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324篇
安全科学   362篇
废物处理   100篇
环保管理   170篇
综合类   941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214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由于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能源系统又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因此目前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重点集中在能源系统二氧化碳排放的削减上。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之一,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政府重要的政策目标。除全面采取必要的法律、行政措施外,包括碳税在内的经济政策措施,成为推动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72.
Two parallel carbon-membrane aerated biofilm reactors were operated at well-defined condi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e ect of substrate COD/N ratios on the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bioreactor. Results showed that at substrate COD/N of 5, organic and nitrogen could be eliminated simultaneously, and COD removal degree,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e ciency reached 85%, 93% and 92%, respectively. With increasing substrate COD/N ratios, the specific oxygen utilization rates of nitrifying bacteria in biofilm were found to decrease, indicating that nitrifying population became less dominant. At substrate COD/N ratio of 6, excessive heterotrophs inhibited the activity of nitrifying bacteria greatly and thus led to poor nitrification process. With the help of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Nitrosomonas and Nitrosospira were identified as dominant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in the biofilm at substrate COD/N of 0, whereas only Nitrosospira were detected in the biofilm at COD/N ratio of 5. Nitrospira were present as dominant 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 in our study.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images revealed that at substrate COD/N ratio of 0 nitrifying bacteria existed throughout the biofilm and that at COD/N ratio of 5 they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inner layer of biofilm.  相似文献   
973.
采用复级电催化电氧化法处理含乌洛托品废水,研究了pH值、反应时间、电极间距离、极板电压等因素对乌洛托品废水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当进水pH值为5~6、反应时间120 m in、槽电压为15V、极板间距为5 cm时,COD去除率达80%以上,复级电催化氧化技术可用于处理乌洛托品废水,有效降低后续的生化处理负荷。  相似文献   
974.
在企业内部推行节能减排、实施清洁生产不仅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整个企业进行物料衡算和污染节点识别分析是实施清洁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通过等标污染负荷法,结合各个排水单元的水质和水量。比较了糖化洗锅、发酵洗罐、洗瓶车间和巴氏灭菌四个节点的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42.7%、36.6%、14.8%、5.86%。从水质上说,糖化洗锅的废水是重要的污染节点,但是发酵洗罐、洗瓶车间和巴氏灭菌三个节点排水水质较好、水量较大,有很大的节水潜能,是实施清洁生产节水减排的主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975.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默塞德分校等研究人员对生物电能和生物燃料的对比研究发现,从土地利用角度看,生物电能要比生物燃料更有效。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说,如果用同等面积土地上种植的作物来发电或制造乙醇,  相似文献   
976.
B10铜镍合金与H62黄铜的电偶腐蚀及电绝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船舶海水系统中B10铜镍合金与H62黄铜间的电偶腐蚀性能及电绝缘控制方法。通过电位监测、极化曲线测试考察了两种材料的电偶腐蚀倾向;通过电偶腐蚀试验、SEM观察和EDS分析考察了试样的电偶腐蚀程度、微观腐蚀形貌和成分变化;通过串联不同阻值电阻的模拟电绝缘试验,测定了两材料偶合的电绝缘判据。结果表明,B10与H62黄铜间存在明显的电偶腐蚀倾向,直接偶连时H62黄铜发生严重的脱锌腐蚀。电绝缘技术是控制电偶腐蚀的有效措施之一,串联电阻大于等于20kΩ时,可基本消除B10与H62黄铜间的电偶腐蚀。  相似文献   
977.
利用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反应器,以玉米秸秆为底物,以本实验室筛选和保存的纤维素降解菌Chaetomium sp.和Bacillus sp.,以及纤维素降解混合菌PCS-S和H-C为秸秆降解的生物催化剂,探讨了以汽爆秸秆固体为底物进行微生物产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MFC系统内,纤维素降解纯菌和混合菌均能使纤维素降解,但产生的电压很低(<90mV,1000Ω),升高温度(30~38.5℃)对电压输出无明显影响.单独以生活污水作为菌源不能直接降解秸秆产电.只有将H-C和生活污水(产电菌源)混合作为接种体,MFC才能获得较高的电压输出.此时得到的以汽爆秸秆固体作为底物时的最大功率密度为406mW·m-2,仅比葡萄糖作为底物时所得到的最大功率密度510 mW·m-2低20%.  相似文献   
978.
以常压介质阻挡放电-紫外辐射条件下制备的聚偏氟乙烯电纺纤维表面接枝丙烯酸(PVDF-g-AA)后的产物为载体,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与纤维表面有化学键作用、均匀分布、直径0.5~2μm的ZnS/PVDF-K-AA纤维复合光催化材料.同时,以紫外灯为光源,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ZnS/PVDF-g-AA纤维复合材料的高催化比表面积和复合材料间存在吸附-迁移-光降解作用使其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效率,重复8次光降解后其仍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79.
CuO-CeO2/γ-Al2O3粒子电极对垃圾渗滤液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琳  王启山  石岩  何士忠 《环境科学》2008,29(6):1582-1586
研制了负载型CuO-CeO2/γ-Al2O3粒子电极,并与活性炭颗粒混合填充于主阴阳极之间,实现三维电催化氧化反应,采用XRD、SEM对粒子电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CuO-CeO2/γ-Al2O3粒子电极对垃圾渗滤液显示了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pH为7.0、槽电压10V、空气流速0.04m3·h-1反应条件下,150min后, COD、氨氮去除率达到87.8%、45.4%,去除效果较传统二维平板、三维复极性电解槽更高,经20次反复使用后仍具有一定催化活性.研究了电-多相催化氧化体系对垃圾渗滤液降解的动力学规律,表明渗滤液降解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并在此条件下,体系以直接氧化占优.  相似文献   
980.
对硫磷分子印迹膜传感器的制备及识别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雁  康天放  鲁理平  程水源 《环境科学》2008,29(4):1072-1076
用电聚合的方法在金电极上制备了以对硫磷为模板分子的自组装邻氨基硫酚分子印迹膜传感器.在含有5 mmol/L对硫磷模板分子、5mmol/L四丁基高氯酸铵支持电解质和30 mmol/L邻氨基硫酚的二氯甲烷的聚合液中于-0.3~1.4 V范围内循环伏安扫描30圈即得到邻氨基硫酚印迹聚合膜.结合在印迹膜上的对硫磷模板分子用0.5 mol/L HCl溶液超声20 min洗脱.循环伏安法用于电化学检测.当富集时间为10 min,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6.8时,在1.0×10-4~5.0×10-7mol/L浓度范围内与对硫磷还原峰电流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0×10~mol/L.用分子印迹膜传感器对实际样品进行分析,回收率为98.0%~104%.印迹膜传感器和非印迹膜传感器对一系列与对硫磷相近似的化合物如甲基对硫磷、对氧磷、辛硫磷、氧乐果、硝基苯及邻、间、对硝基苯酚进行检测,该传感器对对硫磷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