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89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872篇
基础理论   232篇
污染及防治   99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41.
对脉冲变频电磁场作用下,扫描频率和磁感应强度的变化对水华鱼腥藻细胞活性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扫描频率从25~27 Hz增大到1~60 kHz时,磁场对藻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减小,但增大到60 kHz以上,磁场对藻细胞产生强烈抑制作用,累积水力停留时间4 min的藻样在48 h培养时间内已失去活性停止生长。扫描频率为50~100 Hz和1~60 kHz时,累积水力停留时间2 min的藻样,细胞受到磁场刺激生长加快;只有累积水力停留时间>6 min,才表现出对藻活性的抑制作用。磁感应强度增大至120 G,磁场对细胞活性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增大磁感应强度有利于对细胞活性和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942.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水体后,尾水中的氮、磷仍易引起受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开展尾水深度处理以进一步去除氮、磷营养物质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菌藻共培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筛选出优势菌藻组合,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通气量、光波长、细菌接种量对氮、磷去除效果的交互影响,提出最优参数组合,并建立菌藻共生系统,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藻组合中,蛋白核小球藻-地衣芽胞杆菌-恶臭假单胞菌共培养组对TN、TP的去除效果较好;此菌藻共生系统在蓝光、通气量为1.8 L/min及细菌接种量为20%(体积比)条件下,TN去除率最大可达93.7%,1 d后TP基本上完全被去除;在蓝光、通气量为2.0 L/min及细菌接种量为5%条件下,2 d后氮去除率可达98.4%;在红光、通气量为2.0~3.0 L/min及细菌接种量为10%~20%条件下,2 d后氨氮可完全被去除。菌藻共生系统对氮、磷去除效果的最优参数组合为蓝光、通气量为1.8L/min及细菌接种量为20%,最优参数组合验证的结果与预测值相符,系统出水符合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质标准,可为菌藻共生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  相似文献   
943.
亚硝态氮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室内培养法.将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分别置于5种含不同质量浓度亚硝态氮(NO2--N)(0.5 mg/L、1.0 mg/L、2.0 mg/L、4.0mg/L和8.0mg/L)的培养液中,培养10 d,测定不同质量浓度NO2--N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5~8.0 mg/L的NO2--N可激活铜绿微囊藻的亚硝酸氧化酶和亚硝酸还原酶,进而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四尾栅藻因仅具有亚硝酸还原酶,因此只能利用0.5~2.0 mg/L的NO2--N,其利用能力远没有铜绿微囊藻强.培养8 d后,铜绿微囊藻培养液中NH4 -N和NO2 -N的质量浓度明显升高.而NO3--N质量浓度的变化不大;四尾栅藻培养液中NH4 -N,NO3--N和NO3--N质量浓度的变化不大.研究表明,低于8.0 mg/L的NO2--N可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高于2.0 mg/L的NO2--N抑制四尾栅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944.
围隔中水华控制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我国很多湖泊和水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显著表现之一是微囊藻(Microcystis)在湖泊生态系统中恶性生长,形成水华,使水体群落结构恶化,湖泊水产品产量降低,湖泊丧失旅游价值,尤其严重的是影响了自来水厂的正常运行。 许多学者对控制微囊藻的生长进行过研究,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减少营养元素(主要是磷、氮进入湖泊的控制),对流域的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进行控制。这种方法耗资大,就我国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言,短期内还很难全面实行。生物控制方法有引入微囊藻致病微生物或引入捕食微囊藻的浮游动物和鱼类,但目前仅处在实验室阶段。在以供水为主要功能的水体中,用化学方法控制微囊藻生长是使用比较广泛的方法。近年来,人们虽然试验了一万余种有机化合物的杀藻作用,但最常用的化学除藻剂仍是硫酸铜。这些除  相似文献   
945.
丁灿  周其胤  贺振洲  赵军  高寒 《环境工程》2019,37(12):109-112
为探究富营养化水体高效治理技术,采用单因子试验和L16(44)正交试验,研究食藻虫联合高效菌剂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可行性和规律性。结果表明:当m(食藻虫)∶m(高效菌剂)=5∶1,pH值为7. 0,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35℃时,水体中TN、TP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46. 62%和48. 86%。食藻虫联合高效菌剂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时具有去除率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46.
张大为  徐慧  王希  门彬  王东升  段晋明 《环境科学》2017,38(8):3281-3289
为了保证藻类暴发阶段优质的饮用水供应,提高藻类的去除率,缓解藻类对水处理过程的影响,本研究以铜绿微囊藻(蓝藻)、小球藻(绿藻)和小环藻(硅藻)这3种不同形态藻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了3种具有不同铝形态分布的混凝剂[Al_2(SO_4)_3(AS)、Al_(13)、Al_(30)]进行混凝-超滤实验.在分离胞外有机物(EOM)的情况下,考察混凝过程中絮体的特性(粒径,强度因子,恢复因子)以及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絮体对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l_(13)与Al_(30)的混凝作用以静电簇作用为主导,AS主要是以电中和作用为主导.对于铜绿微囊藻与小球藻体系,由于藻颗粒表面存在一定的凹陷,当Al_(13)与Al_(30)做混凝剂时,在投加量较低的情况下,吸附在颗粒表面凹陷处的混凝剂“失活”,其他部位由于仍带有一定的负电荷而造成絮体形成不明显,而AS做混凝剂时,混凝机制主要是电中和作用,可以明显降低颗粒之间的排斥力,在较低投加量下即可形成絮体.对于小环藻体系,由于其藻细胞呈现光滑的表面,Al_(13)与Al_(30)可有效发挥其静电簇作用机制,絮体在较低投加量下即可有效形成.膜通量与絮体粒径有明显的相关性,絮体粒径越大,超滤过程中形成的沉积层越疏松,膜比通量越大.  相似文献   
947.
抗氧化剂对扁藻久效磷毒害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急性毒性实验和生化分析法对扁藻细胞的久效磷毒害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久效磷胁迫下,扁藻细胞产生了过量的活性氧.活性氧引起膜脂过氧化导致扁藻的伤害.培养基中添加15m g/L维生素C,能将介质中的丙二醛(MDA)含量从0.081μm ol·10-9cells降到0.052μm ol·10-9cells;维生素E及谷胱甘肽(GSH)也能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而人为发生的活性氧能够引起MDA含量的升高.另外,活性氧参加了久效磷对扁藻的毒害,而抗氧化剂(Vc、Ve、GSH)均能有效地抑制这种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948.
Green macroalga Caulerpa lentillifera was found to have reasonable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basic dyes, Astrazon Blue FGRL (AB), Astrazon Red GTLN (AR), and Astrazon Golden Yellow GL-E (AY). The initial dye concentration was in the range of 100-1,800 mg/L. The dried algal sorbent was ground and sieved into 3 sizes: S (0.1-0.84 mm), M (0.84-2.0 mm), and L sizes (larger than 2.0 mm). For all conditions examined in this work (at 25℃ in batch systems), the adsorption reached equilibrium within the first hour. The kinetic data corresponded well with the pseudo second order kinetic model where the rate constant, k2, decreased as the sorbent size increased for all dyes.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followed both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models. Among three sorbent sizes, S size gave the highest adsorption capacity followed by M and L sizes. A reduction of sorbent size increase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for mass transfer, and also increased the total pore volume, thus providing more active sites for adsorption. The adsorption of AB was adversely influenced by the protonation of algal surface at low pH. On the other hand, the adsorption of AR and AY could be due to weak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pH. Increasing salinity of the system caused a decrease in adsorption capacity possibly due to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Na^+ and the dye cations for the binding sites on algal surface. Moreover, an increase in salinity generated a compressed electrical double layer on the algal surface which exerted repulsive force, retarding the adsorption of positive charged molecules such as the basic dyes.  相似文献   
949.
水体微囊藻毒素表征指标检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50.
玉米叶对我国几种典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玉米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筛选新的、无污染的、廉价高效的除藻剂提供思路,为不同的有害赤潮的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玉米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海洋卡盾藻、赤潮异弯藻、东海原甲藻和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影响明显不同.玉米叶可显著抑制塔玛亚历山大藻、海洋卡盾藻和赤潮异弯藻的生长,但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不大,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玉米叶对赤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与藻的种属与细胞结构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