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79篇
安全科学   148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469篇
基础理论   78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13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51.
对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中的石油类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实际情况,减少取样量并简化分析步骤,进而减轻工作强度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分析的准确度.检出限为0.003mg/L,低于国家标准给出的方法检出限0.01mg/L,提高了分析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452.
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日益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其造成的生态破坏和对人类居住的影响,如雾霾、酸雨、光化学烟雾等,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SO_2气体是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分析和量化SO_2排放量并找出污染源,对把握污染排放状况、制定监管措施和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此,本文基于差分吸收光谱法提取了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部分企业SO_2排放浓度空间分布情况,并根据地理位置数据将反演浓度数据进行组织和快速成图,实现了污染浓度分布的可视化监测。文中分析了浓度分布的空间关系,同时考虑了风对SO_2扩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浓度高聚集区与企业排污位置和风向密切相关,风因素影响差分光谱法可视化对固定污染排放源位置的定位。同时,研究区SO_2气体浓度分布图中浓度在1×10~(16)molec./cm~2以上的像元占到50%,进一步证明该气体污染造成的危害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453.
通过电力设备的红外检测,分析研究电力设备外部发热缺陷的原因,提出电力设备外部发热缺陷的分级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54.
对镉与邻菲啰啉配合物的极谱波性质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在pH3.3的HCl—NaAc缓冲溶液中,镉与邻菲啰啉生成的配合物在-0.65V处产生一灵敏的吸附波,其2次导数的波高与镉浓度在0.0006~0.1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下限为0.0003mg/L。此法经用于环境水样中微量镉的测定,结果与其他测定方法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55.
对测定油类的非分散红外法(GB/T16488-1996)进行了改进,用氧化铝代替硅酸镁为吸附剂,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再通过装载无水硫酸钠的砂芯漏斗流出,可较好地解决非分散红外法测定油类的预处理过程操作时间过长的问题,减少挥发性油类的损失,从而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在用工作曲线代替标准曲线进行校准时,可提高样品测定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56.
457.
傅立叶变换红外分析(简称FT—IR)系统具有如湿法分析、多组份监测、低检测限和极宽的动态测量范围,特别适合垃圾焚烧炉排放的气态污染物的监测。本文主要介绍了FT-IR系统的测量原理、技术规格、系统组成和运行结果,并讨论了FT—IR系统的发展和改进。  相似文献   
458.
获取廉价、易得且环境友好的高效修复药剂是Cr(Ⅵ)污染土壤修复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于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陈皮添加量和土壤中Cr(Ⅵ)初始浓度对Cr(Ⅵ)去除过程的影响,通过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X射线近边吸收光谱(XANES)等方法初步探讨了陈皮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机理. 结果表明:当土壤中Cr(Ⅵ)初始浓度为(1 600.13±298.11) mg/kg、Cr(Ⅵ)浸出浓度为(143.20±13.5) mg/L、陈皮添加量为5%时,培养30 d后,土壤中Cr(Ⅵ)浓度及其浸出浓度分别降至(10.07±2.98) mg/kg和(1.02±0.30)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9.37%和99.29%. 土壤中Cr(Ⅵ)的去除效率随陈皮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Cr(Ⅵ)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添加陈皮后土壤中的Cr(Ⅵ)转化为生物有效性较低的Cr(Ⅲ). 此外,陈皮的添加丰富了土壤细菌的营养底物,缓解了Cr(Ⅵ)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土壤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最优菌门,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土壤球菌属(Agrococc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4种Cr(Ⅵ)还原菌不同程度富集. 研究显示,陈皮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降低污染土壤中Cr(Ⅵ)浓度及其浸出浓度,并影响了污染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组成;陈皮去除土壤中Cr(Ⅵ)的机制可能是其在土壤中水解的小分子有机物直接将Cr(Ⅵ)还原为Cr(Ⅲ),以及作为碳源驱动Cr(Ⅵ)还原菌的富集进而间接降低Cr(Ⅵ)的毒性.   相似文献   
459.
以生物沥浸污泥与不同农林废弃物混合堆肥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s)技术分析了堆肥过程中富里酸结构、组成和含量变化。基础理化性质表明:4个处理组(T1:污泥+甘蔗渣,T2:污染+秸秆,T3:污染+米糠,T4:污染+木屑)均达到堆肥成熟标准;UV-vis和紫外参数SUVA254、SUVA280的变化表明4个堆肥处理组中的腐熟度和富里酸的芳香碳含量均增加,其中T2处理组的腐熟度优于其他处理组。FTIR分析表明富里酸中多糖类、碳水类和脂肪族物质的含量逐渐降低,合成的腐殖酸类物质含量逐渐增加,T3处理组的腐殖化、芳构化程度要优于其他处理组。3D-EEMs分析表明结构简单、共轭程度低的有机物如辅酶、色素等物质被降解消耗,形成共轭程度高的类腐殖质物质,T2处理组的荧光峰强度最大,表明堆肥腐熟效果更好。富里酸含量变化则表明T3处理组腐熟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组。结果表明,秸秆和米糠与生物沥浸污泥共同堆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60.
以实际脱硫废水为原水,在不同石灰乳、聚合硫酸铁、海藻酸钠的复配条件下,对混凝沉淀后溶液SO■浓度、pH值、Zeta电位及矾花粒径、表面形貌、官能团和晶体结构等进行分析,探索石灰软化法中海藻酸钠强化SO■去除机理。结果表明:相比于同时投加7 g/L石灰和40 mg/L聚合硫酸铁,复配海藻酸钠可使出水SO■浓度由3991.15 mg/L降低至3238.60 mg/L(均值),pH值(均值)由9.66升高至9.69。海藻酸钠通过吸附电中和及吸附架桥作用促进胶粒的聚集,在投加量为3 mg/L时形成中值粒径30.41μm的矾花。投加海藻酸钠形成的CaSO4晶体更加规整,晶簇较为细小但极为密集,强化了SO■去除。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海藻酸钠的羧基(—COO-)可能通过螯合Ca2+等金属离子促进石灰溶解,从而使CaSO4结晶效果更好。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去除SO■较适宜的复配组合为石灰7 g/L+聚合硫酸铁30 mg/L+海藻酸钠2 mg/L,SO■去除率可达到80.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