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6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5篇
综合类   544篇
基础理论   207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257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81.
流域景观格局对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子流域为空间单元,应用生态系统服务和交易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进行土壤保持服务评估,并借助景观指数计算软件(FRAGSTATS)表征景观格局特征,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探讨土壤保持量与景观格局指数的空间关联关系,同时从景观格局角度出发,开展土壤保持量与景观格局指数的空间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土壤保持服务较高的子流域具有景观类型组成相对单一、景观各类型间非均匀分布、存在优势斑块、景观分离度低的格局特征; 2014年甘肃白龙江14个子流域表现出土壤保持服务与景观格局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占子流域总数量的37.84%;模型对比方面,空间滞后模型(SLM)优于非空间线性模型(OLS),表明甘肃白龙江各子流域的土壤保持量在空间上具有实质性的空间依赖.景观类型多样性及其均匀程度是影响甘肃白龙江子流域土壤保持量的重要景观指标.  相似文献   
782.
鱼类群落空间格局对于区域人为活动的干扰具有显著的指示作用.基于2014年5月-2015年8月北京市主要河流(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北运河水系)64个采样点的河流鱼类监测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法,研究北京市主要河流鱼类群落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鱼类在空间上形成了3个主要类型,包括分布于北京市主要河流上游山区的山溪型河流鱼类类型(组1),分布于北京市主要河流上游山区向下游城区过渡区域的山溪向城市河流过渡鱼类类型(组2),以及分布于北京市主要河流下游城区的城市河流鱼类类型(组3).鱼类优势度指数分析表明,组1优势种主要为拉氏鱥、宽鳍鱲、棒花鱼、北方须鳅和中华花鳅,组2优势种为鲫鱼、宽鳍鱲、棒花鱼、麦穗鱼、黑鳍鳈、中华花鳅和波氏吻虾虎,组3优势种为鲫鱼、麦穗鱼和泥鳅.与历史监测资料比较,北京市鱼类生物多样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共有12种野生鱼类未能在野外监测中发现.北京市山区和过渡区域河流中保持了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受城市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城市河流的鱼类退化明显,物种组成以高耐污类群为主,群落结构呈现单一化.研究显示,北京市城市化过程对区域鱼类生物多样性下降具有显著影响,鱼类群落的空间格局分异加剧,与区域人为活动扰动的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83.
在磷足迹内涵界定及其计算模型构建的基础上,探究了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磷足迹的时空格局,并解析了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78~2018年间,中国食物消费磷资源和磷污染足迹分别增长了6倍和4倍,达到2018年的715.9万t和78.7万t,其中城镇居民是主要贡献源,占比分别达到67%和64%.从结构上看,城乡食物消费磷资源足迹均由荤食主导,其中家禽、水产品和蛋奶消费的磷资源足迹占比不断增加;而磷污染足迹主要源于上游食物生产过程,其中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增幅最为显著.我国31个省市食物消费磷资源足迹和磷污染足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呈现从东向西减小的趋势,东部省市诸如广东、上海、江苏、北京和山东等远高于其他地区,并且具有高度的空间集聚性,在东部沿海形成高-高(H-H)聚集区.因此调控磷开发利用活动的资源环境压力需要着眼于这些重点区域.我国食物消费磷足迹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利用效率下降、消费水平提升和饮食结构改变,因此有效提升食物生产的养分利用效率和引导合理的消费理念和饮食习惯是减缓磷的开发活动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84.
以入境旅游人均消费为测度指标,运用EDSA-GIS和统计分析方法对2001—2009年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和空间作用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找出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并进行比较,分析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变动。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地级市之间入境旅游经济虽然近几年还存在差距,但这种差距在不断缩小,空间格局也在发生改变,入境旅游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发展较快,同时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各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785.
本文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结合区域分析与相似性分析,比较了十大进口国(地区)原油贸易空间结构差异.复杂网络分析旨在以入度、权重及结构熵勾勒出十大原油进口国(地区)石油贸易的拓扑结构差异,并在拓扑结构分析中结合区域分析以揭示十大贸易国(地区)原油进口贸易空间格局构成之不同;相似性分析则是在拓扑结构和空间结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量化了十大进口国(地区)的空间结构差异程度及区位在进口国(地区)原油贸易空间格局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表明,主要进口国与地区的原油进口贸易空间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而地理区位差异越大的国家与地区间,贸易空间结构差异越大.除中国外,各原油进口大国与地区更倾向于选择较经济的进口地域;显著的多元化与均质化则导致了中国贸易空间格局的不经济.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多元化不应以过多牺牲经济性为前提,中国应权衡所面临的客观环境选择适合区域合作伙伴,才能更好的落实多元化进口策略,切实解决可能面临的石油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786.
镇江市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镇江市丘陵区的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镇江市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镇江市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呈现出十分显著的东西分异特征,整体上镇江市东部地区的乡村聚落规模小、空间分布密集、聚落形态较为规则;而中西部地区乡村聚落规模大,空间分布稀疏,且聚落形态较破碎;镇江市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受地形、经济、交通、水系、耕地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聚落分布具有低海拔区位取向;经济发达区的乡村聚落景观斑块面积小,但斑块密度大,而经济欠发达区的乡村聚落景观斑块面积大,但斑块密度小;乡村聚落距离道路500 m及水系1 000 m的区域内空间分布最为密集;同时乡村聚落与耕地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趋同性规律  相似文献   
787.
以镇江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2009年)1〖DK〗∶10 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运用GIS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按照中心属性值法和面积最大法从现状数据粗化为30 m、100 m、500 m和1 000 m栅格和矢量数据的聚落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机理。结果显示:最大面积值法生成数据各景观类型的面积相对误差较大,特别是其它土地,在空间粒度为1 000 m时消失,中心属性值法在空间粒度转换中的面积相对误差较小,并且是随机的;在聚落景观变化方面,研究区斑块密度、聚集度指数和斑块结合度指数降低,分维数、最大斑块指数和平均邻近距离升高,说明聚落景观斑块破碎化降低、斑块面积扩大并趋于成片成团、空间分布更为离散等特征;聚落景观格局变化表明最大面积值法突出整体分布规律,中心属性值法突出聚落景观的空间分布特性;基于最大面积值法的聚落景观格局的空间粒度转换响应与其斑块面积结构和空间邻接有所关联  相似文献   
788.
汤伟 《绿叶》2013,(1):52-60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格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据前十年的发展格局.未来十年中国既面临巨大的环境挑战.同时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全球性趋势,也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机遇。美丽中国和全球生态安全是十八大生态文明的目标,无疑对环保事业的顶层设计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789.
18世纪中叶以来不同时段的中国水灾格局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以县域为基本统计单元。以年均水灾次为基本指标,以数字地图技术支持下,编制了一套信息来源不同、时段相对连续的中国水灾格局图。分析表明:中国水灾格局以胡焕庸线为界,呈现东西分异;水灾高值区呈现团块分布,与地貌格局关系密切;近百年来全国水灾中心呈现由黄淮海平原向东北、西部和南方转移的趋势;近50年来,华北成为水灾低值区,水灾由东向西形成4个梯度区。这些研究为揭示水灾格局对水灾过程影响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0.
大钢企业伤亡事故发生较多的生产工序依次为其他辅助生产,317件;轧钢,250件;炼钢,166件;炼铁,108件;建筑,77件;其他部门,71件;矿山,66件;焦化,37件;烧结,28件;耐火,10件;燃气,9件;供电,8件,氧气,7件;供热,6件。发生事故较多的工序依然是辅助生产,轧钢、炼钢、炼铁、其他部门、建筑、矿山;轧钢、炼钢、炼铁3个工序的总和为524件,占总伤亡件数的45.2%,整个分布格局较去年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