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9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44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2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17篇 |
综合类 | 516篇 |
基础理论 | 340篇 |
污染及防治 | 51篇 |
评价与监测 | 13篇 |
社会与环境 | 2篇 |
灾害及防治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852.
柴油车尾气暴露对动物呼吸系统和其他器官造成损害,其长期或短期暴露的健康风险受到关注,然而柴油车尾气长期暴露引起的生物毒性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自制暴露箱模拟柴油车尾气环境,研究了每日不同暴露时间条件下(0.5、1和2 h),长期暴露(95 d)对雄性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长期暴露于柴油车尾气对成年雄性小鼠肺组织损伤的生物毒性及机制,评估柴油车尾气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亚慢性暴露箱内柴油车尾气PM2.5中,有机碳(OC)浓度最高,占所测PM2.5总化学物质浓度的51.95%;其次是元素碳(EC),占45.78%;再次是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占1.29%和0.95%;暴露箱内NO2浓度为3.705 mg·m-3,CO浓度为104.087 mg·m-3,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标准.(2)组织病理观察结果表明,3个柴油暴露组肺充血均比对照组严重,大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间质增生明显,损伤程度随时间呈梯度加重.(3)TUNEL染色实验结果显示,1 h柴油暴露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 h柴油暴露组.(4)与对照组相比,1 h柴油暴露组和2 h柴油暴露组的乳酸脱氢酶(LDH)均显著升高,说明柴油车尾气亚慢性暴露引起小鼠肺部炎症损伤;1 h柴油暴露组和2 h柴油暴露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2 h柴油暴露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下降,说明柴油车尾气亚慢性暴露可引起小鼠肺组织氧化应激.(5)与对照组相比,3个柴油暴露组的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及Bcl-2/Bax指数虽然无显著性差异,但柴油暴露组Bax和Bcl-2表达及Bcl-2/Bax指数均异常.这说明,柴油车尾气亚慢性暴露会导致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且损伤程度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导致细胞凋亡率升高,且存在时间效应.进一步探讨机制发现,柴油车尾气亚慢性暴露会导致小鼠肺组织LDH活性显著异常,T-AOC、GSH-Px的活性显著降低,造成细胞凋亡,引起凋亡蛋白Bax和Bcl-2表达水平出现异常;化学成分分析表明,这可能与柴油车尾气中高浓度NO2、CO和多环芳烃(PAHs)等有毒气体及其细颗粒物中高浓度的OC、EC等污染物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53.
细胞色素P450酶系作为生物标志物在毒理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色素P450酶系是一种血红素-硫铁蛋白(heme-thiolate protein),它是由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超家族(superfamily)基因编码的含铁血红素同工酶组成。对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化学物质尤其是对环境有害化合物存在有氧氧化代谢作用以实现机体的解毒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外来物质可能被转化为具细胞毒性、致突变性或致癌作用更强的物质,起毒性活化作用。本文对细胞色素P450的研究简史及其作为生物标志物在毒理学上的应用作了简要的综述。提出细胞色素P450酶系在毒理学上的意义是可作为污染物潜在影响的早期预警信号系统对环境污染上物进行监测和预报,且对于制定预防性的管理措施,及时避免或减轻环境污染的损害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4.
分别固定克隆有甲苯加双氧酶基因的工程菌和筛选出的野生菌株,串联两种固定化细胞反应器,研究以基因工程菌突破关键步骤的限制,筛选菌株辅助完成彻底降解芳香类污染物复合工艺可行性和强化效果.克隆有苯降解过程中的关键基因——甲苯加双氧酶的基因工程菌E. coli. JM109(pKST11)对苯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和降解速度,应用于固定化细胞反应器中效果突出.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内,可以将1500mg/L苯降解70%,降解速度为1.11mg/(Ls),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可以使去除率达到95%以上.该反应器对高浓度的苯具有突出的处理效果.同时所得到的产物为环己二烯双醇,可以被野生非高效菌W3快速利用. 相似文献
855.
856.
857.
858.
Among all the 209 kinds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congeners, nonplanar and coplanar PCB congeners have di erent levelsof toxicity on mammal cells such as neuronal cells,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toxicity on fish cells although PCB congeners usuallyhave high bioaccumulation abilities in the detected fish bodies. This study showed that 2,2’,4,4’,5,5’-hexacholorbiphenyl (PCB153,nonplanar congener) and 3,3’,4,4’,5,5’-hexacholorbiphenyl (PCB169, coplanar congener) caused apoptosis on the isolated crucian carp(Carassius auratus) lymphocytes and the induced cytotoxicity was structure-dependent. According to the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observations, apoptosis was clearly distinguished by condensation of nucleus, shrinkage and formation of apoptotic bodies. DNAfragmentation was detected by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These typical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 theoccurrence of apoptosis on fish lymphocytes. According to the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after the cells were exposed to 10 mol/LPCBs for 3 h, the apoptotic percentage induced by PCB153 was 23.41%, while that induced by PCB169 was even higher (31.03%).Furthermore, incubating PCBs with fish lymphocytes enhanced level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malondialdehyde (MDA),clearly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lipid peroxidation. Our data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di erent cytotoxic e ectsinduced by coplanar and nonplanar PCB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ir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planar congener was morecytotoxic than nonplanar congener.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cytotoxicity mechanisms of the PCB congeners on fish lymphocytesdepend on their planarity and chemical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859.
860.
为揭示我国西南典型蔬菜种植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人体健康风险,选择通海县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Cd、As、Pb、Cr、Ni、Cu和Zn的积累特征,结合体外胃肠模拟法(SBRC)和胃上皮细胞(GES-1)毒性实验评估土壤中重金属生物可给性与人体健康风险,并利用细胞毒性研究验证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菜地土壤中7种重金属仅Cd的平均含量超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且变异系数(72.73%)最大;Cr、Cd和Zn的平均含量超出了云南省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差异较大,Cd的生物可给性(35.31%)最高;研究区可能存在由重金属引起的致癌风险,非致癌风险不明显,Cr、As和Ni是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元素;基于生物可给性的综合非致癌风险(HI)和综合致癌风险(CR)均小于基于总量的评价结果;健康风险的细胞毒性验证实验表明生物可给态重金属暴露后抑制了细胞活性,改变细胞形态,诱发了明显的胃上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