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7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328篇
安全科学   365篇
废物处理   102篇
环保管理   177篇
综合类   942篇
基础理论   90篇
污染及防治   217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91.
目的研究电偶腐蚀行为。方法根据飞机服役过程中面临的典型气候条件,对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2A12铝合金连接在不同环境温度(0,10,20,30,40℃)、不同p H值(3,5,7)和不同质量分数(3.5%,7%,10%Na Cl溶液)电解质溶液条件下进行电偶腐蚀实验,并分析各参数对电偶腐蚀的影响规律和电偶腐蚀对材料的影响。结果随着电解质溶液温度、Na Cl浓度的升高和p H值(限酸性环境)的降低,腐蚀电流逐渐增大。结论电偶腐蚀过程对复合材料影响不大,铝合金腐蚀破坏加重。  相似文献   
892.
作为生物除磷系统中的主要功能菌,对聚磷菌菌群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深入理解生物除磷系统、提高除磷效率的必然趋势。目前常用于检测聚磷菌的方法主要有生物化学法和分子生物学法,文章主要阐述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以及多技术结合使用的特点及应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以及聚磷菌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93.
利用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模拟废水的产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实验通过研究电池的启动过程、阳极有机物降解率和阴极Cu2+的去除率,评价了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的产电和处理废水性能.以模拟糖蜜废水作为阳极基质,模拟电镀废水作阴极电子受体,建立简单的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果表明在外电阻为800Ω的情况下,电池得到最大电压417.00 mV,从极化曲线上获得最大输出功率密度44.17mW.m-2,内阻为293Ω.电池在第五周期时,COD去除率也达到最高47.31%.在第四周期内,Cu2+最大的去除率为59.76%.综上所述,MFC在处理有机废水和电镀废水方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94.
离子镀铝与离子液体电镀铝涂层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比研究离子镀铝和离子液体电镀铝两种涂层的性能。方法针对高强度钢表面环保表面处理的需求,对比研究300M钢表面离子镀铝和离子液体电镀铝两种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等对两种涂层的表面、断面微观形貌和成分进行表征;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两种涂层表面三维形貌和粗糙度进行观察和测量;采用电偶腐蚀测试两种涂层与铝合金的电偶腐蚀性能;采用缺口试样拉伸方法检测两种涂层对300M钢基体氢脆性能的影响;采用5%Na Cl人工海水周浸试验的方法检测两种涂层的耐蚀性能,与电镀镉钛镀层进行对比,采用电化学方法对涂层试验前后的阻抗谱特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两种涂层表面形貌存在较大差异,离子镀铝经过致密化处理后,表面为均匀的圆饼状形貌,致密度很高,粗糙度约为0.88μm,而离子液体电镀铝涂层表面则为圆顶状的凸起物组成,没有明显的孔洞缺陷,粗糙度约为0.71μm;电偶腐蚀测试显示,两种涂层都能够与铝合金相容连接;缺口试样的拉伸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涂层的对基体的氢脆性能没有影响;腐蚀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涂层对于300M钢基体都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与传统的电镀镉钛相当,具备了未来替代镉类镀层的潜质。结论两种涂层均匀致密,没有明显的气孔、裂纹等缺陷,电偶腐蚀性能优异,对300M钢基体都不会产生氢脆隐患,耐蚀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895.
电袋除尘技术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除尘技术,目前在燃煤电厂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电袋除尘器由于其运行机理,需要消耗较大电能以满足除尘工艺及达到除尘效果,随着国家节能环保减排政策的大力实施,燃煤电厂电袋除尘器的节能环保改造势在必行。本文从节能环保技术的角度考虑,针对燃煤电厂电袋除尘用电设备的能耗问题,对能耗特点和降低能耗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一系列电袋除尘技术提升的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896.
赵凯  杨春风  孙境求  李静  胡承志 《环境科学》2016,37(11):4255-4260
本研究通过调节电絮凝工艺参数来实现对絮体形态的调控,进而达到减缓膜污染的目的.主要考察了电流密度、初始pH、初始电导率对絮体性质以及膜通量的影响,并解析了超滤膜对不同形貌结构絮体的膜污染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电絮凝减缓膜污染的关键是在膜表面形成疏松多孔的滤饼层,电絮凝-超滤(electrocoagulation-ultrafiltration,EC-UF)工艺不但能够有效地减缓膜污染,而且还极大提升了出水水质.增加电流密度,以及在pH中性水质条件下,EC-UF工艺中膜通量保持更高.j=20 A·m~(-2)、初始pH=7、初始电导率=1 000μS·cm~(-1),EC-UF工艺对水中的腐殖酸(humic acid,HA)去除率为97%,平衡阶段归一化通量J/J0达到81%.  相似文献   
897.
提高市政污泥脱水性能是当前污泥预处理中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以毛细吸水时间(CST)作为衡量污泥预处理中脱水性能的指标,选用钛/二氧化铅网状极板为阴、阳电极,研究了电解电压、极板间距、电解质种类及电解质投加量等因素对电化学预处理市政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压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较大,在电压为20 V、极板间距为2 cm、电解质为0.6 g Na Cl的条件下,电化学处理市政污泥20 min效果最佳,污泥的CST下降率在90%以上.进一步探究表明,电解过程中污泥菌胶团结构首先被破坏,释放大量结合水,且菌胶团内的蛋白质和多聚糖释放到上清液中,二者浓度先升高;随后二者部分氧化分解,浓度降低,从而有效提高市政污泥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898.
丁为俊  于立亮  陈杰  成少安 《环境科学》2017,38(5):1911-1917
阳极材料是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实用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碳刷、碳布或石墨毡阳极和泡沫镍空气阴极制成紧凑式6 L单室双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研究不同阳极材料对电池启动过程和运行以乙酸钠为基质的人工废水和实际屠宰废水的产电性能和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比较了单位阳极成本的产电效益.结果表明:阳极材料对紧凑式MFC的启动过程没有明显影响;在产电性能方面,碳刷阳极MFC在人工废水和屠宰废水中的输出功率密度最高,分别为(56.3±1.8)W·m~(-3)和(19.5±0.8)W·m~(-3),其次为碳布阳极MFC,分别为(46.0±1.7)W·m~(-3)和(16.9±0.6)W·m~(-3),最差的是石墨毡阳极MFC,分别为(40.8±1.5)W·m~(-3)和(11.9±0.5)W·m~(-3);在废水处理效果方面,不同阳极MFC在运行人工废水或屠宰废水时COD去除率没有明显差别,均在90%左右.碳刷阳极MFC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最高,在运行乙酸钠和屠宰废水时分别为(3.44±0.08)m W·元-1和(0.97±0.05)m W·元-1,分别比碳布MFC和石墨毡MFC高18.6%、12.8%和38.7%、80%.本研究结果说明碳刷是微生物燃料电池实用化过程中最合适的阳极材料.  相似文献   
899.
针对电袋复合除尘系统中的粉煤灰和氧化铝粉尘层荷电电压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或氧化铝粉尘荷电后,在同一粉尘负荷下,随着电场电压的升高,粉尘层的荷电电压值(稳定值)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同一电场电压下,氧化铝粉尘层的荷电电压值明显低于粉煤灰粉尘层的荷电电压值.对荷电粉尘层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分析...  相似文献   
900.
电驱动道路车辆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气候环境试验和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电驱动道路车辆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试验和要求标题下的气候环境部分,结合国标转化过程和实验室能力验证经历,将气候试验方法和要求作描述和解释,供实验室和相关产品的供需双方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