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03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81.
采用微滤—反渗透(RO)—蒸发—结晶工艺处理某石化企业的RO浓水,实现了RO浓水的“零排放”.试验结果表明:经加碱、微滤后,污水硬度平均减小率为98.8%,排出的滤渣平均质量分数为9.4%,减少了污水中有机物和微生物对后续RO膜的污染;微滤产水无需降低pH,可直接进入RO系统,电导率减小率可达98.0%;蒸发可将总固体质量浓度由13 290 mg/L增至172 155 mg/L,产水电导率为66 μS/cm.  相似文献   
182.
采用诱导沉淀结晶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了对浓盐水软化的实验,实验研究了浓盐水结晶介稳区的控制条件,考察了pH、温度、搅拌速度、镁离子浓度对浓盐水诱导沉淀结晶以及水软化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表明了浓盐水在其结晶介稳区内可以自生成0.5~1 mm的大颗粒碳酸钙晶体,晶体易于沉淀分离,回收的晶体纯度达到95%,钙硬度去除率达到95%,具有较好的水软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3.
规模化猪场养殖废水UASB-SFSBR-MAP处理工艺中试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规模化猪场养殖废水常规厌氧-好氧组合处理工艺及SBR处理工艺脱氮效率低、运行费用高、养分流失大等技术难题,提出了养殖废水"UASB-SFSBR(分步进水序批式反应器)-MAP(磷酸铵镁结晶)"处理工艺,并开展了中试工程研究.结果表明,UASB-SFSBR-MAP处理工艺对COD、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1%、92.7%和88.8%,MAP氮磷回收率达23.9%和83.8%.工艺出水水质COD≤135 mg·L-1、TN<116 mg·L-1、NH4+-N<43 mg·L-1、TP≤7.3 mg·L-1、SS≤50mg·L-1,各项指标优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该处理工艺稳定可靠,生物脱氮过程保持系统碳源碱度自平衡,实现碳氮磷高效处理和回收,处理费用与传统厌氧-好氧处理工艺相当.因此,UASB-SFSBR-MAP组合处理工艺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适合我国规模化猪场养殖废水的达标处理.  相似文献   
184.
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 MTCC 8161 completely decolorized the Crystal Violet with 8 hr (10 mg/L) at static anoxic conditions. The decreased decolorization capability by A. radiobacter was observed, when the Crystal Violet concentration was increased from 10 to 100 mg/L. Semi-synthetic medium containing 1% yeast extract and 0.1% NH4Cl has shown 100% decolorization of Crystal Violet within 5 hr. A complete degradation of Crystal Violet by A. radiobacter was observed up to 7 cycles of repeated addition (10 mg/L). When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inoculum concentration on decolorization of Crystal Violet (100 mg/L) was studied, maximum decolorization was observed with 15% inoculum concentratio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activities of laccase (184%) and aminopyrine N-demethylase (300%) in cells obtained after decolorization indicated the involvement of these enzymes in decolorization process. The intermediates formed during the degradation of Crystal Violet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scopy (GC/MS). It was detected the presence of N,N,N′,N′′-tetramethylpararosaniline, [N; N-dimethylaminophenyl] [N-methylaminophenyl] benzophenone, N; N-dimethylaminobenzaldehyde, 4-methyl amino phenol and phenol. We proposed the hypothetical metabolic pathway of Crystal Violet biodegradation by A. radiobacter. Phytotoxicity and microbial toxicity study showed that Crystal Violet biodegradation metabolites were less toxic to bacteria (A. radiobacter, P. aurugenosa and A. vinelandii) contributing to soil fertility and for four kinds of plants (Sorghum bicolor, Vigna radiata, Lens culinaris and Triticum aestivum) which are most sensitive, fast growing and commonly used in Indian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85.
近年,膜蒸馏技术由于其新颖的膜分离过程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实现不同的分离效果,膜蒸馏和其它技术的耦合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膜蒸馏结晶是将膜分离和结晶有效结合的一项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膜蒸馏去除料液中的溶剂,将料液浓缩至过饱和状态,其后在结晶器中结晶并分离晶体的过程。膜蒸馏结晶技术作为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现阶段膜蒸馏结晶技术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规模化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膜蒸馏结晶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探讨了膜蒸馏结晶技术的经济性,并指出了该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和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膜蒸馏结晶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6.
以国内某工业园区中水回用示范项目1.75万m3/d造纸废水零排放工程为例,对工程采用的预处理+多级膜浓缩+蒸发结晶+膜电解组合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情况进行了重点说明,对部分工艺单元的运行数据进行了技术分析。运行数据表明:臭氧活性炭生物滤池对造纸废水二级出水残留COD的去除率>50%,机械加速沉清池对一级反渗透浓水硬度的去除率达到70%,离子交换器出水硬度稳定在0~4 mg/L,NaCl浓缩反渗透单元对Cl-的再浓缩比约为3倍。最后介绍了对于膜浓缩和蒸发结晶系统改造的工程经验,并从技术总结的角度阐明完善的工艺流程及技术保障措施是该工业废水零排放工程获得成功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7.
为考察羟基磷酸钙(HAP)诱导结晶对低磷污水中PO43--P的回收效果,以污水厂尾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方解石为晶种,首先全面对比了HAP诱导结晶与均相结晶的PO43--P去除效果,然后通过改变晶种粒径和投加量,研究了晶种对PO43--P回收的影响,并探讨了结晶反应条件对PO43--P回收和产物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HAP...  相似文献   
188.
针对现行高氟地下水处理工艺中存在的工艺复杂、运行管理困难等问题,提出采用诱导结晶法除氟。其技术核心是在高氟水中投加氟磷灰石作为晶种,并投加磷酸盐和钙盐使水中氟离子在晶种表面生成氟磷酸钙(Ca10(PO4 6F2结晶。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投加8g/L氟磷灰石,并投加NaH2PO4和CaCl2,使钙离子、磷酸根离子和氟离子的摩尔比为10:5:1,搅拌速度为100 r/min,反应时间1 h。反应中磷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的利用率分别达到98%和25%以上。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表征晶种在参与反应后,表面有结晶生成。研究表明,采用诱导结晶法可将水中氟离子浓度从5~10 mg/L降至1 mg/L以下,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89.
Box-Behnken响应曲面优化铁炭微电解降解结晶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结晶紫脱色率为评价指标,铁炭比、反应时间与曝气量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优化铁炭微电解降解结晶紫的工艺条件,同时得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实验表明,在结晶紫初始浓度为100mg/L和体积为300 mL,pH为3,反应时间为80 min,铁屑的投加量为20 g,铁炭质量比为2∶1,曝气量为20 L/h的条件下,铁炭微电解对结晶紫的脱色率可达到89.6%。通过Box-Behnken响应曲面可知,铁炭比、反应时间、曝气量以及铁炭比和反应时间的交互作用对结晶紫的脱色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曝气量对脱色率的影响尤为显著;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0.9067,P=0.039,表明此模型拟合程度良好,且模型显著。铁炭微电解降解结晶紫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铁炭比为2.4∶1,反应时间为84 min、曝气量为40 L/h,脱色率为93.25%,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测定值偏差率为2.26%。  相似文献   
190.
油茶果壳对水溶液中结晶紫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油茶果壳(COS)对结晶紫的吸附特性,考察了COS用量、p H值对COS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S用量为0.30 g、结晶紫初始浓度为50 mg/L、p H=8.00溶液条件下,室温振荡3 h达到吸附平衡,平衡状态下油茶果壳对结晶紫的去除率达到98.01%。用拟一级动力学模型、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内扩散模型分别对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发现,COS吸附结晶紫的动力学数据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结晶紫初始浓度为40 mg/L时速率常数和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0436 L/(mg·min)和0.9999。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随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最大吸附量增大,且相关性系数均高于0.99,当T=293 K时COS对结晶紫的最大吸附量为26.932 mg/g。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伴有物理吸附的吸热反应,可自发进行。此外,再生实验结果发现,油茶果壳再生7次后,对结晶紫的去除率仍为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