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3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碳酸盐岩红土中氧化铁矿物表面化学特征及其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应用XPS技术,首次较系统地研究了碳酸盐岩红土中氧化铁矿物表面化学特征及其吸附机理,氧公铁矿物表面的XPS分析表明,矿物表面和整体之间在化学成分,状态和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矿物表面的这种非均匀性特征是其表面化学反应的重要动力学起因。  相似文献   
12.
在对元谋县猛林沟、牟定县戍街两地红土化剖面的地质特征、次生矿物变化、主要元素及金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金在红土化剖面上的分布形式和红土化过程中全的活化、迁移及沉淀等的机理。笔者认为,区内保存完整的红土化剖面上存在金的双峰式富集,其中产于铁质硬壳层附近的上部金富集带是由于铁质胶体吸附的结果,而腐泥岩层附近的下部金富集带是由Eh变小、pH变大引起的;氧化还原作用是金活化、迁移、沉淀富集最重要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水分胁迫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土壤(燥红土和变性土)生长的玉米(Zea mays L.)叶片中几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一定的水分胁迫范围内,玉米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P)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升高,但过度胁迫时,酶活性降低;(2)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玉米叶片中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略有差异,这与二者的土壤物理性质有关;(3)施肥处理和栽培方式对玉米叶片的酶活性有影响,增施有机肥和Zn肥可提高适度水分亏缺条件下玉米叶片中POD、CAT、ASP和PPO活性.图4参35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2014,(13):77
假如说污染防治是当前改革的最大公约数之一,应该不会有大的分歧,目前,"环境保护"已成为企业的一项基本职能。坚决向污染宣战,表明了企业防治污染的态度和决心,而防治绩效则意味着公司治理效能的挑战。如果在风和日丽的时节,也能对世人所艳羡的生活方式有所反省,那么蓝天白云就不会只是一个遥远的梦。  相似文献   
15.
《化工环保》2008,28(4)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品位红土镍矿综合利用的方法。原矿经过破碎筛分,再经磨矿后加入焦粉或煤粉加水造球,生球再加入到烧结机上点火进行烧结;球团烧结矿冷却、破碎后加入到电炉或鼓风炉内,加入焦粉进行初还原,使部分镍和少量铁被还原,得到高镍合金,再进入终还原炉还原铁,得到铁水。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可适应含镍0.60%~1.20%的红土镍矿资源;可大规模生产,节省能源;  相似文献   
16.
在江西九江磁性地层B/M边界(0.73MaBP)以上2.1m的网纹红土中,找到二个富集微球社的层位。经电子探针分析,上层住者为强磁性铁质微球泣,下层位者为磁性硅酸盐质微球位,初步确定它们属于消融型宇宙尘。这一新发现表明,发生在O.7MaBP前后的撞击事件至少经历过两次撞击过程。它们在我国境内的分布具有普逆性,在中更新统的层位具有稳定性,在第四纪环境问题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岩土特性、渗透系数、吸附性能和化学相容性方面总结了红土作为废物处置场衬垫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探讨红土作为废物处置场衬垫的适用性。在岩土特性方面,红土的密度大、细粒含量高,大多属于低塑性无机粘土,其粘粒和细粒含量、密度、液限和塑性指数均满足衬垫材料的土壤特性要求。红土的孔隙发育、孔隙比大,但以小孔和微孔为主,孔隙具有较强的吸附水的能力,因此红土的渗透系数极低,大多都小于1×10^(-7) cm/s,可以作为水力屏障材料。红土对废水中的氟化物、硫酸盐、铅、镉、砷、汞等污染物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从而降低废物处置场渗滤液中的污染物浓度;渗滤液与红土反应不会导致红土的渗透系数明显增加,表明红土与渗滤液具有化学相容性。因此,红土可作为理想的天然屏障材料。  相似文献   
18.
红土镍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原矿(HT)及改性矿(HT-FeNi)去除水体中罗丹明B (RhB)的效果.借助XRD、BET、IR等表征手段,结合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拟研究了HT吸附RhB的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HT的孔隙结构较为丰富,有良好的RhB吸附性能.当HT添加量为0.2g/L时,RhB去除率为39.03%,吸附量达到93.80mg/g.HT添加量增加,RhB去除效果增强,平衡吸附量减小.HT吸附RhB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包含表面扩散及颗粒内扩散两个步骤.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发现Freundlich能够准确描述HT吸附RhB的过程.1/n<0.5,表明吸附过程较易进行.HT经5次循环实验后,吸附量仍能达到39.67mg/g,表明HT有较好的循环使用性能.HT吸附RhB主要归因于Si-O吸附位点.通过气基还原制备得到改性矿(HT-FeNi).采用SEM、XRD、BET、XPS等手段对HT-FeNi进行表征分析,并考察了HT-FeNi降解RhB的效果.结果表明:HT-FeNi比表面积小(14.374m2/g),主要成分为铁镍双金属.HT-FeNi不能通过吸附作用去除RhB,而HT-FeNi/Air/pH=3体系在40min内RhB降解效率为94%.捕获活性氧物种的实验证明,HT-FeNi/Air/pH=3体系去除RhB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氧物种是羟基自由基(·OH).在酸性条件下,HT-FeNi通过活化O2生成·OH,Ni0诱导的Fe2+/Fe3+循环促使HT-FeNi/Air/pH=3体系生成更多的·OH.将HT-FeNi/Air/pH=3体系应用于去除水体中甲基橙(MO)和二硝基氯苯(DNCB),去除效率分别为47%、78%.  相似文献   
19.
运用天然红土和苦草(RS+VS)的原位联合修复技术,探究单一及联合修复对污染底泥磷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RS与VS联合对沉积物P的去除能力高于两者单一修复,在37d的批量实验中,覆盖RS+VS组沉积物释放到上覆水中的磷被抑制了91%,与无覆盖RS+VS组的底泥释放磷相比,上覆水中溶解态活性磷(SRP)从1.41mg/L降至0.12mg/L.RS+VS联合修复对沉积物磷的固定作用显著,将不稳定的亚铁磷(Fe (II)-P)和铁铝结合磷(CDB-P)转变成惰性的钙磷(Ca-P),沉积物中的Ca-P含量增加了51%,Fe (II)-P,CDB-P分别降低了1%和24%,有效降低了底泥磷释放到上覆水的风险.综上,RS+VS联合可以应用于处理富营养化水域的内部磷负荷,实现两者协同去除沉积物磷,同时RS和VS两者价廉且广泛分布可作为一种潜在高效益的磷酸盐吸附剂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20.
红土复合聚合氯化铝以及三氯化铁去除水华藻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红土复合聚合氯化铝(PAC)以及三氯化铁(FeCl3)制得的复合絮凝剂对水样中的藻类絮凝沉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PAC复合FeCl3混凝剂不同,红土的加入可增加絮体的密实度,加快絮体沉降速度,沉淀后的絮体在微扰动下不再漂浮上升从而有效提高除藻效果。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复合絮凝剂除藻的最优配比,用混凝剂(红土:PAC:FeCl3=50mg:8.75mg:17.5mg)处理水样,1h后水样浊度由22.35NTU降至1.85NTU,浊度去除率为91.72%。讨论了温度、pH值等因素对除藻效果的影响,并对除藻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