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全文 | 3092篇 |
免费 | 154篇 |
国内免费 | 286篇 |
安全科学 | 50篇 |
废物处理 | 6篇 |
环保管理 | 393篇 |
综合类 | 1948篇 |
基础理论 | 712篇 |
污染及防治 | 77篇 |
评价与监测 | 62篇 |
社会与环境 | 250篇 |
灾害及防治 | 34篇 |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109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142篇 |
2013年 | 123篇 |
2012年 | 153篇 |
2011年 | 175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178篇 |
2008年 | 158篇 |
2007年 | 152篇 |
2006年 | 136篇 |
2005年 | 140篇 |
2004年 | 221篇 |
2003年 | 137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95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演变对优化喀斯特脆弱山区的土地资源配置和推进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瓮安县为例,利用2001年、2011年、2019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通过CA-Markov模型预测2027年土地利用格局,定量分析研究区2001—2027年土地利用和ESV的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瓮安县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耕地向林地的转移较为剧烈,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建设用地和水域的动态度最大;ESV总体呈上升趋势,耕地向林地转移是ESV增加的主要贡献项,ESV增加区域主要发生在瓮安县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未来ESV低值区仍分布在中部城镇地区;服务类型产生的ESV主要以土壤形成与保护服务为主,其次为水源涵养服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地和耕地是引起研究区ESV变化的敏感因子,研究区ESV对改进的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期内瓮安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为快速有效地划分长沙市生态修复优先级,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簇—城市化强度”体系的生态修复优先区识别研究框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模型、聚类分析、线性回归模型、空间统计等方法,识别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簇,对生态系统服务簇综合服务能力演变和城市化强度变化进行空间统计,进而识别出研究区生态修复优先区,并提出生态修复和保护策略。结果表明:城市扩张大量侵占城市周边土地,致使长沙市主城区4个生态系统服务簇在2000—2020年,有1 821个网格(占比为20.15%)发生了服务簇类型的改变;城市扩张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和景观格局,致使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簇发展的影响始终是负面的,且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其负面影响愈加明显;生态修复优先区被划分为5个等级,2 609个网格(占比为28.87%)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其中Ⅰ级生态修复优先区占比为13.53%,Ⅱ级、Ⅲ级、Ⅳ级占比分别为0.58%、12.53%、2.23%。Ⅰ级和Ⅲ级生态修复优先区应注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提升,Ⅱ级和Ⅳ级生态修复优先区和生态保护区则应注重现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持。该方法能够快速定位高速城市化与生态系统受损同时发生的区域,并为不同分区修复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在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同时,降低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为了有效实现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探讨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识别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抚州市宜黄县为例,基于“生态源地—景观阻力面—生态廊道”的基本框架,以MSPA(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模型识别生态源地,将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成果作为指标之一构建景观综合阻力面,集成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重力模型和电路理论,识别与提取生态廊道,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基于电路理论识别生态夹点、障碍点,进而判断出宜黄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区域,对需要修复的关键区域进行修复分区并提出修复建议。结果表明:宜黄县有10个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共19条,包括7条重要生态廊道和12条一般生态廊道;待修复生态夹点20处,障碍点26处;待修复关键区域38处,划定为5个生态修复分区,分别为农业用地生态建设区、城镇绿地建设维护区、河道治理修复区、生态用地维护修复区以及道路生态廊道畅通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