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6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人们拥有一辆快速便捷的小汽车,正从梦想变为现实。但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和空间,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呢?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出现正好可以解决人们的这些困扰。  相似文献   
42.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复杂,水情变化对水质输有重要影响。降雨可以增加河网稀释容量,提高水体复氧能力,加速对污染物的输降解过程;同时在平原区闸站的联合调度下,降雨也改变了区域水动力特征,使得水流和污染物的流通变得复杂。基于太湖水量水质模型,采用丰、平、枯3个典型年的雨情资料,模拟计算了苏州吴中区水质过程,对比分析不同雨型下河网水质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降雨越多,水环境质量越好,在干旱年份河网水量也能够维持稳定,污染物浓度水平与平水年大致相当;2)不同营养盐对雨情变化的敏感性各有不同,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总磷(TP)、氨氮(NH_4~+-N)、总氮(T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3)与枯水年相比,丰水年水质改善较为显著的河道主要分布在临湖地区,与太湖无水量交汇的河道水质改善的程度稍弱。闸门的调度对水量和水质的变化也有重要影响,闸门关闭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局部河网流通性,形成污染物聚集,恶化局部水质。  相似文献   
43.
通过测试南漪湖2008年、2014年和2015年沉积物柱芯中的环境放射性核素210Pbex137Cs,辅以相互印证的210Pb CRS计年模式和137Cs定年时标方法,定量估算了南漪湖过去百余年间的沉积速率变化;基于遥感目视解译方法获得了南漪湖1985—2016年湖泊面积时空变化,结合构建的湖泊泥沙输模型,定量估算了南漪湖出湖河流的年均泥沙输量;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了湖泊沉积速率和泥沙输通量与湖泊面积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南漪湖同一湖区不同年份沉积物柱芯剖面中210Pbex137Cs比活度分布特征相近,210Pbex比活度遵循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137Cs则在24和16 cm左右分别记录了1954年首次沉降和1963年最大沉降蓄积峰值;南漪湖沉积速率整体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沉积速率出现极大值,随后至采样年份该沉积速率呈缓慢上升趋势,这种变化可能与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过去31年间,南漪湖湖泊面积整体上呈缩小趋势,减少了57.37 km2,主要集中于西北、东北和东南部等区域,湖泊周边过度围垦是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的主导性因素;南漪湖出湖河流的年均泥沙输量约为1 904.60 t/a,湖泊沉积速率和泥沙输通量受湖泊面积变化影响较大,随着湖泊面积的增加,湖泊沉积速率和泥沙输通量分别呈指数降低和线性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4.
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土培肥工程及其专项规划编制目的与意义的基础上,借鉴相关规划理论与研究成果,研究土培肥专项规划的目标体系及其确定依据,为继续深入开展土培肥专项规划编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提供基础。通过研究,本文构建了土培肥专项规划目标体系,具体包括总目标与分目标、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剥离面积目标和新增耕地面积目标、改良中低产田面积目标和治理退化土地面积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与生态目标等若干方面,并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耕地保护与开发、土地生态建设、建设占用耕作层实际潜力与资金成本投入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土培肥专项规划目标确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5.
在铀尾矿地区,溶解态U(Ⅵ)渗漏到含水层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使用反应运软件PHT3D对U(Ⅵ)在含水层中的迁和吸附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相比于不考虑吸附情形,考虑吸附的U(Ⅵ)反应迁阻滞现象明显.线性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在水动力条件复杂、地球化学条件多变时的模拟效果与表面络合模型相比较差,甚至有时得到与实际相反的结果,这说明了传统Kd吸附经验模型的局限性.由表面络合模型计算得出的分配系数Kd值是时空变化的,其更能反映实际中多变水化学条件下的吸附过程,适合描述复杂的不同水文地球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46.
移殖“标准化”背角无齿蚌监测五里湖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殖生物因子相同、遗传质量稳定和污染本底值低的“标准化”背角无齿蚌至太湖五里湖,并以仍养殖在未受污染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基地的同批蚌作为对照,每3个月回收蚌样,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研究了重金属Al、Cr、Mn、Fe、Co、Ni、Cu、Zn、As、Mo、Ag、Cd、Ba、Tl和Pb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对重金属的积累与特定的季节/时间密切相关,在夏季的含量明显低于春季.殖五里湖3个月蚌样中Mo和Tl的含量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而前者Ba的含量显著低于后者(P<0.05).殖五里湖6个月蚌样中As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重金属污染指数(MPI)和我国及国际上的相关限量标准评价显示,五里湖和南泉基地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处于相同水平,重金属污染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47.
北京市属于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其可持续发展,加之水质恶化,造成了全市水资源和水环境形势严峻的局面.为此,北京市布设相应措施对小流域水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分析治理措施的生态效益能够为小流域水环境治理措施的合理布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上游8条小流域为研究区,基于In VEST(Integrat...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坝系流域雨季碳沉降与径流碳输过程的研究,探讨降雨径流过程对流域碳流失的驱动机制,并进一步评估流域碳侵蚀通量.结果表明,羊圈沟坝系流域湿、干季碳沉降月通量为3.33 kg·hm~(-2)、2.18 kg·hm~(-2),干湿季碳沉降存在一定变化且对流域碳输出贡献较小.流域8月碳输出量为944.89 kg·km~(-2),其中DOC、DIC输出量分别占55.39%、44.61%;9月碳输出量为300.29 kg·km~(-2),DOC、DIC输出量分别占23.03%、79.97%,不同降雨强度径流的碳流失量不同,总体溶解性无机碳输出比重较大.羊圈沟小雨强降雨事件中径流溶解性碳输出量为156.98 kg·km~(-2),中等雨强降雨事件中径流碳输出284.60 kg·km~(-2);该流域雨季月均碳流失模数为1.89 kg·(km~2·mon)~(-1),经评估得出研究区域年碳流失模数为2.70kg·(km~2·a)~(-1).  相似文献   
49.
汇总了西南喀斯特地区坡地土壤和洼地、塘库沉积泥沙的~(137)Cs比活度资料,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流域泥沙来源。坡地地面流失轻微的,汇水面积小于0.5 km~2的微小流域,流域产沙主要源于地下流失(裂隙土)和沟岸侵蚀(沟壁土);坡地地面流失强烈的,主要源于坡地地面流失(坡地表层土壤)。地下流失和沟岸侵蚀是小流域和较大流域的主要产沙方式,且有随着流域面积增大,产沙贡献率越高的趋势。由于裂隙土和沟壁土都基本不含~(137)Cs,~(137)Cs单一示踪法不能区分这两种源地土体的产沙贡献率。建议采用多元示踪法,研究流域的泥沙来源。区分裂隙土和沟壁土的产沙贡献率,可考虑尝试磁性法和孢粉法。通过沉积物~(137)Cs断代等方法确定洼地、河流滩地和塘库泥沙淤积量,结合径流小区和水文站输沙量资料,分析不同类型洼地、河流滩地和塘库的泥沙截留率,分析河流泥沙输比。在查明泥沙来源,泥沙输比和输沙量(或产沙量)的基础上,确定流域泥沙平衡,结合径流研究成果,建立喀斯特流域产沙模型。  相似文献   
50.
在ENVI、ArcGIS系统的支持下,集成土壤侵蚀模型、泥沙输模型和污染物富集模型,建立了基于网格单元非点源吸附态氮污染负荷的通用计算方法。以碧流河流域为例,利用调查、收集的数据资料确定了模型中各计算因子,估算了流域土壤流失量、输沙量和吸附态氮负荷。结果表明:2012年,碧流河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137 t/(km2·a),平均输沙模数为295 t/(km2·a),吸附态氮流失模数为326 kg/(km2·a),吸附态氮流失总量为878 t,其中林地562 t、耕地285 t,分别占吸附态氮流失总量的64%和32%。为减小碧流河流域土壤侵蚀吸附态氮的流失,应进一步提高流域内林地、草地质量,在水土保持功能弱的林草地上实施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