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102篇
基础理论   107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为深入了解盐胁迫下外源硅(Si)对水稻种子萌发的作用,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外源Si对盐胁迫下野生型和硅突变体水稻(不能正常吸收Si)种子萌发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0~150mmol·L-1),两种水稻的芽长、发芽势、发芽率均不断降低.在150mmol·L-1NaCl胁迫下,野生型和硅突变体水稻的芽长分别为0.33cm和0.55cm,仅为对照的8.0%和11.1%;发芽率仅为对照的29.7%和53.7%;发芽势则分别降低至0%和2%.外源Si可以提高盐胁迫下两种水稻的发芽指标,且对硅突变体水稻的影响显著大于野生型水稻.2mmol·L-1Si浸种+2mmol·L-1Si处理可使野生型水稻芽长、芽重和发芽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27.27%、169.23%和55.17%,发芽势则由对照时的0%提高至23.33%;硅突变体水稻芽长、芽重和发芽率分别比对照增加307.27%、285.71%和80.29%,发芽势则由对照时的2%提高至82.22%.  相似文献   
192.
<正>坐落在省级森林公园——南屏山山麓的安徽省全椒慈济中学,创办于1998年,是由全椒县人民政府主办,台湾慈济基金会捐资兴建的一所示范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61亩,现有54个教学班。  相似文献   
193.
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石油污染土壤对4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对污染胁迫的响应进行了研究,以期筛选适合石油污染土壤的潜在修复植物。设置了4组不同质量分数的石油污染土壤处理,对玉米(Zea mays L.)、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和翅碱蓬(Suaeda hetroptera Kitag)4种供试植物进行了温室盆栽试验观测。结果表明,试验土属滨海盐渍土,在盐碱化和石油污染的双重胁迫下,不同的植物种子对石油污染表现出不同的耐受性;受试植物在10%(质量分数)石油污染处理下的发芽率均达80%以上,且石油的暴露水平越高,高粱、披碱草和翅碱蓬的种子发芽率越大;玉米和高粱的株高和根长均与土壤中石油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披碱草的根长则与之呈显著负相关;玉米的根冠比与土壤中石油浓度呈显著负相关,高粱和披碱草则与之相关性不明显;在石油污染土壤中生长的玉米和高粱,其叶片中MDA含量与空白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随着污染土壤石油质量分数的升高呈现单峰响应特征;披碱草2个生长期(45、60d)叶片内的MDA含量均随土壤中石油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土壤石油污染会对其造成毒害作用。总的来看,相比其他2种植物,高粱和披碱草具有较大的种子发芽率和石油污染耐受性,表明它们具有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4.
农田Cd污染对农作物生长有毒害作用,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为了缓解农作物Cd毒害,研究外源添加亚精胺(Spd)对Cd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0 μmol·L-1 Cd胁迫下外源添加1000 μmol·L-1 Spd能够促进水稻种子的萌发过程,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添...  相似文献   
195.
大豆种子萌发对镉与模拟酸雨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土壤中镉(Cd)与酸雨对作物种子萌发的环境生物学效应,采用种子常规萌发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2+)溶液与模拟酸雨复合污染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毒害作用比酸雨明显,是构成复合污染的主要因素.Cd~(2+)和酸雨复合污染对大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显著的正交互作用效应,即存在协同作用.Cd~(2+)与酸雨复合污染对大豆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都有影响,但不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效应,表明复合污染对这两项指标是两种污染物单因素效应的简单叠加.综合考虑,Cd~(2+)与酸雨复合污染对大豆种子萌发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6.
微塑料与Cd交互作用对小麦种子发芽的生态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微塑料、重金属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农作物种子生长特性的影响,选取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实验对象,开展土壤中微塑料聚乙烯(mPE)和聚丙烯(mPP)(0,10,50,100,200,500,1000,5000和10000mg/kg)与重金属镉(Cd)(0,1和5mg/kg)单一及复合污染对...  相似文献   
197.
红松(Pinus koraiensis)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种子质量大,其球果成熟后种鳞不能自然张开,不能依赖水、风等媒介传播种子,主要依赖以其种子为食的啮齿动物和鸟类分散贮藏的方式传播种子。在内蒙古赤峰市旺业甸林场红松林释放不同大小的红松种子,针对啮齿动物对不同大小红松种子的取食、贮藏偏好、多次贮藏及贮藏距离的差异进行研究,探究啮齿动物对不同大小红松种子取食与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大小的红松种子原地留存动态有所不同,啮齿动物收获不同大小红松种子的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小种子原地留存时间最长,中等大小的种子原地留存时间次之,大种子原地留存时间最短。2)啮齿动物对不同大小红松种子的原地取食率存在显著差异。原地取食率最高为小红松种子,其次为中等大小的种子,大种子原地取食率最低。不同大小红松种子搬运后取食率和贮藏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大种子搬运后取食率和贮藏率最高,其次为中等大小的种子,小种子搬运后取食率和贮藏率最低。不同大小的红松种子贮藏后取食率均无显著差异。3)啮齿动物对不同大小红松种子的贮藏距离有所不同,不同大小的红松种子第1次贮藏距离具有显著差异,大种子和中等...  相似文献   
198.
微生物复合菌剂对污泥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黄孢原毛平革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菌剂在剩余污泥静态强制通风好氧堆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根据堆肥过程中的温度(0~5d为中温阶段,6~12d为高温阶段,16~28d为腐熟阶段)变化,复合菌剂的变化导致堆体细菌数量明显高于空白堆体,且堆体中的嗜热真菌在高温期显著增多,促进了有机物的降解,加速了堆体的腐熟.试验组萝卜种子发芽指数(GI)相对空白组提前3d达到了50%,表明复合菌剂的加入迅速地降低了堆体的生物毒性,但由于相对浓缩效应使得堆肥产品Cd含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99.
为了了解冀北山地退化植被--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灌丛的生态恢复潜力,采用种子萌发法对其可萌发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并与其他群落类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绣线菊灌丛种子库的种子密度为4 013.33 粒/m2,低于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4 646.67 粒/m2),但高于榛子(Corylus heterophylla)灌丛(1 713.33 粒/m2)和天然次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746.67 粒/m2);绣线菊灌丛土壤种子库以草本植物为主,没有发现乔木和灌木种子。各群落类型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有随土壤深度的增加以及坡位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绣线菊灌丛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与其他3 种群落类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低于其他三种群落之间的相似程度。由此得出结论,绣线菊灌丛具有数量庞大的草本植物种子库,群落草本层恢复潜力巨大,但木本植物,尤其是乔木较少,这是限制绣线菊灌丛向森林群落演替的主要限制因素,需要通过人工的方法引入乔木树种,加速群落的演替,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0.
紫茎泽兰对木棉种子萌发和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棉树(Bombax ceiba L.)是干热河谷稀树灌丛和稀树草坡的建群树种,对该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有着重要作用.木棉开花结实良好,种子萌发正常,树下却没有天然更新的木棉幼苗及幼树,为揭示这种情况与木棉树下严重入侵的紫茎泽兰的相关性,采用紫茎泽兰根系土壤、叶片和根浸提液及其粉末,结合室内和田间试验,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盆栽法,综合评价紫茎泽兰对木棉种子萌发和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紫茎泽兰叶片和根浸提液均显著降低了木棉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光合效率,这种抑制程度和抑制发生的时间随浓度升高而加强或提早,无论在低浓度还是高浓度,抑制作用均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而加剧;(2)在高浓度下,紫茎泽兰叶片对木棉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光合效率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根浸提液的,而低浓度下,这种差异不显著;(3)紫茎泽兰根际土壤也显著了降低木棉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存活率,一个月后的存活率仅为4.75%,与对照相比下降了90.95%;(4)用紫茎泽兰叶片和根粉末伴土模拟叶片和根分解或半分解物质对抑制木棉种子萌发的影响,当叶片和根粉末与土壤比例按20 g:1 kg处理时,木棉种子萌发率和一个月后的存活率显著降低.由此可见,紫茎泽兰叶片和根系的分解或半分解产物对木棉种子萌发、幼苗光合效率和幼苗的存活能产生抑制作用,是影响干热河谷地区木棉天然更新的重要因素.图5表3参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