和25℃.在不同温度下,种子发芽率没有差异,而种子发芽势和达到50 %发芽的天数有显著差异.岷江柏种子的发芽周期和最适发芽温度,以及贮藏过程中的发芽特征与环境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它对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表现. 图3表2参30  相似文献   
179.
抗坏血酸与种子萌发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30℃条件下萌发,剥去种皮的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种子大约在d6开始出芽,甜橙(Citrus sinensis Osbesk)种子约d3就开始出芽。测量这个过程种子组织中抗坏血酸含量、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磷酸戊糖途径的二种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活性,以及呼吸链电子传递途径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抗坏血酸氧化酶被激活,抗坏血酸含量明显下降;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的活性呈明显的负相关,显示萌发过程中种子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可能有利于呼吸途径向磷酸戊糖支路的转移;同时,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氰呼吸增强,表明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可能与抗氰呼吸密切相关。图5参16。  相似文献   
180.
研究了在紫外线(UV-B)辐射增强条件下与自然光下生长的玉米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特性以及对UV—B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自然光下生长的玉米种子相比,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生长的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连续两年UV—B强度增加条件下,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指标受高强度UV—B影响的程度显著下降。在连续两年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生长的玉米种子萌发的幼苗叶片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在自然光下生长的玉米种子萌发的幼苗,这可能是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生长的玉米对UV—B辐射增强产生适应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