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2篇 |
免费 | 54篇 |
国内免费 | 30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2篇 |
废物处理 | 42篇 |
环保管理 | 15篇 |
综合类 | 415篇 |
基础理论 | 111篇 |
污染及防治 | 137篇 |
评价与监测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煤矸石制取聚羟基氯化铝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用煤矸石制取聚羟基氯化铝的方法,研究了酸浸、调整盐基度等过程的最佳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32.
碳酸根对磷酸钙沉淀反应回收磷的影响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模拟的厌氧消化液为处理对象,通过小试实验,考察不同初始磷浓度CP、Ca/P物质的量比、pH和温度下,碳酸根(CO32-)对磷酸钙沉淀反应回收磷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沉淀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O32-对以磷酸钙沉淀反应去除和回收磷的效率影响较大;CP相同时,CO32-浓度(CCO32-)越大,P的去除率越低,低CP(20 mg/L)时尤为显著;当CCO32-相同时,随着CP的增大,反应速率加快,P的去除率逐渐升高,但升高幅度越来越小;增大Ca/P比和pH能提高P的去除率,降低CO32-对磷酸钙沉淀反应的抑制作用,综合考虑实际效果,应选择Ca/P比为3.33,pH为9.0作为适宜的反应条件;升高温度对降低CO32-对磷酸钙沉淀反应的抑制作用贡献不大。在CP为60 mg/L,Ca/P比为1.67,pH为9.0,温度为20℃的条件下,当C CO32-为0时,得到的沉淀产物主要为羟基磷灰石HAP;当C CO32-为30 mmol/L时,得到的沉淀产物为磷酸钙和碳酸合磷灰石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33.
用于磷吸附的载铁(β-FeOOH)沸石制备及特性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沸石为载体,采用FeCl3水解法制备用于磷吸附的载铁沸石(β-FeOOH-Z),优化β-FeOOH-Z的制备条件,包括FeCl3溶液浓度、负载pH值、负载时间、负载温度和烘干温度,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β-FeOOH-Z及其磷吸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β-FeOOH-Z的优化制备条件为:FeCl3溶液浓度1 mol/L、负载pH值6、负载时间24 h、负载温度25℃和烘干温度60℃。优化制备条件下,100~120目沸石的载铁量为100.2 mg/g,铁的负载率为18%,其磷吸附量为7.68 mg/g,比天然沸石提高79.6%。XRD分析结果表明,β-FeOOH-Z中的杂质元素较天然沸石减少,并有效负载β-FeOOH;制备条件对β-FeOOH-Z的成分有较大影响,FeCl3溶液浓度较低、负载温度和烘干温度过高均使β-FeOOH-Z中含有α-Fe2O3,并导致其磷吸附效率降低。FTIR分析结果表明,β-FeOOH-Z的表面羟基在其吸附磷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羟基与磷酸根离子的配位交换是β-FeOOH-Z吸附磷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4.
1—2-7-三氨基-8-羟基-3—6-萘二磺酸(TAHNDS)作为偶氮染料的脱色产物很难被常规的厌氧-好氧染料废水处理工艺所去除。研究了未经驯化的活性污泥对TAHNDS的缺氧转化效果。结果表明,只有在特定的缺氧条件下(ORP在-50~-150mV之间),TAHNDS才能被活性污泥所降解转化。当浓度在10—80mg/L范围内,TAHNDS可在72h内转化93%以上。加入100mg/L的硝酸盐和0.64mmol/L的氧化还原介体蒽醌-2-磺酸钠(AQS)可将40mg/L的TAHNDS的转化时间从84h缩短到36h。光谱及HPLC—MS分析表明,TAHNDS在缺氧条件下主要是通过脱氨基和脱磺酸作用生成已知可好氧生物降解的3,5-二氨基4-羟基萘-2-磺酸。因此,缺氧处理有望作为预处理工艺促进废水中TAHNDS的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35.
采用强电离介质阻挡放电方法制取高浓度氧活性粒子(O+2、O3)并注入气体外排烟道中,实现O+2、O3氧化NO转化成资源酸(HNO3)的等离子化学反应。描述强电离放电的氧活性粒子产生器,讨论烟道中O+2、O3氧化NO成HNO3等离子体反应机制,分析回收酸液的NO-2、NO-3离子种类及浓度。考察强电离放电等离子体源的输入功率、水体积百分比、气体温度、气体流速对NOx氧化率的影响。氧化率为97.2%的最佳实验条件是:O+2浓度为1.38×1010个/cm3,O3浓度为210 mg/L,烟气温度为65℃,H2O体积浓度为5.6%,停留时间为0.94 s。 相似文献
36.
采用经乙酸钠驯化培养具有一定聚羟基烷酸酯(PHA)储存能力的活性污泥,考察乙酸、丙酸和丁酸3种短链脂肪酸,以及乙酸、丁酸分别与丙酸按1∶1、1∶2、2∶1比例组合成的6种混合酸作为碳源时对活性污泥中PHA的储存和转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3种短链脂肪酸中,以丁酸为碳源得到活性污泥PHA储存量最高,为40.53 mg/g;在混合酸中,乙酸与丙酸按1∶2组合时,系统PHA储存量最高,为773.4 mg/g。混合酸相对于单一的脂肪酸碳源更有利于活性污泥储存PHA。在混合酸总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丙酸比例的增加,乙酸与丙酸混合比丁酸与丙酸混合更有利于微生物的PHA储存。 相似文献
37.
38.
39.
在利用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联产3-羟基丙酸和1,3-丙二醇过程中,副产物对碳流的竞争是限制产物合成的重要因素.通过将来源于大肠杆菌的醛脱氢酶基因在budC缺失型克雷伯氏菌中过表达,研究budC缺失对克雷伯氏菌联产1,3-丙二醇和3-羟基丙酸的影响.与K.pneumoniae ZG27/pUC19-aldH相比,缺失型菌株K.pneumoniae ZG40(budC?)/pUC19-aldH发酵60 h后,1,3-丙二醇和3-羟基丙酸的产量分别为64.0 mmol/L和134 mmol/L,3-羟基丙酸转化率提高了22%,副产物中除2,3-丁二醇外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本研究表明,过表达醛脱氢酶的重组克雷伯氏菌能够积累3-羟基丙酸,但在微氧发酵24 h后,1,3-丙二醇逐渐向3-羟基丙酸转化;而budC的缺失进一步促进了1,3-丙二醇向3-羟基丙酸的转化. 相似文献
40.
卤代醌是许多卤芳香持久有机污染物的致癌代谢产物和饮用水消毒副产物.13-过氧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13-HPODE)是最为广泛研究的内源性脂质过氧化物.众所周知,过渡金属离子可以催化分解13-HPODE,但尚不清楚卤代醌是否可以通过不依赖金属离子的途径促进其分解;若是如此,又有什么特异性和相似性?我们发现卤化醌如2,5-二氯-1,4-苯醌(DCBQ)可显著促进13-HPODE的分解.综合采用电子自旋共振-自旋捕获、HPLC-MS和GC-MS等分析方法,可检测到反应形成的脂质烷基自由基如戊烷基自由基、7-羧甲基自由基以及具有基因毒性的4-羟基-2-壬烯醛(HNE)等.在DCBQ和13-HPODE的反应中也能检测到两种氯醌-脂质烷氧基耦合物.我们认为卤代醌促进内源性脂质过氧化物13-HPODE分解生成活性脂质烷基自由基和基因毒性的HNE是通过一类新型的金属非依赖亲核取代与裂解机理来实现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其潜在的基因毒性和致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