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126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273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21.
根据生产数据和实测参数,通过工程分析和物料平衡,计算确定生产过程中物料微和污染源强,为清洁生产审计,污染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2.
在此从周边进水辐流式沉淀池配水槽内水力学的角度分别介绍了等水深和等渠宽两种配水方式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各自的工艺特点,以工程实用为原则,并结合工程实例得出等宽度变孔距法能较好地实现均匀配水。并从配水槽内能量微分方程的角度分析了变孔距法的配水均匀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23.
介绍一种实用的脱墨废水三级处理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并重点探讨了在各级处理过程中的控制参数和影响因素。应用该工艺建造的某大型造纸厂的脱墨废水处理工程,处理出水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二级标准。针对该处理系统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24.
土壤分离菌株去除水溶液中铅离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属及微生物种类、pH和接触时间是决定生物吸附效果的关键因素.从受铅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5株有生物吸附铅离子能力的菌株,并鉴定吸附能力最强的菌株1为芽孢杆菌;试验了pH、接触时间和初始铅离子浓度对该芽孢杆菌生物吸附铅的影响,在温度为25℃时,pH值3.0、初始铅离子浓度250 mg/L、吸附时间不超过15 min有最大吸附量92.27 mg/g,此时去除率为73.82%,且25℃吸附平衡基本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因此,用该芽孢杆菌生物吸附去除水溶液中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25.
1750年,富兰克林提出以针尖放出电荷缓慢中和雷云中的电荷的避雷针用来防雷。后来的实践证明,它不能"避雷",而是将雷引向自身来保护其周围的设备。随后俄国罗蒙诺索夫在重复了富兰克林的著名风筝试验(他的朋友利赫曼和他一起试验,因被引下的直击闪电击中而牺牲)之后,于1753年发表的论文  相似文献   
526.
汶川8.0级地震陕西强震台网数据记录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陕西数字强震动台网的组成及主要功能,对该台网汶川8.0级大震及其序列的记录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陕西省地震烈度划分,进行了陕西关中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27.
强有感地震事件的社会影响及其应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大陆地区近年来发生的几例强有感地震事件的分析,认为强有感地震事件对社会影响具有小震致灾、中震成灾、波及范围广等特征;强有感地震社会影响的产生与社会经济的重要地位、基础设施的安全程度、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处置强有感地震有针对性的快速响应、科学决策、信息沟通、自救互救、正确引导、强化宣传、做好善后等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528.
基于结构可靠度的PBSD抗震设防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抗震性能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PBSD)的多级水准多目标设防,首先,依据结构可靠指标与验算点对应关系,推导出了基本变量的超越概率与目标可靠度、极限状态灵敏度系数的关系,完善了“等超概率原则”;其次,应用地震危险性分析、抗震目标可靠指标和“等超概率原则”,提出应用“多级设计可靠度”实现PBSD对不同重要性建筑、不同设计基准期的多级水准设防;最后,结合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给出了基于结构可靠度的PBSD抗震设防标准实用表格和公式。  相似文献   
529.
为了验证列车通过的等效声级、等效时间及预测模式的正确性,选择了一个开阔的场所,在距离铁路外轨中心线30 m处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记录列车通过时的源强及持续时间,然后利用监测值预测60 m处的1h等效连续A声级,并与60 m处的1h等效连续A声级监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列车经过身边到离开时的持续时间作为等效时间,经过身边时的最大噪声级作为源强,所得到的预测值与监测值的误差范围在-0.3~0.9 dB(A),方差为0.229,离散度较小,预测值与监测值较吻合,可用于指导设计与规划工作.同时,在分析误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预测准确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30.
农村环境善治的逻辑重塑——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我国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倡导的五位一体重大战略的突出矛盾,也是学术界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研究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法,对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失灵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解释,认为政府、企业、城市、村民、环保组织、科研院校等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和行为导向,造成了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现实困境。分析发现:正是政府层面重视经济发展,轻视监管职责;企业层面重视经济利润,轻视社会责任;农民层面重视生计诉求、轻视安全需求;城市层面突破政府管制,转嫁污染成本;环保组织力量资源有限,难以提供环保功能以及科研院校重视环保技术研发,轻视科技推广,才导致了现阶段农村环境污染愈演愈烈。因此,只有明确政府、企业、城市、村民、环保组织、科研院校等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好各自的环保功能,真正构建起农村环境的共同治理体系,才能克服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和相互博弈状态,进而实现农村环境善治的目标。研究结论表明:农村环境善治的内涵体现为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参与、共同治理乡村环境问题.其主要特征为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性、有效性,其实质是在乡村环境治理中,构建起强国家和强社会的"双强"模式。通过构建这种"双强"模式使国家与社会在乡村环境治理中达成利益均衡共识,彼此协同合作,共同致力于乡村环境的善治之道,以此彻底改变现在的乡村污染面貌,最终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倡导的生态良好农村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