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0篇 |
免费 | 76篇 |
国内免费 | 35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3篇 |
废物处理 | 100篇 |
环保管理 | 100篇 |
综合类 | 802篇 |
基础理论 | 81篇 |
污染及防治 | 319篇 |
评价与监测 | 17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65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86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肝素钠生产废水中Cl-含量及盐度均较多,并且w(蛋白质)为1.68%,ρ(CODCr)为31 968 mg/g,处理难度大.为探究其净化和回收蛋白的方法,首先对FeCl3·6H2O、FeSO4·7H2O、KAl(SO4)·12H2O进行粗筛,选择FeCl3·6H2O为无害蛋白絮凝剂;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nhnken-Design响应面法,考察了FeCl3·6H2O投加量、膨润土投加量、硅藻土投加量及pH对蛋白沉淀量的影响及交互作用;建立了蛋白回收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蛋白沉淀量的影响为:X2X4(硅藻土投加量与pH的交互项)>X4(硅藻土投加量)>X1X3(FeCl3·6H2O投加量与膨润土的交互项)>X1(FeCl3·6H2O投加量)>X1X4(FeCl3·6H2O投加量与硅藻土投加量的交互项);在最佳反应条件(pH为7.5,FeCl3·6H2O添加量为0.38%,膨润土投加量为1.90%,硅藻土添加量为4.25%)下蛋白沉淀量达0.82%,与预测值的偏差为3.50%.研究显示,在最佳反应条件下CODCr去除率达80.94%,减轻了废水后期的处理难度. 相似文献
173.
某工业园区综合废水处理厂设计规模5.0×104m3/d,原设计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需将出水标准提高到一级A排放标准.分别采用混凝沉淀法和高级氧化法深度处理二级生化出水.小试试验结果表明:二级生化出水CODcr在62~75 mg/L左右,PAC、Al2(SO4)3及PFS三种絮凝沉淀药剂处理出水CODcr去除效果均不明显,不能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芬顿催化氧化的pH=5,FeSO4+H2O2投加量为(200+100)mg/L;臭氧氧化的O3投加量33 mg/L,其出水CODcr均能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4.
175.
叙述了加载嵌合工艺的特点,将其应用于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含盐污水处理系统中,试验表明:在传统的絮凝沉降工艺中引入的加载物磁粉,强化了絮凝、沉降效果,对胶体、悬浮物、大分子有机物和微生物残体等有很好的处理效果;且加载嵌合装置所产生的污泥全部经由叠螺式污泥脱水机脱水处理,不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76.
为获得耐低温且絮凝优异的絮凝菌,对一株分离得到的絮凝菌进行紫外诱变和5℃低温胁迫培养,并对诱变优势菌进行应用条件优化.结果表明:①原始菌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②紫外诱变和低温胁迫培养得到的目标诱变菌FB-5对生活污水絮凝率达75.35%,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③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絮凝条件,即絮凝菌投加量为0.90 mL/(50 mL)、pH为7.4、助凝剂加量为1.0 mL/(50 mL)、处理时间为15 min;筛选出影响诱变菌絮凝能力最显著的3个因素为絮凝菌投加量、pH和助凝剂加量;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净化的应用条件,即絮凝菌投加量为0.90 mL/(50 mL)、pH为7.38、助凝剂加量为1.04 mL/(50 mL).④验证试验确定絮凝率达97.01%,BOD5、CODCr、浊度和色度去除率均达到97%以上,出水水质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研究显示,紫外诱变联合低温胁迫技术以及单因素与响应面结合优化絮凝条件可以大幅度提高原始菌株的絮凝能力,低温诱变菌FM-5能使高寒地区城市生活污水中悬浮固体大幅降低,同时去除水体中多种污染物. 相似文献
177.
微絮凝——直接过滤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启宏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5,25(1):52-54
论述了徽絮凝——直接过滤技术的基本概念、絮凝剂的使用方法,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实例,总结出该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的优缺点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8.
采用铁镁改性粉煤灰絮凝剂絮凝沉淀得到光合细菌和小球藻絮凝颗粒,然后通过颗粒化菌藻系统进行了缓流微污染水体原水净化处理,优化了絮凝剂投加量,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菌、藻比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液(藻液)中絮凝剂质量浓度达到500 mg/L以上即可使光合细菌和小球藻絮凝率均超过94%;光合细菌、小球藻絮体颗粒总投加量为0.5%(体积比),HRT为48 h,菌/藻比(体积比)为1:1时,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9.86%~62.16%、61.35%~63.72%、76.98%~79.42%和65.48%~68.32%,出水中COD、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为1.75~4.31 mg/L、0.18~0.59 mg/L、0.30~0.96 mg/L和0.05~0.09 mg/L,系统具有稳定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9.
絮凝—厌氧—好氧处理抗菌素抗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清瓶毒性实验表明,抗菌素废水对厌氧消化具有强烈的抑制和用,废水经过絮凝处理,可以降低废水的毒性。筛选到一种混凝剂,可以去除废水COD50%。预处理后的废水经过厌氧污泥床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