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4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1270篇
安全科学   186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08篇
综合类   1653篇
基础理论   1073篇
污染及防治   210篇
评价与监测   114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针对地表水中普遍存在的有机污染物现状和常规水处理工艺无法去除有机污染物的问题,以紫外光电氧化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以“分质供水”为目标的末端深度水处理工艺。与单独电解和光解相比,电化学氧化与紫外耦合技术可以将布洛芬、阿特拉津、三氯乙酸、乐果的降解率在15 min内分别提高到92.5%、98.1%、71.0%和94.6%,并且能耗有所降低。电流和光强对光电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有促进作用,但污染物初始质量浓度、Cl-、HCO3-和天然有机物(HA)和污染物去除率呈反比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布洛芬为污染物代表,测定了布洛芬的中间产物,并计算了降解中间体的毒性变化,发现光电氧化明显降低了布洛芬的毒性。  相似文献   
952.
传统的电催化技术受限于阴极原位电生H2O2的效率,且对某些特定结构污染物的降解能力较差。为提升电极对污染物降解性能和稳定性,使用压片法制备了蒽醌修饰碳纳米管(CNT/TBAQ)电极,构建了一种基于浸没电极的电催化臭氧反应器,并鉴定了反应体系内的活性物质及对西玛津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当气体流量为0.2 L·min-1,电流密度为7.5 mA·cm-2时,HO·生成量为1.024μmol·L-1。与单独电催化和单独臭氧技术相比,电催化臭氧技术可以在6 min内完全去除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1的西玛津。当臭氧质量浓度10 mg·L-1,电流密度7.5 mA·cm-2时,电催化臭氧技术的矿化效率最高,120 min后TOC去除率为62.25%,相比于电催化氧化、臭氧氧化能耗分别下降了55%和31%,但电催化臭氧技术没有明显降低西玛津中间产物的毒性。经过10次循环使用后,CNT/TBAQ阴极仍然保持对污染物的去除能...  相似文献   
953.
用CBMN法评价饮用水处理流程中有机提取物的细胞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CHO细胞胞质分裂阻断微核(CBMN)法,对某自来水厂7个处理工艺流程水中的有机提取物的细胞毒性进行了评价。在实验剂量范围内,比较了各样品的含微核的双核细胞率(BNMN)、核分裂指数(NDI)和胞质分裂阻断增殖指数(CBPI),实验表明,源水加氯后比源水的细胞性增大,经机加池和煤砂滤池处理后的水样毒性较大,其中煤砂滤池水毒性最大,机加池水次之,经炭吸附后的水样比炭吸附前水样的毒性下降,管网水的  相似文献   
954.
利用神经网络法对胺类有机物急性毒性的分类及定量预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唏  鲁生业 《环境科学》1998,19(1):41-45
运用三层误差反向传播网络对51种胺类有机物进行了结构-毒性关系的研究,进入的结构参数为分子连接性指数信息理论指及分子量等6种均可通过分子拓扑图直接计算获得的指标。毒性参数选用大鼠经口LD50,根据其大小将样本分为3类:高毒,中毒,低毒,在神经网络模型上作出差别归类,并分别对每类进行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955.
铜和锌离子对真鲷幼鱼组织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研究水中Cu^2+、Zn^2+对真鲷幼鱼组织CAT、GPT、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鲷幼鱼暴露于不同浓度Cu^2+(0.5、0.75、1.5mg/L)、Zn^2+(1、2、4mg/L)海水中4d后,Cu^2+、Zn^2+对鳃,肝脏CAT,胃蛋白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6.
采用发光细菌法对大亚湾海域海水进行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掌握大亚湾海域海水水质情况,并对大亚湾海域海水进行4种危化品生物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7月和11月大亚湾海域各站位海水对发光细菌的抑制率均小于30%,为低度毒性风险。4种危化品生物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甲醛对发光细菌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8.609 mg/L,甲醇对发光细菌的IC50为0.048 mg/L,甲苯对发光细菌的IC50为0.002 mg/L,苯酚对发光细菌的IC50为43.484 mg/L,4种危化品对发光细菌的IC50为甲苯<甲醇<甲醛<苯酚。  相似文献   
957.
以典型危险废物-氰渣为例,选择华北地区 9座处置氰渣的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NISWL)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采样、浸出特征分析和过程模型模拟等方法预测了氰渣在NISWL豁免处置条件下的地下水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及长期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除NISWL A和NISWL B外,其余7座NISWL由于填埋工程材料老化长期渗漏导致...  相似文献   
958.
重金属离子对酵母降解苯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慧  杨柳燕  肖琳  陈鹏 《环境化学》2004,23(5):495-500
研究了铜、镉、锌和铅对酵母 (Pityrosporumsp .)降解苯酚的影响 .急性毒性试验表明 :Cu2 36h时对菌体生物量的毒性抑制微低于对苯酚降解的抑制 ;48h时对菌体生物量的毒性高于对苯酚降解的毒性 .受试时间段 ,Cd2 对菌体生物量的毒性均高于其对苯酚降解的毒性 .在 0— 36h内 ,Cu2 对菌体比增长速率的EC50 是 45 0nmol·l- 1 ,对苯酚降解速率的EC50 是 0 32nmol·l- 1 ;Cd2 相应的EC50 分别是 681nmol·l- 1 和 33 3nmol·l- 1 .Cu2 比Cd2 具有更高的毒性 .而锌和铅在低浓度时 ,对酵母降解苯酚过程中菌体生物量以及苯酚的降解均有促进作用 ,其促进作用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弱 .  相似文献   
959.
南四湖沉积物中二(口恶)英类化合物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3C同位素内标法,高分辨率气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对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17种含2,3,7,8-氯代二苯并二NB12E英/呋喃(PCDD/Fs)及12种共平面多氯联苯(Co-PCBs)的含量、同系物异构体的分布特征、沉积通量、毒性当量及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与山东近海(日照、烟台、青岛)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总Co-PCBs含量分别为54.4pg·g-1dw(南阳湖)和41.4pg·g-1dw(微山湖).总PCDD/Fs含量分别为106.7pg·g-1 dw(南阳湖)和147.0pg·g-1 dw(微山湖).两湖含2,3,7,8-PCDD/Fs异构体对总毒性当量浓度的贡献基本相同,即以四-五氯代异构体为主.PCDD/Fs含量次序为青岛>日照>南四湖>烟台.南四湖、日照、烟台近海沉积物中的PCDD/Fs对总TEQ(PCDD/F-TEQ+PCB-TEQ)的贡献为68.8%-93.0%.南四湖与山东近海沉积物中PCDDs/PCDFs比值和OCDD%∑百分比表明,山东省PCDD/Fs的来源较为一致,相对恒定.除河口处外,大气沉降应是南四湖及山东近海PCDD/Fs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60.
为科学量化重金属复合暴露产生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引入靶器官毒性剂量(TTD)模型和证据权重分析模型(WOE)对传统评估模型(HRA)的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修正,并以华中某冶炼厂周边农用地土壤重金属为例,探究3种模型对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镉(Cd)、铅(Pb)、铬(Cr)和砷(As)的浓度均值分别为0.37、36.65、69.06和7.66mg/kg,其中Cd、Pb和Cr不同程度超出研究区土壤背景值,4种重金属传统非致癌健康风险值(HIHRA)为2.27×10-3~3.35×10-1。经TTD模型和WOE模型修正后4种重金属HITTD和HIWOE分别为1.64×10-2~5.50×10-1和1.08×10-2~6.09×10-1,其中HITTD、HIWOE均值分别为HIHRA均值的1.88倍和1.17倍。研究显示,对多种重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