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93篇 |
免费 | 733篇 |
国内免费 | 51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54篇 |
废物处理 | 32篇 |
环保管理 | 380篇 |
综合类 | 2709篇 |
基础理论 | 610篇 |
污染及防治 | 257篇 |
评价与监测 | 310篇 |
社会与环境 | 338篇 |
灾害及防治 | 24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33篇 |
2023年 | 205篇 |
2022年 | 257篇 |
2021年 | 258篇 |
2020年 | 219篇 |
2019年 | 188篇 |
2018年 | 150篇 |
2017年 | 201篇 |
2016年 | 245篇 |
2015年 | 237篇 |
2014年 | 378篇 |
2013年 | 261篇 |
2012年 | 293篇 |
2011年 | 271篇 |
2010年 | 225篇 |
2009年 | 237篇 |
2008年 | 250篇 |
2007年 | 176篇 |
2006年 | 181篇 |
2005年 | 156篇 |
2004年 | 138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91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62篇 |
1996年 | 59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472.
473.
基于盐渍土生态重建过程影响因子的复杂性,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方法,选取4类母指标和相应的13项子指标对植穴控制体生态重建技术进行可持续评价。4类母指标分别为土壤养分与结构改良程度、生产力持续水平、组分间关系协调性和生态、社会效益,对应的13项子指标分别为:土壤水分、土壤含盐量、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容重和水质;土地利用效果、土地生产力水平与稳定度、绿地结构与环境功能;生态重建年限、生物群落变化和生态景观效果;小气候效益和游憩的功能效益。经权重分析认为,植穴控制体生态重建技术评价分值为0.772,评价等级为Ⅳ级,表明植穴控制体模式的盐渍土生态重建技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的功能效应。 相似文献
474.
475.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4):112-124
该文通过对金华市富硒区表土磁性特征和金属含量的分析,探讨了金华市富硒区土壤的磁性特征及其对重金属污染的响应。结果表明:金华市富硒区表土样品的磁性特征以低矫顽力亚铁磁性矿物为主导,磁化率值整体较低,平均值为49.63×10-8m3/kg,不完全反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矿物含量较多,且表示磁性矿物含量的参数呈现基本一致的空间分布特征,由污染负荷指数(PLI)所得的污染分布规律也与部分表示磁性矿物含量的参数呈现类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工业区范围内,磁性特征和PLI联系较非工业区更为密切,呈现面状高值分布特征,非工业区范围内为点状高值分布。污染较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工厂集中的工业园区、人流量较大的生产区、交通密集的干线旁和以水泥厂、热力厂及主要交通线路为中心的附近区域,而人为源影响较少的浙江师范大学周边及婺城区苗木种植区域、兰溪市生态良好的村庄等区域为磁化率低值区和污染负荷指数低值区。此外,磁参数与地球化学元素之间存在明显的共变关系,与磁性矿物浓度相关的参数可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代用指标。工业区磁化率与重金属元素之间相关性相对较高,非工业区较低,表明非工业区的磁性颗粒来源较为广泛。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各得到4个公因子来表现磁参数与地球化学元素的显著代表性,发现水泥工业污染、交通污染、其他工业污染等污染源是构成金华市富硒区工业区范围表土污染的主要来源,而农业区污染源以农业活动污染为主,自然源影响较多,污染源较广泛。 相似文献
476.
小秦岭地体新太古代构造-岩石单位由老到新划分为观音堂岩组、焕池峪岩组、杨寨峪灰岩色片麻岩组、斜长角闪岩组和四范沟片麻状花岗岩组。杨寨峪灰色片麻岩组、观音堂岩组和焕池峪岩组呈侵入-构造接触关系,斜长角闪岩组和四范沟片麻状花岗岩组依次侵入于先成岩组中。 相似文献
477.
省域旅游发展的错位现象及旅游资源相对效率评价——以中国大陆31省市区2000—2009年面板数据为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中国大陆31 个省级区域2000—2009 年的面板数据(因资料有限,未计算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为例,运用熵值法对各地区旅游资源禀赋状况进行评价,进一步构建错位指数,对各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错位(诅咒) ”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旅游资源相对效率,对各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表明,总体上大陆旅游资源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负向错位现象,正向错位的地区主要位于东部地区,且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发生负向错位现象的地区主要位于广大中西部地区。不同区域效率的驱动模式各不相同,东部地区旅游资源总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驱动,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总效率主要受规模效率驱动。效率排名与错位指数排名表现出很强的正相关性,结合两者的关系为未来省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78.
479.
通过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的研究,以沙湖为例进行论证,最终得出沙湖生态系统健康度为0.32,属于不健康,制约沙湖不健康的疾病因子在于:湿地的补水水质差,导致湿地水质污染加重,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并且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物种多样性逐年下降,以上因素最终导致了沙湖湿地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下降,湖区湿地健康水平较低,根据对沙湖湿地功能的分析,最终设计出了沙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恢复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