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6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687篇
安全科学   300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71篇
综合类   1280篇
基础理论   378篇
污染及防治   234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预处理的铜绿假单胞菌对Cu2+的生物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电镀废水污泥中分离,纯化获一高抗铜菌株,经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采用不同浓度盐酸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预处理,同时考察了不同因素如溶液的pH,温度,摇床转速,接触反应时间对未处理菌和预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0.1NHCl预处理的菌体具有最佳吸附效果,pH、摇床转速对菌体的吸附具有较显著影响,温度对菌体吸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2.
两株假单胞菌对蒽菲芘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污染污泥中分离出两株假单胞菌PCN5及PCB2。研究了它们对蒽、菲、芘的降解性能及生长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单基质存在下,10h,PCN5对蒽的降解转化率为91.8%,芘为75.6%,菲仅为26.25%;相反PCB2对菲的降解效果最好,蒽最差;混合基质体系中,两菌株都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对芘的降解效果较差;130h,PCN5对蒽、菲、芘混合体系中的TOC去除率为38.9%,PCB2对相应体系的去除率为73.7%;混合体系中两株的生长曲张相似,细菌浓度均呈指数增长趋势,PCN5的最大浓度约是原加入量的10000倍,PCB2是原加入量的8000倍。  相似文献   
23.
对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成生物膜的假单胞菌属中的短杆菌对废气中甲苯有很强的生物降解能力,每升体积的生物膜填料对甲苯的生化去除量最大可达104.4mg/h,且当入口气体甲苯浓度低于约2.0mg/L时,单塔净化效率可保持在80%以上.甲苯在生物膜内的一级和零级表面生化降解反应速度常数分别为K_(1a)=0.1802m/h和K_(0a)=193.61mg/m~2·h,反应级数的转换约在其液相浓度为0.8~1.2mg/L(相当于气相浓度约1.7~2.1mg/L)时发生.  相似文献   
24.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表面活性物质产生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州猎德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污泥中分离到1株产表面活性剂的细菌,经镜检及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试验结果表明,菌株接种培养96h后,培养液可以使汽油层的乳化率达到100%;产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佳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NH4NO3,最大的排油直径均超过100mm;在偏碱性(pH 8 ̄9)的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培养液的排油活性明显优于中性及酸性条件;盐离子浓度较高时能够生长并且大量产表面活性物质;通气量对培养液的表面活性有较大影响,摇瓶培养比通气培养更有利于保持培养液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25.
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选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锅炉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状况、目前国内外典型的烟气脱硫技术、所建装置运转状况,引进技术在国内建设的装置应用情况等,对不同工艺之间的技术优劣及工业应用条件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以期为国内的用户和科研单位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沼泽红假单胞菌H3对酸性红B2GL染料的厌氧脱色和降解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印染厂污泥中分离到一株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H3),在光照厌氧条件下该菌生长细胞可将100mg/L酸性红B2GL染料去除到30mg/L.完整细胞脱色的最适条件为pH70,温度30℃,细胞浓度20—25mg/mL(湿重).低浓度的阳离子对脱色影响不大.在通Ar气使严格厌氧和加有还原性辅酶I的条件下无细胞提取液的脱色活性最高,比活率为154×10-2mg/(mg·h).根据降解产物的分析,推断了该菌对酸性红染料的降解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27.
<正> 大气污染的健康效应研究中,肺功能是最常用的指标之一。近些年来,肺功能小气道指标有大量报导,可结果不尽一致本文首次运用呼气末期内扰动波确定的闭合气量评价大气污染对儿童所产生的影响,在环境污染健康效应指标选择上作了一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8.
假单胞杆菌抗镉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BR322为载体,将抗镉的假单胞杆菌R4染色体的抗镉基因克隆至大肠杆菌HB101,从5000个重组体中筛选出一株抗镉基因克隆株,命名为大肠杆菌HB101(pBC311)。重组质粒pBC311经PstⅠ酶解和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抗镉基因位于3.6kb长的PstⅠ片段上。克隆菌株可在含100μg/ml CdCl_2的L-肉汤中生长,其生长停滞期比受体大肠杆菌HB101短得多,说明克隆菌株含有抗镉基因。  相似文献   
29.
假单胞菌的氯儿茶酚1,2-双加氧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降解2,4-二氯酚(2,4-DCP)能力较强的细菌菌株GT241-1,克隆了该菌株的3,5-二氯儿茶酚1,2-双加氧酶基因(dcpB),采用的克隆策略为:用Southern杂交对dcpB进行定位后,构建重组质粒,再用斑点杂交从重组质粒中筛选目的转化子.经序列测定得知dcpB亚克隆片段全长4303bp,其中dcpB基因编码区765bp.核苷酸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dcpB与已在GenBank登记的相关基因有一定的差异.dcpB基因能够在大肠杆菌转化子中成功地表达有生物活性的酶.  相似文献   
30.
Investigation on Cr( Ⅵ ) reduction was conducted using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Cr(Ⅵ) canbe effectively reduced to Cr( Ⅲ )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e effect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Cr( Ⅵ ) reduction rate including carbon source type, pH, initial Cr(Ⅵ) concentration and amount of calls inoculum were thoroughly studied. Malate was found to yield maximum biotransformation, followed by succinate and glucose, with the reduction rate of 60.86%, 43. 76% and 28.86% respectively. The optimum pH for Cr( Ⅵ ) reduction was ?.0, with reduction efficiency of 61.71 % being achie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Cr(Ⅵ) concentration,the rate of Cr(Ⅵ) reduction decreased. The reduction was inhibited strongly when the initial Cr(Ⅵ)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o 157 mg/L. As the amount of cells inoculum increased, the rate of Cr( Ⅵ ) reduction also increased. The mechanism of Cr( Ⅵ ) reduction and final products were also analys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oluble enzymes appear to be responsible for Cr (Ⅵ) reduction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the reduced Cr( Ⅲ ) was not precipitated in the form of Cr(OH)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