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绿色木霉T-99株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产纤维素酶的优良菌株绿色木霉 T99 ,采用固体培养产生纤维素酶,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并分析酶的理化性质,研究了稻草酶解的适宜条件.在最优培养条件下,产酶活力λ( F P) m - 1 D W≈120 U/g ,λ( C M Case) m - 1 D W≈110 ~125 U/g,λ(β Gase) m - 1 D W≈90 U/g ,在50 ℃,p H4 .0 ,底物浓度5 % ,酶解36 h 条件下,底物得糖率33 .49 % ,全纤维转化率61 .33 %  相似文献   
82.
采用实验室培养发酵、谱学分析、盆栽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化学前处理、化学 -生物联用处理对稻草腐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稻草经化学熟化剂A、B预处理 2 4h后 ,其IR结晶指数从 1 1 0 5分别下降到 1 0 4 6、1 0 79;经化学 -生物联用技术处理 ,大大加速稻草腐热 ,其中化学熟化剂A -生物熟化剂A联用处理 ,可使稻草在 1 4d内腐熟。水稻增产 1 0 %以上。  相似文献   
83.
稀盐酸预处理对稻草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探明稀酸预处理对稻草厌氧消化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稀盐酸溶液对稻草进行了浸泡预处理,并在完全混合厌氧消化条件下,研究了稻草厌氧发酵过程中的产气量、甲烷含量,发酵液中COD、pH值及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增大稀盐酸溶液浓度会提高稻草厌氧消化反应的效果.分别经4%、8%和12%的稀盐酸溶液浸泡预处理...  相似文献   
84.
稻草秸秆对水中六价铬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实现农业废料资源化,解决水体Cr(Ⅵ)污染的问题,研究了稻草秸秆对水中Cr(Ⅵ)的去除效果。实验考察了pH,温度,溶液初始Cr(Ⅵ)浓度以及稻草秸秆粒径大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进而确定了稻草秸秆去除Cr(Ⅵ)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pH2.0,温度47℃时,稻草秸秆对Cr(Ⅵ)的吸附效果最好,在48h内可将100mg/L的Cr(Ⅵ)完全去除。利用酒石酸对稻草秸秆进行化学改性,研究其对溶液中Cr(Ⅵ)的去除以及溶液pH的变化。Cr(Ⅵ)的去除过程中伴随着Cr(Ⅲ)的出现,说明改性稻草秸秆(TARS)不仅可以将Cr(Ⅵ)从溶液中去除,且还可将其转化成低毒的Cr。溶液pH的上升说明Cr(Ⅵ)的去除需要消耗溶液中的H+。通过RS和TARS对Cr(Ⅵ)的热力学吸附过程的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RS和TARS对Cr的吸附均较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其中TARS的最大吸附容量可以达到5.266mg/g。  相似文献   
85.
污泥由于产量大且成分比较复杂,如何对它进行无害化,稳定化处理,使其成为替代资源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好氧堆肥装置系统,以徐州市某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污泥处理过程中温度、含水率、有机质、有机碳以及pH值和重金属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污泥与稻草的体积比为1:2的比例堆肥,控制初始含水率为70%左右,可顺利实现升温。堆肥15d后,物料含水率、有机质、有机碳都有了明显的降低;总氮、总磷以及水溶性钾的含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符合堆肥的要求。  相似文献   
86.
人工湿地在处理低C/N污水时存在碳源缺乏而严重限制反硝化进行的问题.为了补充反硝化需要的碳源,选择了玉米芯和稻草秸秆作为外加碳源引入湿地系统,对比两种碳源对湿地脱氮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通过11 d的纯水浸提释放实验发现,碳素累积释放量:稻草秸秆[(145.17±9.44) mg·g-1]>玉米芯[(57.41±5.04) mg·g-1];氮素累积释放量:稻草秸秆[(2.31±0.09) mg·g-1]>玉米芯[(0.66±0.08) mg·g-1].在观测的时间内,玉米芯和稻草秸秆累积释放碳氮比平均值分别为94.78和63.64.相比于稻草秸秆,玉米芯更适合作为外加碳源.在为期58 d的潜流人工湿地实验中,发现除了第8~12 d,添加玉米芯和稻草秸秆人工湿地出水中ρ(COD)超过50 mg·L-1外,其它时间都低于50 mg·L-1.在观测期间,添加玉米芯人工湿地的NO3--N去除率为93%~99%,具有良好的反硝化性能.而添加稻草秸秆人工湿地在运行后期NO3--N去除率最低只有76.8%,反硝化速率明显下降.对照组NO3--N去除率只有76.2%~77.7%,出现了明显碳源不足的现象.碳源不足还造成了NO2--N的蓄积.添加稻草秸秆和对照组人工湿地中NO2--N的出水质量浓度分别是玉米芯人工湿地的2.5~6倍和6~26倍.与添加稻草秸秆比,添加玉米芯可以使人工湿地中NO2--N出水质量浓度得到更显著地降低(P<0.05).玉米芯、稻草秸秆和对照组人工湿地TN去除率分别为83.75%~93.49%、76.59%~78.85%和67.85%~72.56%,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最后,通过对玉米芯进行了稀碱加热预处理,使玉米芯的碳素累积释放量提高到(93.73±17.49) mg·g-1,累积释放的碳氮比提高至175.8,进一步提高了玉米芯的释碳性能,表现为更合适的外加碳源.  相似文献   
87.
用稻草和含碱废液制取黄原酸酯并处理含铜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稻草和金属铬生产中产生的氢氧化铬反应废液为主要原料制备黄原酸酯,并用来处理模拟的含铜废水和湘潭电缆厂实际的含铜废水。试验考察了废水的pH值、铜的初始浓度及酯的用量对铜脱除率的影响。含铜20mg/L。的废水经处理后,Cu2+浓度可降至0.05mg/L。以下。  相似文献   
88.
稻草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稻草还田的微生物学过程与效应,借助平板涂抹法和BIOLOG检测法,比较研究了免耕条件下3种不同稻草还田量(33%、67%和100%,以稻草不还田土壤为对照)对晚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细菌数量差异显著,以67%稻草还田处理为最高,稻草不还田处理最低,稻草还田提高了土壤细菌数量;②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法)在培养早期各处理间的差异不大,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67%和100%稻草还田处理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显著大于对照和33%稻草还田处理组;③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多样性)在3种稻草还田量处理土壤中也表现出明显差异,67%和100%稻草还田处理的土壤中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显著大于33%稻草还田处理和对照;④67%和100%稻草还田处理显著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以67%稻草还田处理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9.
改性稻草吸附铜离子过程的内扩散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林顺  莫测辉 《环境化学》2007,26(3):323-326
用Boyd模型和Wünwald-Wagner模型得到不同温度下三种形态的铜在改性稻草内的表观内扩散系数,而且不同模型得到的数值比较接近.吸咐初期吸附速度相当快,吸附后期吸附动力学部分由内扩散控制.温度愈高到达吸附平衡的时间愈短,内扩散模型的线性时间段愈短.用Mckay模型得到了吸附质粒子在改性稻草吸附壳层内的表观传质系数.  相似文献   
90.
Cereal straw is one of the most abundant biomass burned in China but its contribution to fine particulates is not adequate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three main kinds of cereal straws were collected from five grain 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Fine particulate matters (PMzs) from the cereal straws subjected to control burnings, both under smoldering and flaming status, were sampled by using a custom made dilution chamber and sampling system in the laboratory. Element carbon (EC) and organic carbon (OC) was analyzed. 141 compounds of organic matters were measur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 (GC-MS). Source profiles of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s emitted from cereal straw burnings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rganic matters contribute a large fraction i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s. Levoglucosan had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s with averagely 4.5% in mass of fine particulates and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tracer of biomass burnings. Methyloxylated phenols from lignin degradation also had high concentrations in PM2.5, and contained approximately equal amounts of guaiacyl and syringyl compounds. 13-Sitostrol also made up relatively a large fraction of PMz5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sterols (0.18%-0.63% of the total fine particle mass). Normal alkanes, PAHs, fatty acids, as well as normal alkanols had relatively lower concentrations compared with the compounds mentioned above. Carbon preference index (CPI) of normal alkanes and alkanoic acids showed characteristics of biogenic fuel burnings. Burning statu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formations of EC and PAH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mission profiles of straw and wood combustions were displayed by the fingerprint compounds, which may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contributions between wood and straw burnings in source apportionment resear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