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5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世界环境》2012,(3):93-93
中国首屈一指的基因组测序中心“华大基因”于4月18日宣布,该研究院与其他机构联合开展的科研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克隆出世界第一只转基因羊。这也是目前世界上首例采用“手工克隆”技术获得的转基因克隆绵羊。  相似文献   
72.
丁二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广泛用于生物高分子、食品与医药等行业,市场潜在需求量巨大;同时作为一种优秀的C4平台化合物,被认为是未来12种最具发展前景的生物炼制产品之一.近年来随着石化资源的日益枯竭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丁二酸等生物基产品的研究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从产丁二酸菌种的种类及常见菌株产丁二酸的代谢途径、产丁二酸工程菌的改造、丁二酸发酵过程控制与优化、丁二酸的分离提取工艺等4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生物基丁二酸研究进展,其中以产丁二酸工程菌的改造为重点展开详细阐述.为提高菌株产丁二酸的能力,研究者们常采用代谢工程技术改造菌株,皆取得显著效果.近来也出现了利用ARTP法和基因组重排技术选育高产丁二酸的菌株.此外,高效的丁二酸发酵与其发酵原料,发酵过程中相关控制因素如p H、CO2和H2浓度以及发酵方式密切相关;相比其他的丁二酸分离法,原位分离法回收丁二酸具备优势.最后对产丁二酸菌种的改造进行展望,认为利用适应性进化和最小基因组等技术筛选优良丁二酸生产菌是未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73.
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其miRNA的发现相对较晚.为系统化地预测分析莱茵衣藻的miRNA,采用比较基因组和同源比对相结合的方法,根据mi Rbase中已知的莱茵衣藻miRNA序列以及前体的特点,并且基于莱茵衣藻的全基因组对其miRNA的前体序列和成熟miRNA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筛选,使用unigene和JGI的莱茵衣藻相关序列数据库对预测结果进行靶基因预测和功能的分析.最终发现可能存在的miRNA 36条,其前体结构符合miRNA前体的基本特征且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两个数据库所得相匹配靶基因分别为64和32条,其中部分是与莱茵衣藻各项生命活动相关的基因.本研究表明莱茵衣藻的基因组中具有可能存在的新miRNA家族,并且部分有高度匹配的靶基因,为其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4.
鹤望兰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由于鹤望兰组织内含有大量多糖类及多酚类物质,严重干预DNA的抽提,利用常规的SDS法,CTAB法和高盐低pH值法都难以抽提出高质量的鹤望兰基因组DNA,本文报道了在进行若干预处理之后,再用常规的SDS,CTAB,SDS裂解的高盐低pH值法和CTAB裂解的高盐低pH值法提取基因组DNA的改进方法,根据外观,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260nm/D280nm比值的测定。限制性酶切反应,PCR扩增的结果表明,用改进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无论在纯度上还是在完整性上都比常规方法要好,其中改进SDS裂解的高盐低pH值法是提取鹤望兰基因组DNAS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75.
肖长烨  肖勇  赵峰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3):1261-1267
在实验室纯培养条件下,设计了希瓦氏菌MR-1在恒定浓度Cr(VI)和Cr(Ⅲ)环境中长期胁迫120d实验,探讨了胁迫后的菌株对Cr(VI)的还原能力和生长情况,采用电化学分析仪表征其电化学性质的变化,并且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条件胁迫后不同阶段的菌株基因变异信息.结果表明,Cr(VI)长期胁迫下明显提高了菌株对Cr(VI)的耐受性和还原能力,在38h左右能完全还原初始Cr(VI)浓度55mg/L;在电位-0.2V还原峰附近,细胞色素c与核黄素的结合作用有明显差异;通过重测序结果发现,Cr(VI)长期胁迫下的菌株发生突变的基因点位明显高于Cr(Ⅲ)环境.Cr(Ⅲ)环境胁迫下的非同义突变基因主要集中在葡萄糖转化及合成相关功能的基因、编码呼吸链酶和合成ATP酶的相关基因、编码信号转导和跨膜转运蛋白相关基因,Cr(VI)环境胁迫120d后,主要涉及细胞膜组分基因,转运蛋白、信号转导相关基因,DNA合成、修复相关基因和氧化还原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76.
针对传统脱氮工艺处理低C/N污水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IEM-UF同步分离反硝化系统.考察了三阶段各反应器对系统COD去除与脱氮性能影响,同时应用宏全基因组技术分析了各反应器功能微生物种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系统在电流强度0. 2A时分离器氨氮富集率平均达到116. 1%,最高可达170%;系统进水C/N为2. 80稳定运行时,系统COD及TN平均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0%和50%以上. TN去除率最高达到65. 4%.宏全基因组测序表明,在硝化反应器中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和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所占比例分别为12. 23%和2. 31%;在反硝化反应器中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陶厄氏菌属(Thauera)和Azospira所占比例分别为4. 57%、1. 76%和1. 03%,远大于其他菌属所占比例,保证了系统中COD、NH_4~+-N、NO_x~--N较高的去除率;同时铁自养反硝化菌的存在提高了系统的反硝化效率.  相似文献   
77.
氯化三丁基锡对鲤鱼肝胰脏线粒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粒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是生命体的能量工厂,氯化三丁基锡在浓度为1.0pb时地肝胰细胞中线粒体数目减少,线粒体的嵴消失。  相似文献   
78.
榨菜线粒体DNA雄性不育相关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榨菜(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and Lee)细胞质雄性不育性(CMS)与线粒体基因组的关系,以榨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线粒体DNA(mtDNA)为模板,设计合成引物进行PCR扩增,从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mtDNA上扩增得到与雄性不育相关的特异片段T1170,点杂交分析表明,T1170仅与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mtDNA有杂交信号,而保持系的mtDNA则无,序列测定该片段全长1173bp,编码389个氨基酸,其中疏水氨基酸占35%。图4参9。  相似文献   
79.
植物生物学     
内容简介本书由欧洲著名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所John Innes Center的七位杰出植物生物学家(包括Plant Cell杂志现任主编Cathie Martin)合作撰写,主译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导、长江学者。全书共分九章,首先介绍现代植物起源研究,并简述植物基因组和遗传学的特征,随后阐述植物细胞代谢和发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0.
产电微生物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是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研究中的关键环节,各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已经开始应用于产电微生物研究.本文综述了目前产电微生物基因组、功能基因组和代谢网络分析的重要方法,包括基因和基因表达信息分析、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分析、代谢网络建模和计算机模拟等,其中,产电微生物代谢网络的构建是联系上游基因组分析和下游基因工程改造的关键,是目前相关研究面临的挑战.生物信息学分析必将促进干实验与湿实验的紧密结合,促进发现电子转移相关功能基因,解析微生物产电机制,优化代谢网络,由此指导基因工程改造产电微生物,最终提高产电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