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65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247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我国科研人员培养出一种可用于高寒地区生活污水回用处理的耐冷微生物菌群,并通过处理工艺中控制水体的流动状态提高这种微生物菌群的“工作“效率,破解了传统污水处理方法在寒冷条件下难以奏效的难题。最近,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了“高寒地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回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的科研成果鉴定会,专家们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2.
在缺氧/好氧/好氧串联运行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系统中考察了温度和好氧反应器中溶解氧(DO)水平对生物膜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氮素去除的影响,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温度和DO的变化造成的MBBR系统中脱氮功能菌群结构的差异,从而在微观水平解释硝化和反硝化受温度和DO影响的生物学机理.结果表明,系统温度的升高可以同时强化生物膜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且好氧反应器中DO水平的提高对硝化过程有利,从而提高系统的脱氮效果.本研究中,在系统连续运行阶段,当系统温度和好氧O1反应器的DO浓度为本研究范围内的最高水平时(即温度=20~22℃、DO=5~8mg O2/L),比硝化负荷可达1.60g NH4+-N/(m2·d)以上,而相同温度范围内比反硝化负荷可高达2.84g NO3--N/(m2·d),从而使MBBR系统在该工况条件下获得了最佳的NH4+-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7%和85.7%).温度和DO影响硝化和反硝化的根本原因是温度和DO变化引起了脱氮功能菌群数量和群落结构的改变:当好氧反应器的DO水平下降时,硝化功能细菌的OTUs比例显著降低,尤其是异养硝化细菌的生长受到了严重的抑制;而温度的变化对反硝化细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群落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43.
在SBR反应器增加游离亚硝酸(FNA)预处理单元,投加浓度为1.2mgHNO2-N/L的FNA进行缺氧搅拌4.5h,连续处理3d,考察短程硝化污泥中FNA对氨氧化菌(AOB),丝状菌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FNA对AOB有短时抑制作用,并能够抑制优势丝状菌Candidatus_Microthrix(微丝菌属)和Cytophagaceae(噬纤维菌)的增殖,分别由5.1%和1.1%下降到0.78%和几乎不可见.SVI从281mL/g降低到100mL/g左右.NAR能够维持在90%左右,短程硝化不受到破坏.高通量结果显示,FNA处理后微生物菌群结构多样性与丰度出现下降,但Thauera(陶厄氏菌属)和Ottowia出现了增殖,分别增加到5.58%和7.82%,同步硝化反硝化(SND)作用明显,这使得即便只有短程硝化,总氮去除率依然能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44.
为了城市尾水深度脱氮,控制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分别对脱氮复合菌群和藻菌共生系统的氮代谢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氮代谢复合菌群具有较高氨化和反硝化性能.JZ组对城市尾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降解率高达95%以上,在实验室模拟污水中JZ组系统总氮去除效果优于J组.高通量测序显示,J组主要优势菌群及占比分别为:厚壁菌门44.53%,变形菌门43.41%,放线菌门5.37%,类杆菌门3.04%,绿弯菌门1.35%;JZ组丰度主要优势菌群和占比分别为:蓝藻门33.89%,绿弯菌门25.34%,变形菌门19.38%,厚壁菌门10.02%,酸杆菌门4.20%;各优势物种在J组和JZ组比例不同,厚壁菌门分别为82%和18%,变形菌门为69%和31%,蓝藻门为1%和99%,绿弯菌门为5.1%和95%,放线菌门分别为73%和27%.表明JZ组在城市尾水中去除氨氮效果较好,J组氮代谢菌群随着微球藻加入和生长,JZ组氮代谢菌群构成随之发生变化,以适应优势藻类形成的环境,与微球藻构成新的菌藻氮代谢体系.研究结果为藻菌共代谢体系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5.
刘旸 《劳动保护》2012,(7):112-113
春去夏来,又到了瓜果飘香的季节,但夏季的高温使人体机能和人体生存的外部环境产生诸多变化,人们如果不注意防暑降温和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极易患上一些疾病.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夏季的常见疾病,以期引起读者的注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远离疾病,度过平安健康的夏季.  相似文献   
46.
刘旸 《劳动保护》2012,(8):104-105
积热成疾——中暑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人的机体发生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从病情的差异来区分的话,中暑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3类,其中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3型.  相似文献   
47.
为提高稻秆的降解率及其厌氧发酵甲烷产量,采用高氨氮畜禽废水作为氮源以驯化稻田土壤微生物,优化其降解稻秆的初始pH值,并评估水解产物液体发酵产甲烷性能.结果表明,混合组驯化的微生物产纤维素酶活性及对稻秆木质素的降解率高于其它组及先前文献报道,分别达到4.01 IU和51.96%,且后期水解液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及还原糖含量最高.随着初始pH值的提高,稻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显著增加,稻秆水解液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和TOC含量均显著增加,并在第7 d达到最高值.将水解稻秆7 d的水解液进行厌氧发酵显示,在初始pH=9.0条件下累积甲烷产量达到最大,为37.60 mL·mL-1水解液.本实验结果表明, 驯化的稻田土微生物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更有效地降解稻秆,提高水解液中TOC及VFAs含量,从而提高厌氧发酵的甲烷产量.  相似文献   
48.
给水生物预处理反应器的细菌种群多样性和群落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取一生产性规模的给水生物预处理反应器中生物膜样品的总DNA,构建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并通过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生物膜中的细菌种群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给水生物膜反应器中的细菌种群多样性十分丰富;生物膜中的细菌分别属于10个主要类群,其中α-Proteobacteria是克隆文库中的最大细菌类群,占克隆子总数的32.28%,其次是β-Proteobacteria;与Rhodobacter系统关系密切的细菌是克隆文库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个菌属,占克隆子总数的12.6%;反应器中与硝化作用有关的是Nitrosomonas和Nitrospira属的细菌.研究结果表明,给水生物预处理反应器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中的细菌群落结构是有所差异的.图1表1参13  相似文献   
49.
抗生素抗性异养细菌在不同水体中的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混合液、鱼塘养殖水和黄河引灌水3种水体中可培养异养细菌总数、不同抗生素抗性菌群比例以及抗性有色异养细菌的比例.3种水体中可培养异养细菌总数分别达到2.8×107、1.2×107和8.9×105CFU/mL,其中,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混合液中青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抗性比例最高,分别达到84.5%、66.1%和62.5%,明显高于另外2种水体中抗性比例,而且在该水体中检测到了102~104CFU/mL对青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不同组合的交叉抗性菌群.另外,在所有含抗生素的培养基平板上,有色菌群(黄色和红色)的比例都明显高于相应的未加抗生素的培养基平板,说明抗生素抗性与细菌的色素积累呈正相关,其中,黄河引灌水中的抗性有色异养菌群的比例高于其他2种水体.  相似文献   
50.
长期储存亚硝化絮状污泥活性的恢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究长期储存亚硝化絮状污泥的脱氮性能,采用CSTR反应器,接种4℃下储存了10个月的亚硝化絮状污泥,考察其活性恢复性能,并采用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污泥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控制DO为0.4~0.8mg·L~(-1)、pH值8左右、温度为(30±1)℃等条件,长期储存亚硝化絮状污泥的活性可以在15 d内迅速恢复,氨氮去除率和亚硝积累率均达到90%以上;此外,污泥颜色由接种初期的灰黑色迅速恢复至棕黄色,SVI值显著降低,MLVSS/MLSS升高,EPS含量明显增加.随着亚硝化性能的恢复,厌氧、发酵微生物被洗脱,Nitrosomonas等氨氧化细菌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同时,Nitrospria等硝化菌的生长得到了有效抑制.经历长期储存的亚硝化絮状污泥可作为实现短程硝化快速启动的接种污泥,更有利于短程硝化工艺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