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31篇
基础理论   82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沿江地区棉花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安徽省沿江地区12个棉花主产市、县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和Mann 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平均气温、≥10℃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讨论其变化对棉花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 a,安徽省沿江地区棉花生长季平均气温和≥10℃积温均呈明显增加趋势(P<001),平均每10 a分别增加016℃和3713℃·d;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日照时数显著减少(P<001),平均每10 a减少4692 h。棉花气象产量与生长季降水量、日照时数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与平均气温、≥10℃积温相关不明显;平均气温、≥10℃积温和日照时数的增加均有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而降水过多不利于棉花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92.
石蒜属植物具有观赏、药用等利用价值。我国是石蒜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域,概述了近年来石蒜属植物在引种选育、开发利用及快速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石蒜属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对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属植物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3.
研究了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孢子无菌繁殖和常规繁殖方法。结果表明,乌蕨孢子在1/4MS培养基培养时的萌发率最高,达85.3%;在1/2MS培养基中的配子体成苗率最高,达85.9%;1/2MS培养基是培养优质孢子体苗的最佳培养基;河沙与草炭土体积比为1∶1的混合基质是播种孢子的理想基质,孢子萌发率和配子体成苗率分别达到82.6%和73.4%;无菌繁殖和常规繁殖所得的幼孢子体苗移栽成活率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4.
不同来源工业壬基酚混合物(t-NP)中对位壬基酚(p-NP)异构体的组成各不相同,各异构体之间在环境行为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壬基酚的环境归趋、生态毒性以及雌激素活性等研究中迫切需要t-NP中不同单个异构体作为模型化合物,然而目前市场上能购买到的直链壬基酚(4-n-NP)异构体不能作为代表.以苯酚和4种含分支结构的壬醇为原料(苯酚与壬醇摩尔比为4:1),以BF3为催化剂,按照Friedel-Crafts烷基化方法合成了t-NP中常见的4种烷基链具有α-季碳结构的对位壬基酚的异构体,即4(3′,5′-二甲基-3′-庚基)-苯酚(p353NP),4(3′,6′-二甲基-3′-庚基)-苯酚(p363NP),4(2′,6′-二甲基-2′-庚基)-苯酚(p262NP)和4(3′-甲基-3′-辛基)-苯酚(p33NP).合成的壬基酚粗产物用硅胶柱色谱法提纯后的纯度达99%,并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HPLC、GC-MS、1H-和13C-NMR进行了表征.合成的4种p-NP异构体可被用于壬基酚的雌激素活性、毒理、代谢和环境归趋等研究.  相似文献   
95.
季铵化改性稻草吸附去除水中SO42-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威  党志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9):2466-2472
采用NaOH、环氧氯丙烷和三甲胺改性稻草秸秆,制备出含季铵基的吸附剂,用以去除水中的硫酸根离子(SO2-4).通过SEM、元素分析、13C-NMR表征发现,稻草改性后表面纤维结构暴露,含氮量增加,引入了大量的季铵基,吸附潜力显著提高.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稻草吸附去除SO42-平衡时间约20min,pH为3~8范围内吸附效果较好.采用Langmuir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改性稻草对SO2-4的吸附等温线,其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Qmax为74.76mg·g-1,吸附能力远大于原稻草(11.68mg·g-1).  相似文献   
96.
崔海  张亚红 《环境科学》2016,37(4):1507-1515
围封禁牧措施可以改善退化草地生态环境,是我国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主要措施.为探讨干旱区荒漠草原不同围封禁牧年限的土壤呼吸作用特征及影响因子,在生长季连续观测围封禁牧11 a、7 a、放牧不封育(CK)荒漠草原土壤呼吸速率及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在日、季尺度上,封育11 a、7 a和CK荒漠草原土壤呼吸速率均具有明显的单峰曲线变化规律,在日尺度上,最大、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2:00~16:00和00:00~06:00;在季节变化尺度上,最大值出现在降水较多温度适宜的8月,土壤呼吸均值表现为11 a[0.143 g·(m2·h)-1]7 a[0.138 g·(m2·h)-1]CK[0.106 g·(m2·h)-1].2封育与未封育荒漠草原的土壤呼吸速率与空气、土壤温度均呈极显著的指数关系(P0.001),相关性大小为:地表温度(R2:0.408~0.413)空气温度(R2:0.355~0.376)5~20 cm土壤温度(R2:0.263~0.394);温度敏感性系数Q10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变大,不同封育年限Q10表现为11 a(2.728)7 a(2.436)CK(2.086).3封育11 a、7 a和CK荒漠草原土壤呼吸速率与空气湿度、土壤含水量一元二次模型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空气二氧化碳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与风速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与光照强度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4干旱区荒漠草原土壤呼吸作用随着围封禁牧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温度敏感性系数亦随之增加,0~20 cm土壤温度和水分是其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7.
水中的溴离子(Br-)和溴酸根离子(BrO3-)由于难挥发、易溶解、稳定性好而难以除去,因此,制备了一种对较低浓度的Br-和BrO3-都有良好吸附去除效果的季铵碱树脂(Quaternary ammonium base resin,QABR)并表征了其物化结构.同时,考察了初始浓度、QABR投加量、溶液pH、离子强度、吸附接触时间和吸附温度等因素对QABR吸附Br-和BrO3-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5~4.00 mmol·L-1浓度范围内,在298 K、pH=7.0时QABR对Br-和BrO3-的吸附能力最佳,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78 mmol·g-1和1.65 mmol·g-1;QABR对Br-和BrO3  相似文献   
98.
宫兆宁  苏朔  杜博  关晖  张强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8):1964-1975
景观演变对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和连接度造成的影响,一直是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问题,开展扎龙湿地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繁殖栖息地选择及繁殖期生境间的扩散研究,对野生丹顶鹤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需要“出现点”的生态位MAXENT模型,进行适宜栖息地选择研究。从水源、食物、干扰、隐蔽物四个方面选择明水面距离、土壤湿度、NDVI、道路距离和居民地距离五个环境变量作为丹顶鹤繁殖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子,预测扎龙保护区可供丹顶鹤进行营巢繁殖的栖息地分布,并分析各影响因子的反应曲线。结果显示:丹顶鹤易于选择远离道路和居民地干扰且靠近明水面的区域作为营巢栖息地,栖息地土壤湿度较高并且植被覆盖较多。从MAXENT模型中提取了38个适宜栖息地斑块,基于电路理论模拟丹顶鹤繁殖期失去飞行能力时的多路径扩散,最大电流密度图突出了可能的“夹点”,模拟出具有一定宽度范围的连接区域,可供丹顶鹤在繁殖期间进行扩散。累积电流密度图突出了在维持网络连通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的斑块,并进行面积加权来评估适宜栖息地斑块的综合重要性。结果表明,在MAXENT模型预测出的适宜栖息地斑块基础上,考虑丹顶鹤繁殖期的迁移扩散行为,利用累积电流密度面积加权来评估适宜栖息地斑块的综合重要性,得到的适宜性等级更符合丹顶鹤真实巢址的分布。研究成果可为保护区丹顶鹤栖息繁殖生境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由于污染程度较重和其所携带的大量毒性成分,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济南市51个道路颗粒物监测点PM10数据,讨论了采暖季和非采暖季道路PM10的浓度水平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道路PM10的平均浓度是城市背景站点的1.5倍,道路PM10浓度水平主要受车流量和道路施工活动的影响。由于燃煤量的增加,采暖季的PM10平均浓度是非采暖季的1.3倍。(2)从空间变化来看,这些道路站点可以分为三类,其中第二类由于受建筑活动和交通源影响,PM10浓度最高,第一类由于具有绿化带和好的周围环境,PM10浓度最低。(3)从时间变化来看,在非采暖季,周六浓度最高,周二浓度最低;在采暖季,周四浓度最高,周六和周二浓度最低。PM10较高浓度出现在早晚,与交通源密切相关。(4)除了非采暖季PM10对成年人没有健康风险,其他情况下,PM10均有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00.
鼠害猛于虎     
王蜀华 《环境》1996,(1):36-37
鼠的生物机理与太阳活动“鼠害猛于虎”,是太阳生物学专家基于太阳活动进入谷年,反而促使鼠类生物机理趋向繁殖繁衍高峰,导致“鼠口大爆炸”的特殊理论。科学家们普遍认为:1992年太阳活动进入谷年后,太阳物理辐射对地球生物圈的影响冲击相应缓减,但遗憾的是,代表纯阴之物的老鼠繁殖力却十分旺盛,并在短期内形成“鼠害猛于虎”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